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路上

2023-05-30李琳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沁河仓颉

李琳

内容介绍

灵魂支配着身体,如果没了灵魂,身体就是一个躯壳,虽生犹死。身体又是灵魂的寄托,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灵魂就如无法停靠的帆,漂泊不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正如《罗马假日》中说:“你可以旅行或者读书,但是你的身体或者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精品展示

水在水之外活着

◎葛水平

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适合羊们的口粮。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

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

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

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

河谷两岸没有人烟。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这样的时候,因了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源”至此而出。

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

明代诗人王徽诗云:“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放羊人说:“也就几年光景。”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放羊人说:“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放羊人说:“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

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

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

(选自《水在水之外》,有删改)

●赏析

作者21世纪初前往沁河探源,却只见干涸的河床,不禁对人类过度开发利用沁河导致沁河断流的现状感到焦虑。文中多次提及的羊群、牧羊人与黄花等景物构成了作者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见到的独特风景,反复渲染,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沁河风物图,引发读者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共鸣。全文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凝练而不乏诗意。

拜谒仓颉

◎阿莹

我驾车离开白水县城不久,远远就看到黄河岸上的仓颉庙了。

那座庙宇似乎像一座小小的古城堡,一排清代的歇山屋顶的门楼,一大两小深深的门洞。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左史官,所以当地便将庙址所在地称之为史官乡了。走近山门便见门洞之外有一块高达四米多的照壁,中间有一圆状砖雕瑞兽。我知道这是专门评判人间是非的独角兽,古人称之为獬豸,可以评判曲直当然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仓颉庙的守护神了。

走过门洞,迎面是于右任题写的“文化之祖”的前殿,里边安放着几尊历史悠久的碑石。最古老的碑石是东汉时期的,记载了百姓在谷雨这天祭拜仓颉的过程,可见这座仓颉庙最少也两千年了。

穿过前殿,两侧是两座并列的古戏楼。戏楼放进庙里还是个稀罕,之所以把戏楼放在仓颉庙里,是因那戏剧的基础正是文字的组合,民间戏曲永远是同一个主题:惩恶扬善。在这肃穆的地方刻意凸显这个深远的意蕴,可想而知这里上演的曲目必是忠孝节义的正剧,高亢阴柔的唱腔也将人们潜移默化地带入文明的境地了。

戏楼的深处是正殿,两侧廊柱挂满了称颂人文先祖的对联,有一副对联令我印象深刻——四目明千秋大业,六书启万世维言,这应是对仓颉功业最好的概括了。我想,那老百姓之所以把戏台放到外边,也是想让仓颉透过门扉,看到他的创造不但方便了记事生活,还给后人带来了思想启迪,这当然让主人感到欣慰了。

后边便是青砖围起的仓颉墓,分有花砖砌就的东门和西门,可感受到百姓对先祖的崇敬。墓冢高有四米多,周长也有七八十步,一圈都用青砖围成了花饰。我想,这是一位应该永远被人颂扬的先祖,任何一位中华儿女来到这里都应该跪下的,因为是墓主人把中华儿女从蒙昧带入文明,也使文明得以代代传承。君不见,自从有了文字,世上一切都开始变得井然有序了,都可以用字符来表述了。

庙堂东侧,还建有一片“中华碑林”,在众多千年古柏映衬下,排列着历朝名人留下的墨宝,当然都是赞誉仓颉功德的。我眼瞅着那鸟爪般的字符,眼前竟浮出一个生动的画面来——

那是公元前两千五百年一天的下午,天上飘着零落的雪花,一位脸上布满皱纹的老者从城帐里蹒跚地走出来,他就是黄帝身边掌管记事的官吏。

刚才,黄帝让他回顾一下涿鹿之战,那是黄帝最为难忘的一场战役,本族联合炎族,扫平了盤踞南部的蚩尤族,从此天下归一了。仓颉率领两个兵士将一面渔网般的结绳扛出来,说这就是涿鹿之战的记载。仓颉走出城堡,迎着雪花走了很久,他看到有众多小鸟在雪地上觅食,见他缓缓走来,腾地一声飞起来,雪地上留下了斑驳的爪印,仓颉被那些爪印吸引住了,如果用这些爪印形容一个词语,画到兽皮上、竹条上、木板上用以记事,不就可以革除结绳的繁琐和失误吗?

当然,此时的仓颉也许没想到,这个灵感乍现,竟然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从此世间流行的礼仪和诏告就可以用字符表达了,从此蛮荒之人也变得有教养起来了。而且,这些文字就是一组金质的链条,浩大中国在这组文字的统领下,变得愈发团结坚韧了,即使以后发生了朝代更迭,人们依旧信奉中华文化,依旧热爱东方的中国,这个深厚的人文情结当然有仓颉的一份贡献呢!

走出庙门我还在想,当初仓颉一定对这个伟大的灵感涕泣不已,一定会飞跑进城郭里,兴奋地将黄帝拉过来,将这个想法在一个土案上摆开了架势……

(选自《美文》2022年第13期,有删改)

●赏析

本文在构思上新颖别致,前半部分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按照游览地点的先后顺序写了参观仓颉庙的所见、所忆、所感;后半部分则运用想象手法,记叙了仓颉造字的背景、原因等相关内容。无论是参观仓颉庙,还是联想仓颉造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仓颉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猜你喜欢

沁河仓颉
仓颉造字之“冰、雹、湿”
仓颉造字之“日、火、热”
仓颉的识字课
仓颉造字之动物
仓颉造字的传说
论《明史·河渠志》对运河与沁河的记载
沁河
副省长贺天才在沁河巡河调研
仓颉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