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想 愿做西溪湿地的一片绿叶
2023-05-30耿国彪
耿国彪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湿地召开的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中,一位两鬓有些泛白的中年人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明星”。他以自身对湿地丰富的认知和对西溪湿地如数家珍的了解,为记者们打开了一扇水中世界的美丽门窗。他就是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想。
从西溪湿地保护行动启动以来,刘想与湿地相伴已有20年。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大到如国家层面的湿地公园验收、湿地保护法制定,小到一只珍稀鸟儿在湿地现身,一种野花在湿地盛放,刘想都能讲出一个故事。
用良好生态引来“明星”鸟
刘想又背着他的相机出门了。“你看,那是一只夜鹭!”刘想声音虽小,却难掩激动。只见不远处,一只鸟儿一动不动立在水中的浮木上,他赶紧拿起相机,拍到后不自觉笑出声来:“又够我高兴好一阵了。”既不是拍鸟达人,也不是鸟类专家,刘想却比任何人都为鸟儿疯狂。
且不说他的微信头像便是一只蜂鸟,任何鸟儿在湿地现身,尤其是那些鸟界里的“明星”,刘想都要在朋友面前或社交软件上炫耀好几天。
“在湿地界混得久了,对小鸟特别是拿得出手的好鸟,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刘想说,鸟类被称为“生态试纸”,西溪湿地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这些“明星”不来,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肯定。
2019年冬天,可以算作他最难忘的日子之一,一只东方白鹳被拍到在西溪湿地现身,后经鸟类学家确认。“终于有一只好鸟了,做梦都盼着能有几只。”刘想说,东方白鹳有“鸟界国宝”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他在社交软件上說:“以后比鸟,who怕who啊,做梦都笑醒了。”此后,每每发现东方白鹳、丹顶鹤、黑脸琵鹭等“明星”鸟儿来到西溪湿地,刘想都要在朋友圈炫耀。他不用“让我高兴”这样的字眼,他用“令我疯狂”。
刘想是观鸟人,更是那个为鸟儿打造“筑梦空间”的操盘手。
这些鸟类“明星”停留的区域,位于西溪湿地东南方位的莲花滩,而莲花滩的改造工程便是由刘想主持。在改造之初,刘想就憋着一股子劲:“湿地里没有‘明星鸟儿,怎么说得过去,我就不信搞不来。”
心里焦急得不行,行动却再踏实不过。为了给鸟儿打造一个觅食、嬉戏的空间,他扩大浅滩面积,水里种上茂密的水生植物,一切按照适合涉禽类水鸟喜爱的生活环境打造。
让人们喜爱珍惜湿地
西溪湿地,是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创造了很多“第一”。2003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对西溪湿地进行综合保护,二十载春秋,刘想是见证人,更是参与者。
一句“西溪且留下”,让多少人心驰神往。但上世纪90年代后,西溪出现了“三头污染”——生猪养殖、淡水鱼、人类活动给西溪湿地带来沉重的生态负荷……
2003年至2005年,刘想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征地拆迁。“每天晚上走村串户,去的次数多了,狗都不叫了,老百姓还把我们请进门喝茶。西溪湿地的保护,离不开百姓无私的付出,减轻了西溪湿地的生态压力。”
不是导游,胜似导游。刘想是西溪湿地的“活地图”,秋雪庵、莲花滩、虾龙滩……这些茂林掩映下的美景,他闭着眼都能到达。每当有重要客人来访,刘想就会变为西溪湿地的讲解员。不同的接待对象,他还能提供不同的故事版本。他的故事不掉书袋,更接地气,如同这西溪湿地随处可见的绿意,透着股新鲜和生机。
湿地保护,怎么保护才是最好的方法?这些年,西溪湿地一直在寻找“最优解”,刘想一直参与其中。
西溪湿地公园开放第一年黄金周“限客”;游船、游步道控制游客量;2011年,刘想参与起草杭州西溪国家湿地保护管理条例,提出“禁止新建与保护无关的建筑”“严格控制捕捞水生动物”“湿地内桑基鱼塘等地形地貌予以保护”。作为第一部针对湿地的条例,后来各地都到西溪湿地来学习取经。
在刘想的办公室里,放着一摞聘书,“城市发展顾问”“湿地保护顾问”……不久前,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验收,刘想便是该湿地公园保护和发展的总顾问。
在具有引领意义的西溪湿地里工作,刘想更觉重任在肩。走在西溪湿地,你可能与一块大屏相遇,上面有气象参数、空气质量、水体质量,更有刘想特别添加的“花鸟日历”。“人们一来,看到空气质量优,水体常年保持Ⅱ类,还能看看当下哪些花开了,哪些鸟儿来了。”刘想说,他想让人们对湿地的了解更多一些,再多一些,“有了解才有喜爱,有喜爱才有珍惜。”
经营一扇展示妙趣之窗
刘想有很多天南海北的网友,很多人无法来杭州一睹西溪湿地的风采,刘想的微信朋友圈成了他们常去“逛逛”的地方。刘想调侃:“应网友要求,朋友圈的权限从‘半年开放为‘全部。”
刘想把经营社交软件视作向世界展示西溪湿地的“窗口”。他本来就是个有心人,总能发现这片土地上的妙趣。
“以为浮桥,其实平台,眼见不一定为实。”刘想在朋友圈描述,在莲花滩观鸟区入口处,水位2.2米时,水没过了纵向的小路,让远处横向的小路仿若一座浮桥;而当过了十几天,水位下降到1.65米时,纵向的平台显现出来。
西溪湿地里的“慢生活”,似乎也让刘想的观察慢下来,他变得更有耐心。他甚至愿意用8年的时间去看鸟巢。去年2月,他在网上发布了9张图片,展示他攒了8个冬天的鸟巢。“基本是喜鹊、乌鸫、八哥的巢,百家溇和烟水渔庄的繁华地段,有一家喜鹊的豪宅约0.8平方米。”
“这样细微的妙趣所在,是公开报道、介绍材料里永远无法得知的。”一位好友这样评价。
妙趣所在也是他湿地保护理念所在。因为水浒,刘想关注蓼儿洼,因为蓼儿洼关注蓼。他发布蓼草的图片,让很多人认识了这种不起眼的类似满天星的植物。他说,保持原生态,不被打扰的自然,自己会长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重要最内在的美。
如今,刘想把更多精力投向自然教育。他说,来过西溪或参加过西溪活动的孩子们,未来,一定会有许多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为此,刘想在西溪湿地举办自然笔记大赛,他不仅关注图文并茂的科普作品,更关注那些能领悟自然、感悟四季变化的作品。
刘想说,他是幸运的,20年,能见证和推动一项事业繁荣若此,夫复何求。他借用一位前辈的话:“西湖是前人留给今人的财富,西溪湿地是今人留给后人的财富。”所以,保护好西溪湿地乃至全国的任何一片湿地,就是给后人留下一个“聚宝盆”,栽下一棵“摇钱树”,作为新时代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见证者、保护者,责无旁贷、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