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中国东盟合作应如何提质升级?

2023-05-30李志全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发展

李志全

侯艳琪。图/中新

今年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近日,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在印尼雅加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都为中国东盟关系提供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机遇。

“我在这几个月里切身感受到,中国和东盟国家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行为方式,确实都有很多相近之处。这种深层次的相知相亲相融,是最为宝贵的。”侯艳琪说,在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东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而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东盟国家提供广阔机遇。

东盟始终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

中国新闻周刊:从去年年底至今,你出任中国驻东盟大使已经5个多月时间了,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侯艳琪:我从去年12月担任中国驻东盟大使以来,同东盟秘书处、各国驻东盟使团、智库、媒体、企业等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流,参加了多场东亚合作机制的大使级会议,也接待了多个国内重要团组。期间感受最深的,我想有以下三个关键词:

一是“文山会海”。东盟在年初散发了一份今年的工作日程,其中列出的主要会议就有499个。但“文山会海”在这里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反映的是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合作机制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目前东盟已扩大到10个东南亚国家,今年又首次邀请东帝汶作为观察员国参加。此外,东盟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对话伙伴、6个领域对话伙伴和4个发展伙伴,以及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等区域对话平台。这些机制和平台为各方加强对话、凝聚共识搭建起了一个包容的平台,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合作,包括达成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样具有深远影响的协议。

二是“中心地位”。东盟目前确实面临着不少内外挑战。从内部来说,推进一体化进程和共同体建设,需要克服成员国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等现实困难,也需要妥善处理缅甸局势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从外部来说,国际和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特别是美国顽固坚持冷战思维,热衷于搞集团政治、挑动对立对抗,对地区和平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在这个背景下,东盟国家反复强调的就是要维护东盟中心地位,让东盟在不断演进的区域架构发挥中心作用和领导力;同时也强调要秉持相互尊重、不干涉内政、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等“东盟方式”。对此,我们是完全支持的。

三是“搭台唱戏”。今天的亚洲已经成为发展的高地、合作的热土,也在成为全球治理的样板。去年年底,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相继在东盟国家举办,更吸引全世界目光聚集到这里。无论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域内伙伴,还是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域外国家,都在加大对东盟的重视和投入。在东盟这个大舞台上,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当然,吸引总是相互的,东盟同样希望通过与对话伙伴加强合作,获得更多发展机遇。东盟对中国尤其抱有很高期待,强烈希望搭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快车,实现自身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3月17日,为期3天的2023年广西·东盟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图/视觉中国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中国东盟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如何理解这句话?

侯艳琪:东盟始终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这既是源于双方之间的历史文化源渊和长期友好合作,也是因为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以及各种全球和区域性挑战,中国与东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正确历史选择,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政治层面,中国和东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我们都认为,远亲不如近邻,主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支持东盟战略自主、团结自强,尊重东盟作为共同体的完整性、自主权和领导力。东盟对中方提出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也给予了积极响应。

經济层面,中国和东盟互为机遇、彼此成就。双方不仅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更致力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在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东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而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东盟国家提供广阔机遇。

人文层面,中国和东盟彼此欣赏、相互借鉴。双方都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实现平等和包容,希望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实现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我在这几个月里切身感受到,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行为方式,中国和东盟国家确实都有很多相近之处。这种深层次的相知相亲相融,是最为宝贵的。

地区层面,中国东盟始终走在地区合作的前列。我们与东盟都坚持和平共处的理念,主张维护开放的区域主义,呵护本地区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形势下,我相信东盟国家会和中国一道,反对冷战思维、脱钩断链和阵营对抗,以我们做出的正确历史选择,对本地区乃至世界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以及东亚合作发展都面临新的契机。你如何看待这一新的契机?

侯艳琪:中国东盟关系在很多方面是走在区域合作前列的,在东盟与各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为实质、也最富成果。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在经历深刻复杂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突出。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东盟始终是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团结合作、推动发展繁荣的坚定力量。

正如你所说的,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都为中国东盟关系提供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机遇。

我们将继续携手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加强双方重要倡议和发展战略的对接合作,全面实施好RCEP、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办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在更多新兴领域创造新的合作动力,共同促进疫后全面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继续发挥中老铁路的示范效应,推动雅万高铁今年顺利通车,继续推进中泰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重點项目建设,加强地区互联互通。

我们还将隆重纪念中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继续共同倡导和弘扬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互不干涉等条约的核心理念和原则,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反对集团政治、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划线,为地区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磋商全面开启

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逆势上扬,这对于地区和世界经贸有何借鉴意义?

侯艳琪:中国与东盟已连续三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方贸易额超6.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东盟贸易额继续逆势上扬,达到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1%,高出整体增速11.3个百分点,规模已经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8%。

中国东盟贸易展现出的强劲韧性和发展动能,对地区乃至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双方贸易投资的蓬勃发展,拉动了东亚地区乃至全球的疫后经济复苏。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陆海贸易新通道等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RCEP即将全面生效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化,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便利化,也有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紧密联接,对冲修墙筑垒、脱钩断链等错误行径。可以说,中国东盟在经贸领域走出了一条相融相伴、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也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树立了一个合作样板。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到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目前谈判情况如何?这将给东盟带来怎样的影响?

侯艳琪:今年2月,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启动首轮磋商,双方共同确定了谈判的涵盖范围,制定了谈判的程序规则及时间表、路线图。4月初,双方团队在泰国曼谷举行第二轮磋商,全面开启3.0版各领域谈判。加快谈判进程是双方早已达成的共识,我们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争取早日听到好消息。

3.0版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更加包容、现代、全面和互利的自贸区。它将在现有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以及RCEP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激发双向贸易投资潜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它也将更好地保护双方消费者权益,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此外,双方也将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纳入自贸协定。这将有利于东盟与中方共享新发展机遇,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合作,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同时,优化生产网络布局,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保持定力,排除干扰,稳步前行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和东盟关系还面临着哪些挑战? 

侯艳琪:随着疫情阴霾逐渐散去,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线下交往加快恢复,共享合作机遇、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东亚地区在抗疫和复苏过程中表现亮眼,有望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将为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新的机遇。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将为地区和平安宁注入强大确定性和正能量。

当然,中国东盟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就双方关系本身来说,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使中国东盟合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还有待双方共同努力。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稳定、气候变化也给中国和东盟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带来不少冲击。

但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外部势力兴风作浪。美国等个别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不遗余力推进“印太战略”,企图打造“亚太版”北约,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打压,借南海等问题恶意挑拨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通过支持“台独”分裂势力制造地区局势紧张,逼迫地区国家选边站队,严重破坏地区和平发展环境。例如,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核潜艇计划,就严重违背《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精神,给本地区带来不可忽视的核扩散风险。日本不断强化日美同盟,大幅增加国防预算,推高地区军备竞赛的风险。

当然,绝大多数东盟国家对域外大国的插手、特别是对美国的上述行径表达了关切,强调东盟不能成为任何外部势力的代理人、不能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他们对AUKUS核潜艇计划也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反对或关切,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核武的心声。我相信,这些理性的声音在东盟国家是主流。以中国东盟关系的稳定性和坚韧性,我们一定能够保持定力,排除干扰,稳步前行。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中国与东盟国家警务合作之考探——从合作基础、形式、挑战到完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