中苏破镜重圆亲历记
2023-05-30
有着“马拉松式谈判”之称的中苏边界谈判,谈了断、断了谈,断断续续,先后历经40个年头。1973年,周晓沛进入外交部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从那时起到1991年苏联解体,周晓沛见证了中苏外交破镜重圆的一幕幕。
1973年,周晓沛(1998至2005年间先后任中国驻乌克兰、波兰和哈萨克斯坦大使)进入外交部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中苏边界谈判成为周晓沛外交生涯的起点。从那时起到1991年苏联解体,周晓沛见证了中苏外交破镜重圆的一幕幕。
马拉松式的边界谈判
中苏(中俄)边界谈判,谈了断、断了谈,断断续续,先后历经40个年头,算得上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谈判。
两国边界谈判总共举行过三次:第一次是1964年2月至8月;第二次是1969年10月至1978年6月;第三次是1987年2月开始恢复。
1964年那次谈判,本是为了缓和1960年以后出现的中苏边境紧张局势和具体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但谈判一开始,中苏双方对边界领土问题立场的差异就凸显出来,分歧主要集中在两国边界条约性质、谈判目的和基础等问题。
据亲历谈判的同志介绍,那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苏历史上第一次边界谈判,堪称是政治大辩论。尽管有关边界条约是沙俄在两国人民处于无权情况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但考虑到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中方仍准备以这些条约为基础,公正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但是,苏方却称中苏之间没有领土问题,不承认存在不平等条约,还不同意以条约为唯一基础解决边界问题。我方又引用马克思、恩格斯谴责沙俄侵略掠夺中国领土的论断,还有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曾经宣布要归还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进行反驳……双方唇枪舌剑,谈判无果而终。
有趣的是,中方在一次发言评论中用过“作茧自缚”“得陇望蜀”等成语,苏方却说这是对他们的“污蔑”,将其比喻成“虫子”,“污蔑”他们对甘肃和四川提出“领土要求”……
“谈判本身就有意义”
1969年3月,中苏双方在珍宝岛地区爆发了边境武装冲突,两国关系空前紧张。应苏方倡议,同年9月11日,周恩来与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会晤,达成“不应为边界问题打仗、应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两国总理谅解,从而举行了第二次边界谈判。
这一开谈,就是近10年。谈判前期,双方开会频率较高,一连谈了好几个月;到后期,间歇越来越久,最长的一次达1年7个月,成了“没有谈判的谈判”。尽管第二次中苏边界谈判没有达成什么协议,甚至根本就没有讨论边界走向问题,但开始谈判以后,两国关系剑拔弩张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双方有了较前次正常的对话接触渠道,双边经贸关系等也有所发展。另一个效应是,中苏之间一宣布举行谈判,美方也急于与我国恢复两国大使级谈判。
“谈判本身就有意义。”这是苏方团长伊利切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评价双方谈判成果时,伊利切夫还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干”。
一场不折不扣的“文斗”
在会谈中,我方强调,中苏关系的关键是边界问题,边界问题不解决,其他关系都谈不上。为缓和中苏边境局势,谈判中双方主要讨论维持边界现状问题,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争议地区问题。但是,苏方矢口否认存在争议地区,中方则反驳说,存在争议地区是客观事实。为此,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谈判走进“死胡同”。
关于中苏边界谈判问题,毛泽东说过:“我们应当好好谈判,谈出个睦邻友好关系来。要有耐心。我们要文斗,不要武斗。”谈判中所谓的“文斗”,至今令人难忘。
在谈判桌上,双方针锋相对,用词都十分尖锐。有一次,在激烈的辩论中,苏方团长指责中方对其发言做了“过分反应”,翻译将其译成“病态反应”。中方团长听后怒斥对方理屈词穷,不惜进行“人身攻击”。
从上述点滴花絮不难看出,中苏之间的马拉松式谈判不仅时间拖得长,而且争论的热度异常,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文斗”。
两国关系的重要拐点
转机出现在1982年3月24日。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靠近我国的中亚塔什干发表讲话,明确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并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
邓小平很快觉察到勃列日涅夫讲话中所传递的信息,要求外交部立即作出反应。3月26日,时任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召开外交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发表了一个三句话的简短声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注意到”这三个字,表明中方也有意调整对苏关系。随后,邓小平指示,要采取大的行动,派特使到莫斯科,向苏方传递有关消除障碍的信息,争取两国关系有一個大的改善。
有意思的是,长期与中方谈判吵架的伊利切夫副外长,一开始并未听懂中方信息中的弦外之音。而俄外交部主管司长贾丕才这个“中国通”则比较敏锐,发现里面有“新东西”,表示要报告最高领导。就这样,双方达成协议,1982年10月开始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政治磋商。
4年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一番讲话,成为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也为边界谈判的重启打开大门。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特意跑到远东海参崴发表讲话,表示苏联愿意同中国考虑降低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水平问题,正式宣布苏联将从阿富汗撤军,称正在讨论苏军撤出蒙古的问题,还表示同意以主航道中心线划分两国界江的原则。中方对此讲话给予积极评价,并提出恢复中苏边界谈判的建议。
这样,1987年2月双方重新开始了边界谈判。第三次谈判气氛与前两次的情况大不相同,双方都总结吸取了经验教训,本着实事求是、互谅互让的精神,同意以条约为基础,平心静气地具体讨论解决边界线走向问题,并取得积极进展。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应邀访华。双方郑重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苏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
与此同时,边界谈判进展顺利,双方都采取了解决问题的态度。1991年5月16日,中苏两国外长签署了中苏边界东段协定,转年经两国立法机关批准生效。这一协定确定了中段98%的边界走向,只剩两个问题未取得一致:黑瞎子岛洲渚和阿巴该图洲渚。
2004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中俄双方签署了协议,中俄边界最后的两个问题也确定了解决办法,即把两个地区大致平分。至此,中俄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界线都已最终明确划定。
(春之暖荐自(《听大使讲故事》牛力/著,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