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惊喜与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3-05-30刘煜

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科技发展

刘煜

科技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那些曾几何时只存在于小说情节里的“机器人”“智能大脑”“元宇宙”虚构概念,现如今已不足为奇。科学技术不断地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其看不到边界的发展速度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领域的领头羊,其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与各行各业的交融也越发频繁。

2022年12月,一款由OpenAI公司推出的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开始迅速占据大众视线,在全球掀起一场狂热之风,连马斯克都对其评价“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AI不远了”。虽然人工智能并非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但当用户亲身去体验使用ChatGPT时,还是会不禁为它所展现出的超乎寻常的“智慧”所折服。

如今人工智能产品之所以可以变得如此强大,与科学技术人员一路以来的探索息息相关。

过往中的人工智能

颠覆性的创造并非一蹴而就,从概念的提出到真正有产品诞生,中间往往会经历几代人的付出。而说到人工智能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一位数学家、计算机学家图灵。他在科学,特别在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方面取得的成果,构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同时他也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1950年,他发表了名为《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的论文,其中用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说明如何检验“人工智能”,这个“实验”就是后来所说的“图灵测试”(Turing test),为后来人工智能的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思。

1956年夏,麦卡锡、明斯基等科学家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开会研讨“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一概念,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此后,一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等,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拉开了帷 幕。

20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发展初期的突破性进展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期望,AI先驱者们开始尝试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虽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仍取得了不少成就。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开发了一种早期的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程序,名为SHRDLU。法国教授Comerauer创立了面向演绎推理的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同年美国教授Shortliffe成功研究出能够诊断并治疗疾病的专家系统MYCIN……

当时AI先驱者们有许多乐观的预言:“十年之内,数字计算机将成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在三到八年的时间里我们将得到一台具有人类平均智能的机器。”然而,由于算力不足、缺乏大量数据基础等问题,AI并没有承诺中的那般“智能”,公众过高的期望值转而变成彻底的失望和针对AI研究的激烈批评, 最终导致人工智能研究走进了第一次寒冬。

尽管面临巨大压力,各国人工智能研究者依旧扎实工作,继续在机器人、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专家系统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成功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再次回到公众视野。1986年后是人工智能发展最蓬勃的时期,专家系统不断被优化,创造出神经网络研究中的BP算法、Hopfield算法。IBM自1985年开始研发“深蓝”计算机, 它是一个专门针对国际象棋的专家系统。1996年,它在六场比赛中的一场中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 名扬天下。20世纪80年代末, 由于专家系统的领域过于狭窄, 更新迭代和维护成本非常高,专家系统开始迅速在业界失宠, 很多相关公司破产。这是人工智能的第二次繁荣后的又一次寒 冬。

随着新一代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再次迎来春天。2006年, 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重要的论文,提出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 DBNs)概念,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第三次AI发展浪潮开始, 且一直延续至今。2016年,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以4∶1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再次将人工智能推上前所未有的热度。

加速前进,中国人工智能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人工智能经历了60余年的艰难发展,当下,人工智能仍在大家的注视下稳定且快速地发展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所作出的成绩有目共睹:2015年,美联社使用机器人写作,年报道量超过15亿条,领域涉及金融、房地产、体育等。2016年里约奥运会,今日头条新闻机器人13天内撰写了457篇报道,每天30篇以上,发稿速度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2017年8月9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机器人25秒出稿,共540字并配发4张图片。2018年,第一部AI撰写的长篇小说《路》(The Road)诞生并推向市场。此前,AI已经可以写短篇小说、诗歌和剧本。2019年,AI拍摄了黑白科幻短片《走神》(Zone Out),其剧本、导演、表演、配乐等一整套制作程序,大部分都由人工智能完成且制作,时间仅用两天。

以上种种都是AI展现出的超乎常人的能 力。

我国也在紧跟全球脚步,在探索人工智能的路上从未停歇。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放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部署,描绘了面向2030年的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路线图,旨在构筑人工智能先发优势,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主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方政府都推出了发展人工智能的鼓励政策。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发展态势喜人。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统计,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最大的国家,人工智能企业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处于国际前列。近两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纷紛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15年开始的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已连续成功召开八届并且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科研活动非常活跃。

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1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中可以看出,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仍呈现明显的梯次分布,46个参评国家可分为四大梯队。进入第一梯队的只有美国和中国。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中美两国引领、主要国家激烈竞争的总体态势。美国综合实力领先,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连续两年排名第二。中美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46个参评国家中,仅有美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总得分高于50分,与其他国家拉开较大差距,也仅有中美两国在四个一级指标上均排名前五。

由智慧芽发布的《2022年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指数分析报告》表明,过去5年(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共申请了115万件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利。其中,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和韩国,其中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为64.85万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比第二名及第三名申请量的总和还要多出一倍,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非常活跃。

除此之外,2022年斯坦福大学人工发布的第五期“2022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 2022)数据显示,在过去12年中,美国和中国之间关于AI的跨国研究合作数量最多,自2010年以来增加了五倍。2021年,中国在人工智能期刊、会议和出版物数据库的数量上继续领先世界,份额逐渐增加,欧盟加英国和美国的份额逐渐减少,三个地理区域加起来占世界总被引数的66%以上。但同时,美国在人工智能会议和资料库引用的数量上在主要人工智能大国中占据主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错失一个机遇,就有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已曙光可见,在这场关乎前途命运的大赛场上,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政策助推,为国育才

元宇宙、Web 3.0、数字藏品、量子纠缠、数字人、AIGC、数字经济、光刻机、计算生物学、碳中和被选为“2022年度科技热词”。这十大科技热词在过去一年里多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凸显了当下科技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人类的奋斗方向。

2022年是我国科技政策的落实年,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各国寻求“创新突围”的背景下,我国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深入实施“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扎实推动科技政策落地,多项关键技术加速突破,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局发布的GII全球创新指数,中国跻身全球创新能力第11强,较2021年再上升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同时,我国在区域创新协同方面持续发力,其中,202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粤港澳大湾区、北京仍保持第2位、第3位,上海-苏州排名上升1位,位列第6,国际科技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创新高地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另有多地将开始建设区域科创中心,进一步推动科技产业发展。

完善的科研体制也能从整体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22年1月1日新版《科技进步法》正式实施,将党和国家的创新论断、创新战略与科技改革经验固化为法律制度,实现了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的全面升级。2022年9月30日,科技部印发《“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统筹部署技术要素市场制度体系、技术要素交易网络、技术要素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2022年11月,科技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推进,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以深化改革和政策协同为保障,按照创新活动类型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引导各类科技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同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国有企业完善科技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加大薪酬分配激励,调动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各省市的科技相关部门也发布了有关科技领域的多项政策措施,以促进当地的科技产业发展,例如: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等十二部门发布的《云南省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人工智能将更加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未来的各个工作岗位,将为掌握人工智能知识的高精尖人才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除了各类科技大厂、企业、科技创新园之外,高等教育机构也在努力培养和吸纳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拥有国际化视野的海归留学人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面向未来,聚合更多学术型人才,将为我国的科技领域提供更多活力,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数读人工智能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下一幕,人工智能!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