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实摄影反思的那些事儿

2023-05-30

旅游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纪实纪录摄影

热火朝天的冬捕

卷一根

拉网

在国内,纪实摄影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从翻译国外的摄影文章开始的,国内的报纸杂志及论文逐步引用“纪实”一词。人们开始从这一概念中更加理性地思考纪实摄影这一大类别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中所产生的思想纷争。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了适应那个年代较成熟的纪实摄影论述。国际上许多摄影家把镜头对准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所关注的话题,有人称之为社会纪实摄影。其实纪实摄影比任何门类摄影的历史都悠久,早在1826年尼普埃斯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时,就已经被认为纪录下当时的真实场景,也就是后来纪实摄影的本质的特征。这比1839年达盖尔宣布发明摄影术还早13年。在这180多年摄影的大变局历史沿革中,纪录真实这一定义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但由于国度不同,摄影的某些观念的内涵却在变化,中国的纪实摄影历经了漫长而艰辛的曲折之路。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纪实摄影处于形而上学、尊上不重下、报喜不报忧的思想状态,其摄影作品有明显的“摆拍”特征。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有了理论与实践上的觉醒。简而言之,中国纪实摄影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处于理论觉醒、实践突围、回归民众、感悟社会的重要变改发展阶段。

21世纪20多年来,纪实摄影又深入走向民主自由、弘扬个性、同频时代、影响社会、开创未来新阶段。这40余年既有各自阶段发展特征,又有相互交融互动并进,综合发展的可圈可点成果。

从整体看,尽管纪实摄影始终坚持直面观实、关注生命、揭示人性、追求真理的长足发展。但伴随摄影器材的的发展,摄影技术的创新,多门类的摄影理论、观念也在改变。纪实摄影出现了虚拟的影像作品或经过艺术跨界、拼帖、人为摆拍的作品也在纪录类摄影大赛中“摘金夺银”,甚至有人试图想颠覆传统纪实摄影。

笔者认为摄影的创新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哪一类摄影都面临图新求变的挑战。诚然,不应否定传统纪实摄影的创新实验,包括新纪实摄影、新锐摄影和近些年大家所关注的当代摄影。但繁杂的样式中却夹杂着一些低劣的倾向和人为炒作的怪异作品,值得反思。

有人认为纪实摄影最本质的功能是纪录,其初衷体现影像的特征也是客观的真实物象的记录,认为不应带有个人意念,无需人为过虑的纪录影像,类似随意和无意识的摄影。有人认为纪实就应坚持批判思维,担起社会责任,如纪录“老少边穷、破旧残缺”的生存、生活状态。也有人认为传统纪实是落后的思维、古板的创作模式和陈旧的表达方式,与高速发展的时代不相适应,应增强新观念,以多元多样化的理论与观念,推进新纪实和当代新影像来破旧俗立新风。

其实,国人应坚守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首先排除西方不同价值观、审美观的负面影响,尤其西方的糟粕文化的干扰侵入,同时学习借鉴西方好的传世经典纪实摄影作品,学习其创作思想、职业精神和多样化的艺术手法,而不是醉心于模仿复制。

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现在要守住传统纪实的宝贵基因,坚持创新,传承摄影的初心本色。

依据纪实的固有而决不能丢弃的纪录功能,加深客观纪录与主观意识、自主性创作的科学把握融合,打破老套重复的創作惯性与僵化的思维定式,突岀作品的真实性、创新性以及个性化审美特征。把握摄影美学、文学艺术创作规律与理论探索的深度,追求纪实摄影真实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为生活背起“千斤担”

强壮的搬家工

抵制纪实作品后期修图的移花接木,添加叠放,改变原创影像结构的失真再创行为。纪实摄影创作应牢牢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深扎大地,尤其是本土城市、家乡身边的人、事、景。纪实创作如不是特殊的设计与要求,应杜绝人为摆布干预现场的真人、真情、真事、真气氛,避免镜头视觉的过度夸张走样变形。

笔者认为纪实摄影把握赞美、中性、警世内容的纪实创作尺度,紧跟时代的呼唤,坚守昂扬向上向善为创作主流的导向。摄影人有权利有责任对社会真善美、假丑恶的现象状态,通过纪实影像以不同信息方式呈现。将社会正负面的纪实影像信息转化为具有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公共价值和促进文明进步的良好社会意义。笔者认为纪实摄影应与时代发展同步,用纪实影像,为时代记录、为社会留痕、为人民讴歌,纪录好可爱可敬的美丽家乡、美丽江山、美丽中国。

这些搬家工,背着沉重的家具,一步一个台阶地上楼下楼,他们赚到的钞票浸满了汗水。如此辛苦地劳作,搬家工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挣钱,养家,让父母妻儿过上更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纪实纪录摄影
砚边纪实
出版纪录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科教·纪录》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中国刷新一箭多星纪录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