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机为何20年不涨价
2023-05-30
一次性打火机,中国每年生产百亿个以上,占据全球95%的市场。一次性打火机看似没多少技术含量,其实却并不简单。一家打火机企业的背后,往往需要上百家配套商。
中国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现在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有人认为,东南亚国家凭借着低成本优势,正在“抢夺”中国的低端产业。然而,中国制造的1元一个的打火机,不仅没有被东南亚国家取代,反而还能赚到钱。这似乎违反常识,却真实存在于湖南的一个小县城。
生产全球一半打火机的县城
一次性打火机,中国每年生产百亿个以上,占据全球95%的市场。
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下辖的县级市邵东,出口了35.2亿个打火机,占全国出口量的50.1%。当地最大的一家生产一次性打火机的企业,年产量能达到20亿个,占全球总产能的六分之一左右。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邵东打火机行业实现总产值超过120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2022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榜单中,邵东以GDP总量是721.53亿元位列第92名,这相当于打火机行业就为邵东成为百强县贡献了约七分之一的力量。
邵東虽然早在10年前就成了全球打火机生产的中心,但更早一些,这个位置并不属于它。
从发达国家“抢”过来的产业
一次性打火机这个产业,其实是被“抢”到中国的。
1961年,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打火机,因为皮实耐用、安全性高,迅速风靡全球。1973年,法国的比克(BIC)公司开始在美国生产打火机。到了上世纪80年代,靠“薄利多销”的BIC,就已经抢占了美国市场的50%。
虽然是一次性打火机,但当时日本生产的一个要200多元,正当日本打火机企业绞尽脑汁想降低成本却没有实质性进展时,温州人瞄上了这个小东西。
温州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逆向工程”。他们把从国外买回来的打火机拆解,把每一个零件的作用搞清楚,然后把没必要的零件全部去掉,把能换成最便宜材料的零件统统换掉。
顺着这个思路重新设计,温州人设计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次性打火机的原型。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在海外的温州人回国,发现温州生产的打火机比国外生产的价格要低得多。一个电子打火机,国外的要卖4元一个,国产的批发价格只要3毛钱。
由此开始,温州的打火机借助价格优势开始陆续“出海”。到了2001年,中国的打火机年产量已经超过5.5亿只,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80%。
“够用就好”的原则,让一次性打火机的成本迅速降低。温州人把一次性打火机这个产业“抢”了过来。就这样,从零开始,中国逐渐开始垄断全世界的一次性打火机制造。
但经过了1994年美国CR法案和2001年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后,中国生产的1元打火机经历波折,温州大批的打火机厂倒闭。再加上沿海地区的人力成本逐渐攀升,这个产业也开始从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于是,邵东接棒了温州一次性打火机产业。
为什么没有到东南亚地区
那么,接棒温州一次性打火机产业的邵东,会不会也面临产业转移到内地更不发达的地区,甚至到东南亚等人力资源更廉价的地方?
邵东以前曾有过这样的困扰。在2015年左右,一些当地打火机企业确实搬去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贵州等地。
不过,邵东却没有轻易放任产业转移出去,反而因为这次“危机”,打出了几张自己的王牌,让一次性打火机这个产业既能给当地带来效益,又不太可能被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抢”走。
邵东拥有的第一张王牌,是全产业链配套。
一次性打火机看似没多少技术含量,其实却并不简单。就算是最普通的1元塑料打火机,也有20多个零件,经过十几道工艺,需要用的设备多达几十种。一家打火机企业的背后,往往需要上百家配套商。
当然,这些配套的产业链,在邵东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涉及打火机行业所需的东西,除了危化气体和塑料粒子之外,在邵东当地,最多半个小时就能全部搞定。
完备的产业链带来的集群效应,首先体现在成本的降低。以前一个电子打火器,从国外进口要1块多钱,现在这里能做到5分钱一个。
邵东的第二张王牌,就是“用机器换人”。
从2016年开始,邵东一家龙头企业每年投入2000万用来研发,2000万用来更新自动化设备。如今,他们把每个打火机的人力成本从1毛钱降到了1分多钱,人员减少80%的同时,产能增加了40%。
就这样,邵东硬是把一个“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创升级成了自动化生产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用技术+成本控制这“一高一低”,扩宽了产业的“护城河”。
人们在谈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时,通常会更多地关注高大上的行业,却往往忽略了所谓的“低端”产业。但通过一次性打火机在邵东从传统制造业进化成“智造业”的转变过程,更能看出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与能力。1元打火机和高铁、大飞机一样,都是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