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文本信息
2023-05-30
阅读综述
“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把握信息之间的关系,并归纳综合,或者按照试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答题技巧有:
1.通读材料,整体把握。因为每则材料都承载着文本的观点,通读时注意通过各则材料的内容,整体了解文意,并掌握以下关键点:①材料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②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是怎样的;③材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谋篇布局、组织文章的;④各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2.捕捉信息,表述有法。概括内容可采取三种方法:①直接提取法,即按照要求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提取相关词句作答;②归纳提取法,即分别提炼散于多则材料中的信息,然后组合成句;③连缀成句法,即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归纳,形成答案。
典例呈现
(2022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勞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部门倡导下,北京市各中小学努力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积极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截至2019年12月,全市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大课堂”涉及的资源单位已有120余家,市级学工学农基地开发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已有200多门。例如,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作为北京市学农基地,以“农事教育,提升素养”为主线,开发了56门探究体验类课程,分为走进田间、走进智能化养殖中心、走进农产品实验室等八大系列,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行业。中小学校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课外校外的劳动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材料二:为了加强劳动教育,北京市中小学在正确认识劳动教育价值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劳动教育。例如,某校结合“种植”劳动特色课程,制订了学习方案(见右表),目的在于为学生真正“走进田间”提供必备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种植实践中,利用学科专业知识解决种植实践问题。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新途径。
“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学习方案
材料三: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2022年9月起,学校应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将成为推动劳动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还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倡导学生向劳动榜样学习,引领学生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借鉴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关于我国劳动教育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甲】北京市中小学建设智能化养殖中心开展体验类课程。
【乙】“学科+劳动”实践活动既内容丰富,又形式多样。
【丙】整理与收纳、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是日常生活劳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由材料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作为北京市农学基地……开发了56门探究体验类课程……分为走进田间、走进智能化养殖中心、走进农产品实验室等八大系列”可知,甲项表述有误。
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它彰显着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
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这样,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明显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而言,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比如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再如冬至也叫“冬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除了祭祀祖先外,还会穿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些活动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不绝。
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时间文化”。它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人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于2016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它的影响力,增强对它的保护力度,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文化部等单位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政府将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训练
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早在西汉时期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完整记载。
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体现。
C.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