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提升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力的思考

2023-05-30司仲鹏

新闻爱好者 2023年2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知情权新媒体时代

司仲鹏

【摘要】新媒体时代信息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对于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为公安机关创造良好执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实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过程中存在避“实”就“虚”、重“堵”轻“引”、“说”和“做”割裂等问题。在新媒体时代,要进一步坚持警务公开原则,建立立体化、常态化、全员参与的舆情引导体制,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提高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力,努力营造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互信关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舆论引导;知情权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新媒体不断涌现,相对于传统媒体,微博、微信、抖音等代表的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覆盖面广、交流互动便捷、手段内容丰富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的媒体生态。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双向性,强调个性化交流、个性化传播,给传统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方式带来了冲击和困惑。公安工作、警察执法具有高度的关注度和社会敏感性,近年来一些涉警案(事)件通过网络媒体传播成为影响波及全国的涉警舆情事件,比如2019年河南淇县“西瓜”事件。[1]因此,公安机关要把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牢牢抓在手上,将舆论引导和日常公安工作相融合,增强政治敏感性、大局观,努力为各项公安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公安机关舆论引导的内涵实质与价值意义

舆论表现为意见的叠加与综合,是观点意见的自然表述。舆论引导指传播者基于一定的目标采取作为方式,使舆论朝向预设的目标发展。加强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公安机关舆论引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舆论引导指公安机关为了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公安机关负面舆情,采取信息公开、解释宣传等危机公关手段,迅速摆脱公安机关被动局面,消除不良影响,维护公安机关良好形象。广义上舆论引导不仅包括扭转负面涉警舆情的困顿局面,还包括重视日常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形成正确的公安认知和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安工作。本文论述采取广义舆论引导说。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具有真实性、权威性、特殊性、指向性、透明性等特点。[2]

公安机关舆论引导的实质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社会公众知情权,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3]首先,民众有了解事情真相的基本权利,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其次,民众有了解事件真相的需求,尤其是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这是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之一,公安机关作为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公安机关有主动公开社会影响重大案件的义务;再次,如果公安机关不能主动给予社会公众知情权,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猜测判断,尤其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声器”,会形成负面涉警舆论。因此,提升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力,公安机关要主动发声、正确发声,形成正面积极的社情舆论,从而增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高质量地完成公安机关职责任务。

加强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一是有利于化解公安机关舆论危机。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需求,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力量。涉警舆情严重干扰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破坏了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消解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正义信念。提高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有利于化解公安机关舆论危机,尽快恢复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是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社会治理的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逐渐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社会治理在内涵上强调多元主体、协作互动。舆情引导中各种信息的交互碰撞,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动员的过程。通过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明确人民警察的职业价值取向,化解矛盾纠纷,才能在网络博弈中“化敌为友”,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

三是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公安机关执法环境。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公民自己接触公安机关的机会并不多,大多数都是通过媒体获知的,所以公安机关如果能用好这把剑,提升公安机关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力,与新媒体建立融洽、良性的互动关系,则可以对社会上的失实传言和恶意批评进行澄清,同时形成强大的舆论效应。这样,公安机关不仅可以维护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高民众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度和参与度,还可以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增强各级公安机关的执行力。

二、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問题

公安工作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常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涉警舆论的传播对于发现公安机关自身存在的工作漏洞并改进执法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但情绪化乃至恶意的不良涉警舆论会损害公安机关的形象、误导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基本态度,不利于社会稳定。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相比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舆论,具有交互、自由、广泛、个性等特点。受传统思维观念影响,公安机关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方面还显得比较被动,不甚成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态度上,存在避“实”就“虚”

部分公安机关在涉警舆情形成时不能针对案件本身展开深入调查,试图用形式化的警情通报等解决问题,不能对案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向社会公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法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公民的权利意识已经形成,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的细微瑕疵在网络媒体时代都会被聚焦放大,处置不当会造成新的舆情高潮。公安机关的信息发布内容要真实、态度要真诚,而不是“走过场”,否则会被认为是“作秀”。一旦公众产生这样的心理,所谓的舆论引导还会适得其反,让公众产生排斥心理,反而影响公安机关舆论引导的正面效应。[4]这种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权力思想做祟,没有树立“人民至上”和“服务政府”的理念。

(二)手段上,重“堵”轻“引”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公安机关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方面意识不够强,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舆论引导方法还不够成熟,特别是面对网络涉警负面舆情,公安机关对媒体的批评、监督表现得格外敏感和脆弱,第一反应就是“删”“封”“堵”,短期内看似舆情风波已过,但是会留下公安机关“武断”“暴力”的印象,导致今后舆情引导工作的被动,也失去了民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公安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的职责使命,人民警察日夜辛劳守护万家灯火的平安,公安机关舆论引导不仅是公安机关自身媒体发声,还要引导社会媒体发声。

(三)实施上,“说”和“做”割裂

部分公安机关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将舆论引导单纯看作“说”的问题,而忽视了如何“做”,寄希望于媒体宣传就能改变社会公众的认知,这是将舆论引导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从而可能导致舆论引导结果上的“难以服众”。现代社会里,公民、权利、法治等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高度的双向性和开放性,公安机关的公正执法、服务公正、真诚为民的细微之处都会被网络媒体所捕捉、记录并传播,并形成正向的社会舆论。各级公安机关要从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的高度,将“说”和“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工作的社会认同度。

