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四力”的思考

2023-05-30何利萍

中关村 2023年2期
关键词:浙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授

何利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必须顺应新文科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关键课程。通过采用线上线下、历史人物研究与实践考察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将浙东革命文化融入课程,可以有效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从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到2021年全国高教处长会上提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质创新的新时代,“四新”建设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对本科院校而言,新文科的任务与使命是“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在本科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的重要课程,也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关键课程。目前,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各本科院校主要倾向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程教学章节部分内容与其他思政课重复增加授课难度;“翻转课堂”使得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所创新但教学效果不佳;考核方式以闭卷笔试为主忽略学生的参与性与差异性。通过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即“四力”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质量革命。

一、拓展课程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吸引力,使学生从愿意听“中国故事”到爱听“中国故事”

课堂教学是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主体,以专题讲授和小组团队项目实施增强课程吸引力,将浙东革命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专题讲授时紧扣历史人物评述,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和小组团队合作研讨法,实践项目融入现场教学,致力于“建设获得感满满的思政理论课”,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想、学有所感。

首先,在教材体系的基础上,以专题式教学统领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专题式教学设计,加强课程系统化,防止碎片化。讲授专题分别是:第一讲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二讲 屈辱与抗争——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三讲 自强与维新——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四讲 走向共和(上)——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五讲 走向共和(下)——辛亥革命与帝制终结、第六讲 青春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第七讲 大师的风采、第八讲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中国革命新局面、第九讲 星火燎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十讲 共纾国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十一讲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第十二讲 走向光明——为新中国而奋斗、第十三讲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四讲 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第十五讲 走进新时代——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在教学中以历史人物研究与评述作为增强课程吸引力的主要切入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活动的主体,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会起到推动或阻碍历史进程、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局部改变历史进程的面貌等作用。中国近现代有180多年的历史,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杰出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历史人物的讲授和评价,将这些历史人物生动、准确地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避免大学与中小学历史学习造成重复,而且通过学生自己参与研究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教师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的引导,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在专题讲授时强化历史人物教学的地位、以人物评述设计教学方法以提升课程对“00后”的吸引度和兴趣度。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融入林则徐进入广州禁烟的故事、讲授太平天国运动时融入洪秀全考秀才的故事、讲授新文化运动时穿插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在北大的故事,等等。具体历史人物的选择可以在学习小组选择好历史人物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避免师生之间重复讲授、评价历史人物。

再次,適当运用视频资料,使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把握近现代历史。

视频影像资料能生动直观地展现近现代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除了重视教学内容外,还应该注重运用丰富多彩、与时俱进的形式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结合讲授专题插播经典小视频、党史故事纪录片等。通过大量影像史料的再现可以为学生创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音像视频使历史鲜活呈现于课堂之上,创造出听觉和视觉沉浸式体验,将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构建有画面感和音效感的学习场景。

二、将浙东革命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会讲“中国故事”,增强课程影响力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浙东儿女为推翻“三座大山”进行了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创立了浙东革命根据地,这是我党开辟和创建的十九块根据地之一,由此形成的浙东革命文化具有独特性、自觉性和思想性。通过发挥浙东革命文化的优势,把浙东革命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让大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浙东人民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历程,进而使他们感同身受,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四个自信”。

第一,教师在专题理论讲授中结合浙东革命文化以案例形式融入课堂教学,增强本土思政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例如,讲授国民大革命时,可以融入杨贤江、叶天底等人为浙江国共合作作出卓越贡献;讲授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时,可以融入浙东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朱镜我的故事;讲授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时,可以融入日军在浙江宁波、绍兴的细菌战案例;讲授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时,可以融入浙东革命案例,如“浙东刘胡兰”李敏年仅20岁牺牲的革命故事。在讲授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容时,可以融入中共组织在浙江重建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49年5月3日,省会杭州解放的案例。

第二,在学生团队的实践项目中,学习小组以实地考察的方式,切身感受、了解近现代历史,可以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获得感,从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选题主要有宁波市历史遗迹考察、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实地考察、近现代历史人物实地考证、宁波红色旅游路线设计与考察、“寻找抗战”:浙东抗战文化资源寻访等。学生团队通过项目的实施,通过参观浙东革命遗迹、收集浙东革命者故事、制作浙东历史故事微视频,在研讨课上展示,以朋辈讲堂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引度,进一步弘扬浙东革命故事的魅力与影响。

三、依托现场教学,讲懂“中国故事”,增强课程感召力

浙东地区革命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历史遗迹、各类博物馆、烈士陵园、历史人物故居,例如王家谟故居、杨贤江故居、张人亚故居、朱枫烈士纪念楼、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宁波开明街鼠疫灾难陈列馆、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等等。这些革命文化场馆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融合度比较高,思政教师以现场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浙东革命遗迹,深入讲述浙东革命者故事,可以深化构建师生情感交流机制,充分发挥思想育人优势。

现场教学是指组织学生在历史文化遗址、革命旧址等现场接受革命文化洗礼、理想信念熏陶、历史文化教育的教学形式。现场教学以体验式、沉浸式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直接进入场馆,置身于特定的历史场景,真实体验中国近现代历史,可以实现“内容—方法—手段—场景”的转换,并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及现场感,以史实震撼学生、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增强课程的感召力。

在进行现场教学之前,思政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确定教学场地并提前与场馆方进行深入沟通协调;带领学生离开学校进入场馆过程中务必保证师生安全;教学内容要和场馆内的工作人员一起探讨以保证讲授内容的讲解深度。

四、历史人物研究与实践教学混合育人,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课程塑造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承担着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極影响的任务。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则表现为一种以“重新评价”历史为手段,歪曲否定中华民族发展史,以期达到阻挠和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思政教师要高度警惕和重视,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提升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能力。通过专题讲授,思政教师正确评价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会议,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分析史实。

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沉浸式历史人物研究,通过阅读人物传记、收集史料形成自己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运用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评价历史人物,进而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五、结语

新时代下新文科的发展呼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创新发展,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断交融导致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生态变化的挑战,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混合育人,将浙江革命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思政理论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而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主渠道作用。

(作者单位:宁波财经学院,基金项目:宁波财经学院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提升学生获得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项目编号:21jyyb34];宁波财经学院2022年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改革校级重点项目,融媒体时代浙江革命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重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xwkzd29]。)

猜你喜欢

浙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授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浙东沿海地区台风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研究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浙东“大文学”思想的综合探究
———评郭庆财博士《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一书
论唐代宗大历年间浙东唱和中的越文化印象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