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在沙尘暴源头的人

2023-05-30

新传奇 2023年16期
关键词:民勤县民勤梭梭

如果每天活在风沙线上,生活会是什么样?甘肃民勤县是中国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常年被沙尘侵蚀,绿洲面积仅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1.3%,甚至被断言将在地图上消失。为了不被黄沙吞没,民勤人进行了抗争。

今年以来,北京市受外来沙尘天气影响,已经发生了4次较强沙尘天气。如果每天活在风沙线上,生活会是什么样?

甘肃民勤县夹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是中国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由于被两大沙漠夹击,该县常年被沙尘侵蚀,绿洲面积仅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1.3%。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断言,民勤县将很快从地图上消失。为保卫民勤不被黄沙吞没,民勤人进行了抗争。

“17年、62000亩、4340000棵”,这一组数据记录了志愿团队从2006年至今在民勤县沙漠里种下的梭梭树,也见证了他们为守卫家乡流下的汗水。

坚持在沙漠里种树17年

在曲红的记忆里,上学时自己必须携带纱巾,以防随时扬起的沙尘。她回忆:“种下不久的作物被沙尘掩埋、没来得及赶回去的牲畜丢失、路灯指示牌被吹走等都是常态。我到现在还记得,沙尘来的一瞬间天都黑了,严重时能见度是零。”

2004年,曲红和爱人韩杰荣看到新闻里有关甘肃沙尘暴的报道,有上百万人受灾,就想着要为家乡做点儿事。据曲红介绍,韩杰荣家里的长辈有不少是治沙人。在民勤,植树治沙是一代又一代的传统,这样的家庭也是数不胜数。

2006年底,他们牵头成立了“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志愿者协会)。進入志愿者协会,一人募捐400元买树苗,是当时不成文的规矩。2007年3月,志愿者协会组织了第一批志愿者共30人去种树。当时,并没有经验的他们本以为树苗种下就没啥事了。可当他们再次去看时,却发现种下的梭梭树大多都死了,“迎风地方的树就像从没出现过一样,消失在了茫茫沙漠中”。之后,经过不断摸索,他们总结出了一套种植方式:每年正月十六开始种树,到五一小长假结束,之后3个月进行6至7次浇水。8月下旬,临夏的水稻收割后就开始收稻草、打草方格,9月底至11月末再种植一批树。17年过去了,梭梭树已经成活了6万多亩,协会里的志愿者也已超过了5万人。

“不仅种啥能收啥,还种啥能卖啥”

“过去,当地的农作物可能刚发芽就被沙尘掩埋了,沙尘暴过去就需要种新的,一年需要重新种好几次。等到秋天收获什么,就完全看天了。”曲红说。

在当地居民和志愿者们不断地努力下,民勤已经没有很大的沙尘暴了,当地人实现了种瓜得瓜的愿望。

2012年,志愿者协会开始在网络上售卖当地的蜜瓜、西红柿、人参果等。之后,成员马俊河成立了一家电商公司,开始在各大平台销售特产,改善当地农副产品难以出售的状况。

随着直播带货的走火,越来越多当地年轻人返回家乡开起了电商公司。“现在,村民们的农副特产不愁卖了,不仅种啥能收啥,还种啥能卖啥。”曲红说,现在除了种地的收入,当地村民们在农闲时也会来种树。志愿者协会给村民发工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妇女的就业问题。

种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随着种的树越来越多,志愿者协会也被更多的公益组织和热心人士看到,收到了不少资金和设备的捐赠。也有不少科研机构关注他们,并积极参与研究改良树种,以实现植被多样化。

在收到捐赠后,志愿者们会在种下的树旁立下专属的牌子,记录下捐赠者的爱心。在梭梭林里,不少树上标注着“腾讯林、杭州林、明星林”等。

2022年8月,曲红开始在直播间分享种树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民勤,了解民勤的特殊地貌。在她的直播间里,一棵梭梭树价值10元。如今,她已经募捐了20万元,可以种300亩左右的梭梭树。

每年,大家会从天南海北聚集到民勤,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一年要去十二三次,就像生物钟一样,到时间了就去种树、浇水、打草方格……种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曲红说,“消灭沙漠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一代一代人接力去改变,留住民勤的绿洲。今年我43岁,我们与政府签的承包合同还有17万亩地,一年种1万亩。希望我60岁那年,可以种满梭梭树。”

(《河南商报》等)

猜你喜欢

民勤县民勤梭梭
梭梭的建筑课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民勤县红崖山水库扩建增容方案比选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闪耀戈壁 助力民勤
民勤绿洲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调控技术
沙尘天气多发区民勤县农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