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教育融合研究

2023-05-30王辉

中关村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中华院校

王辉

一、“双高计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融合中的现状

(一)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是重要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主要的知识传授手段,教学方法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积极性。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此来确保融合教学的效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调查中,发现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相对较为单一化和模式化,这也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具体调查中,发现有3名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使用3种及其以上的教学方式,有5名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为2种,11名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某1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详见表1。

由上表可见,有57.89%的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只采用1种教学方法,26.32%的教师采用2种教学方法,15.79%的教师采用3种及其以上的教学方法,这也进一步说明,部分院校占据一半以上的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开展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作用发挥的重要依托。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调查来看,和传承内容主要包括优秀传统介绍、传承内容、传承解读与分析以及重点发展阶段四个方面。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对学生文化传承的引导性功能上,主要集中在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解读与分析内容板块中。同时,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部分院校多数教师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引导的过程中,存在教学进度过快、难以兼顾到学生知识掌握的差异性以及教学内容缺乏生活化因素等方面的问题,这也进一步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作用的发挥。通过对学校19名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教师进行调查,相关数据如表2。

从上表来看,部分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中,存在生活化因素引入不足、学生认知差异性兼顾不足、学生互动性不足的问题以及对学生不当行为矫正不足,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感知,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在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中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地发挥。

(二)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表现情况

观察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的具体情况,最终发现,19名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能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完善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13名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表现一般(虽能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但是互动性和思考性不足);8名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表现相对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缺乏参与性)。详见表3。

由此可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对不足,这也难以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的具体作用。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中的突破点

第一,结合“双高计划”的背景,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能够以各个高职院校为基点,通过在各个高职院校中开设专业性课程、举办活动,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传承,打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核心传承者。各个高职院校中应当开设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节等的课程,结合相关史学资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阐述与解剖。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各个高职院校也要能够通过充分发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通过“实物”来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第二,结合“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和教育的需求,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企业的作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推动高职院校与文化企业的协同育人,丰富文化教育的主体,并在与文化企业教育互动的过程中,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面的扩大。开展高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企业的互动,需要以政府为主体进行,如在各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场所中开设免费学习计划、推动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的传播等;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高职院校需要与区域内的文化企业主体进行充分合作,在国家相应政策和文化传承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打造一批品牌形象,不仅能够优化自身的教育,同时也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结合“双高计划”背景下,丰富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可以结合各个地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将其引入到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中,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与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双重发展。各个区域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区域特色,也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气息的彰显。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应当以各个区域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当代发展的需求与文化艺术理念,对其进行创新发展。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建议

1.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首先,“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的重要主体,也要从文化故事和历史中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为高职院校学生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提供支持。文化故事和历史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的载体,围绕这两点进行发掘,结合相应史学资料、书籍中的固有提炼点,将潜藏在文化故事和历史中的核心价值展现出来。同时,文化核心价值的提炼,也是一个价值传承的把关过程,在提炼的过程中,要能够将文化核心价值中与当代核心价值相冲突的内容给去掉,保留文化核心价值中的本质部分和特色部分。

其次,从文化核心价值与当代核心价值体系融合中突出文化核心价值。文化核心价值与当代核心价值融合的过程,就是为文化核心价值注入时代因素与活力的过程,通过传统与当代的结合,重点突出能够阐述当代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我国优良传统的内容,并结合文藝创作、媒体传播等,对其进行有效地突出。

2.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原则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要探索形成相关的原则,为高职院校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支持和保障。

首先,在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要注重系统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应当有着明确的传承体系、规章制度等内容,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进行传承的重要前提。确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的系统,才能够为文化的传承设定一个明确的轨迹,推动传承的文化在固定的轨迹中进行发展。

其次,在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要注重创新性原则,就是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创造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文化融合形式的创新、文化技艺的更新等方面。

最后,在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要注重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当对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进行全面的传承,从历史发展的总体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认识与应用,而不是局限于某个朝代、某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割裂式地传承。

3.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的保障制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有明确的保障制度进行规束与支持,在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具体的文化内容,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认识,最终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从而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营造更好的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的传播制度保障,有着明显的必要性,尤其是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传播力度不足、传播面较窄的环境下,通过调动各种传播机制、传播渠道,优化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传播到各个区域的高职院校教育主体中,让高职院校学生都能够充分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到隐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魅力所在。此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制度保障的构建过程中,应当涉及正规媒体层面的传播和自媒体层面的传播两个方面,以正规媒体层面的传播为主体,引导自媒体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掘与传播,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营造出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的态势。

4.传承途径的多元化

首先,推动高职院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与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公平精神、自强精神等对于高职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各个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取文化精神中与自身相适应的内容,进行融合式教育,这样既能够起到培训与教育本身的作用,又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

其次,优化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中蕴含着更多的潜力与可能性,并且互联网具有多媒体融合、传播范围广、传播时效性强的特点。通过培育互联网中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自媒体,制作与高职院校学生需求相适应的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与特色进行传播,并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此外,也可以发挥互联网中短视频的作用,通过拍摄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等的内容,让高职院校学生生动形象地感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邵阳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22年度一般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2YBA1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中华院校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