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3-05-30邓翠翠
邓翠翠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以致用能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游戏化教学无疑是激趣促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遵循游戏设计原则,丰富游戏设计形式
(一)小学数学教学游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明确。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数学游戏的设计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教师也要在深入解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应用游戏,游戏的应用应该为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发挥辅助作用。
2.面向全体学生。游戏化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表现在: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加强合作,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3.游戏设计依托教学内容。无论哪种教学形式的应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应用游戏化教学时,要深入解读教学内容,创设行之有效的游戏教学形式,使游戏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发挥出游戏化教学的最大作用。
(二)设计丰富游戏形式
丰富多彩的游戏手段,才能确保学生始终有兴趣参与,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创新性地设计数学游戏,比较可行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益智闯关类游戏。这一类游戏主要是让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问题解答,回答正确的可以参与更高一层的比赛,回答不对的会被淘汰,最终获胜者受到老师的表扬,淘汰者受到一定的惩罚。这类游戏最适合需要练习巩固的内容。
2.小组合作式。小组合作式游戏依靠组员的通力协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这类游戏需要教师事先做完整的设计,以免学生在游戏中偏离方向。
3.推理类游戏。推理思维是思维体系中重要的思维形式,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应用一些推理类游戏,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二、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应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是所有课堂教学中的开门紅。一堂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无疑也需要由能够吸引学生的、独有特色的课堂导入来完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的兴趣,设计数学游戏应用于导入环节,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尽快进入新课教学环境,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课堂学习。
比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时,教师设计了“游戏导入,初识负数”的环节。首先师生互动一起玩“剪子、布、锤”的游戏,然后让同学们都来汇报自己输赢结果,经历符号化的过程。生:我赢了2次,输了2次。教师板书两个2后提问:输和赢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师这样记录能表示出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吗?学生们回答说:不能!老师再问:那么怎样记录才能让人一眼就分辨出两个相反的量呢?请大家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表示出来。随后,教师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记录方式,有学生应用了笑脸和哭脸,有学生用上下箭头,还有的用了输赢两个字,还有的用了 +2、-2,接下来教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比较哪种方式最简单、方便,由此导入了“负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此时,学生沉浸在游戏带来的快乐中,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应用游戏活动时,教师还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控制游戏的时间。导入是为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激发学生对知识强烈的探究欲。如果时间过长,会喧宾夺主,导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次,要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游戏时,要考虑学生学情、兴趣、认知特点、年龄、教学内容等因素,确保游戏形式适合学生。
(二)创设游戏情境,拓宽思维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并诱发学生入境,会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知识,拓宽学生思维,高效化地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确定位置”的知识时,教师创设了游戏化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森林探险吗?在森林里探险要想不迷路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你们会辨别方向吗?谁来说说如何辨别方向?小鸟说,在这座森林里有一座天然的动物园,你们想去吗?那我们第一站就去动物园里的梅花鹿园(出示图片及坐标),谁能说我们应该怎么走?生:西北方!师:什么是西北方?(在坐标的西北方用箭头指出多个西北方)。像这样西北方的箭头有多少个?你认为我们向西北方走,能顺利到达梅花鹿园吗?看来西北方也不是一个准确的方向啊……游戏化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确定位置问题的思考中。
此外,教师还应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游戏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起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主动内化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内容时,教师创设了“你来说我来猜”游戏,这个游戏以央视某计时抢答栏目为模板,首先在屏幕上出示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再让学生来描述它的特征,在出现了圆柱和圆锥体时,学生因为没有学到这方面的知识,无法猜出,教师就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类似形状的物体……这样的游戏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活跃了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
(三)借助游戏教学,促进知识理解
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乱动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新的教学内容,合理应用游戏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一些学生有理解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直观形象的游戏来促进理解,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感知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设计了“猜年龄”的游戏。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猜年龄的游戏,你们想知道老师今年多大吗?学生们开始纷纷猜测老师的年龄。老师接着说:我多大了,不能直接告诉你们!然后指名问一学生的年龄,老师听了回答继续说:老师的年龄比你大20岁,现在你知道老师的年龄了吗?怎么用式子来表示呢?(板书算式)接下来教师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时空隧道,在这位同学1岁的时候,老师是多大呢?当他23岁的时候,老师多大?当他60岁时,老师多大?如果用一个字母表示他任意一年的年龄,怎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老师的年龄呢?(板书:b+20)提问:b表示谁的年龄?b+20表示谁的年龄?
最后教师作出总结:同学们,通过这个猜年龄的游戏,我们知道了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另一个数量(老师的年龄),以及两个人之间年龄大小的关系。
趣味性的游戏化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随堂作业练习,融入游戏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随堂作业是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了数学知识,建立了初步认知,教师把握时机,及时给出游戏化的作业练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强化了对新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练习“小数除法”的内容时,教师设计了“登泰山”游戏,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让两组学生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攀登,其他同学当裁判员,哪一组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先到达顶峰的一组就可以夺得山顶的优胜旗。在游戏中每个队员都奋力前行,裁判员抢先算出答案,以便做出正确裁判,全体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高效化地完成了练习目标。
再如,在学习了“圆”的知識后,教师和学生们作了这样一个趣味游戏:在空地上画出一个大圆圈后,告诉同学们,不管你站在哪个位置,都会有用的,你喜欢站在哪个位置呢?请点出来。教师请学生一边点一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作出评价。如学生点到了“圆心”,教师就会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大有作为;如学生点到了“圆内”,教师就会评价说,你懂得遵守规矩,喜欢按着规则做事,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了“圆上”,教师会评价说:你做事有规律,有原则,同时还懂得与上级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了“圆外”,教师这样评价: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宽广,做事不受条条框框的局限,有创新精神,将来会做一番大事的……这样的游戏活动,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激励性强,学生学得快乐,练习效果较好,加强了学生对圆各部分名称及内涵的理解。
(五)应用恰当游戏,评价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入游戏竞赛的元素,用来作为一个评估依据。评价在教学中引入了游戏化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并且可以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进行游戏化学习的情况,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评估,并对表现良好的同学作出奖励。
比如,教师可以应用积分式的评价,结合学生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等级不同的奖励,在评价时,教师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化评价中,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找出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准确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学习,弥补不足,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六)复习融入游戏,促进经验总结
复习课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教学,因为练习课进行题目练习之后,复习时如果只是重复做一样的题目,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提不起来,但不做题,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又不能得到有效纠正。教师也只能将反复练习作为再次复习的措施。这样经过练习和复习两个环节,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局限,不利于思考力的发展,或者对所学知识中的数学方法没有很好地掌握,这样的情况下,在面对同类的数学题目时,一旦有些许变化,学生就会思路混乱,不知该如何解答。教师如果把复习课与相关的游戏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升复习的效果。
比如,在复习“百分数”的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教师设计生活化的游戏内容,让学生扮演银行职员为客户讲解存款利率,扮演工资结算员,为员工结算个人所得税应缴纳多少,等。这样的复习游戏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复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游戏教学寓教于乐,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游戏,让游戏巧用于课堂教学,引领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开心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