三、新媒体时代提升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力的措施路径

引导舆论,表现为引导民意,核心是构建警民互信关系。博客、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信息交流模式,舆论环境亦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这对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适应现实,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方法,提高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化解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一)强化舆论引导意识,掌握舆论引导的艺术和技巧

公安工作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公安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帮助。舆论内容体现的是人民内心真实的意见想法,反映的是人心向背。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

一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舆论引导在整体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从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的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舆论引导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过程,但是信息输送一定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把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作为日常舆论引导工作的重点,倾听民情、服务民生,最大限度地展示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最大限度地获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二是掌握方法,旗帜鲜明地加强涉警负面舆论引导工作。各级公安机关在引导舆论时,必须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对于可能影响公安机关形象的涉警负面舆论,不能简单采取删、封、堵的“捂盖子”“不表态”式的工作方法,必须快速抢占话语权,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公布澄清真相,做到“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始终保持对舆论的绝对掌控力。

(二)构建立体舆论引导体制,舆论引导工作制度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范是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优化公安机关舆论引导部门。整合资源,建立专门的部门,集中统一行使新闻宣传、舆情研判、舆情处置、舆论引导等职能。

二是建立舆情预警机制。规范舆情信息收集、整理、分类、甄别工作,掌控的信息越详实,就越能提高舆论引导主动权,对极易造成舆情的信息提早控制、提前化解,防止事态扩大形成不利舆情。

三是积极构建全员舆论引导机制。“全员引导”,既包括公安机关内部人员,也包括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广播台、发声器,公安机关应当适应新媒体时代特征,每个公安民警都应承担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的责任,鼓励每个民警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声,现身说“警”;建设网络评议员队伍,培养“意见领袖”,积极引领舆论方向;同时,还要加强上级部门对普通民警舆情引导的业务指导,提升普通民警和社会力量的舆论引导能力,并积极配合相关警种因势利导,跟进事态,以积极的处理态度和圆满的处理结果来澄清谣言,趋利避害。

(三)健全新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媒体时代大大扩展了新闻发言的场域覆盖,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势在于发布内容的权威性,能够给出确定的有效信息,能够起到以正视听的效果。但是现实中存在的新闻发布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形式化,带来了公民心理落差,影响了新闻发布的效果。[5]因此,要保证新闻发言人的整体素质和信息内容的权威性,能够对热点事件予以有效回应,建立包括聘请舆论危机公关专家在内的新闻发言人团队,对重大突发重点事件做到及时响应。

(四)建立舆论引导常态化机制,营造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互信关系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飞沫化、碎片化使舆论传播呈现瞬间聚合和裂变式扩散等特点,给舆情控制和舆论引导造成困难。因此,需要舆论引导工作的日常化、常态化,从根本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防止“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不断提升民警专业能力素质,准确把握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舆论引导的实质,善于运用新媒体并不断学习新媒体的应用技巧,同时还要提高民警的个人法律素养,加强网络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提升网络舆论的辨析能力,做到及时介入,提前柔性引导。运用新媒体矩阵增强传播效果,鼓励民警在有影响力的网站、论坛注册,并长期经营,确保民警在网民中立得稳、站得住、能说话,打牢舆论引导的主体。除了利用好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外,还要积极灵活地运用“网上警务室”、博客、微博、微信、抖音等常用、惯用的网络平台传播途径发声,逐步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五)坚持警务公开,正面宣传与适度曝光相结合

“沟通需要智慧,谣言止于公开”。实行警务公开,打破以往“关门办案”的状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警务公开,让群众了解人民警察的工作,在不违反保密政策的条件下欢迎新闻媒体对警务工作进行监督。社会舆论媒体发声,能够提高新闻报道涉警内容的可信度,告诉社会公众一个真实的公安工作状况,还原真实的警察形象,增强舆论引导的效果。公安类媒体要大力开展对公安工作中涌现的先进群体和先进个人的报道,如杨旭恒、王百姓等;要让公众了解人民警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艰辛,知晓他们为维护社会的稳定所付出的努力,弘扬主旋律,把握主流方向,增强公众的直观感受,引发公众的共鸣,消除公众对警察的误解甚至对抗情绪,赢得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和肯定。对于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滥用职权、粗暴执法的行为要敢于主动曝光,体现公安机關从严治警、对违法乱纪行为绝不姑息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决心,同时得到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工作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薛莎莎.瓜农被偷瓜后致小偷受伤,是否要赔偿?[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9(8):36-37.

[2]魏永忠.公安机关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30.

[3]杜晋丰.论公安机关舆论引导的实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6.

[4]郭津.内容为王:党报应对全媒体变革的利器[J].新闻爱好者,2012(22):11-62.

[5]黄楚新,陈伊高.新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如何更有效开展传播[J].新闻爱好者,2022(4):40.

(作者为河南警察学院治安系副教授)

编校:王志昭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知情权新媒体时代
股东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致命”隐瞒的背后——艾滋病患者隐私权及其伴侣的知情权如何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