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星空”的天文摄影师——刘博洋
2023-05-30
榜样力量
2022年是中国空间站决战决胜之年。“天舟”升空、“神舟”飞天、“问天”腾飞、“梦天”启航,伴随每一次发射任务而来的,是中国空间站构型的不断变化。为了捕捉到中国空间站的变化过程,“90后”天文摄影师刘博洋自编光学跟踪程序,组建团队辗转国内10余个城市,用几个月时间完整记录下中国空间站建设时期的12种构型,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民间影像资料。完成中国空间站拍摄之后,刘博洋又参与到由北京大学牵头的“6~8米口径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项目中,为更多人“逐梦星空”提供助力。
追拍空间站看似浪漫,实则要付出艰苦努力。在地面观测并拍摄的时机十分有限,有時候新构型的拍摄机会甚至只有一两次。高难度的拍摄要求程序算法不断迭代演进,观测条件的瞬息变化更让团队经常带着上百公斤的设备奔波赶路。为了寻找具备更好拍摄条件的地点,刘博洋去过荒漠、上过高原,拍摄过程中经常风餐露宿、受冻挨饿,通宵熬夜更是寻常事。但这些辛苦在他看来不算什么:“我是在做一件好玩的事,而且在自己得到乐趣的同时进行了天文科普。”因为空间站过境时的移动速度将近每秒8公里,靠人力实现稳定跟踪几乎不可能。为了拍摄这颗闪耀太空的“星星”,刘博洋尝试自主编程,经过反复调试,终于在2022年4月19日实现了突破:“天宫”被成功地捕获在画面中,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柔性太阳翼、机械臂等全都清晰可见。这名“90后”追星青年心怀热爱、勇于探索,在一次次迎难而上、克服困难中,完成了一场场与“星星”的浪漫约会。
关键词
心怀热爱 勇于探索 逐梦星空
“人”为我用
天文摄影是刘博洋的最爱,他用一张张照片表达着对灿烂星空的热爱、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支持。正是无数像刘博洋一样的天文爱好者、无数对科技充满好奇与向往的人,培育了中国航天、中国科技发展的深厚土壤。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展望未来,随着我国航天强国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航空航天知识的传播普及,科学的种子必将扎根于越来越多人心中,托举中国人的航天梦飞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