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2023-05-30程念念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课外阅读

程念念

2022年版课标指出:“教师要准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这强调了语文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主轴,以文化人为目标的课程形态,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是核心素养视域下阅读教学新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学生在实现海量深度阅读的同时,发展思维品质,树立文化自信。

一、“1+X”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2022年版课标要求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大学生的阅读实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就是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

统编本教材每学期课文在30篇以内,如果每篇课文用两到三课时教学,一学期很少有多余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在完成课本要求的阅读内容之后缺少课外自发阅读的扩展,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1+X”群文阅读教学,是将课文的讲解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是将课外文章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

1.“1”的定义

“1”即议题,群文阅读文章与文章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以某一个议题组合在一起。

(1)以“体裁”为议题。如教学《盘古开天地》后把各国的创世神话放在一起,我们就能很好地了解创世神话的特点。连续读相关议题的作品,也可以了解民间故事、了解小说、了解诗歌……

(2)以“观点”为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巴迪童年时期写了一首诗,父母给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哪种更好?《灰雀》一文中列宁在最后知道小男孩撒谎,却没有批评他。有错后到底该不该受到批评?像这样,把几篇观点相碰撞的文章放在一起,有了疑惑,学生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在阅读和辨析中做出判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以“人文主题”为议题。统编本教材各单元有清晰的人文主题,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以及《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等课文,以“自然之趣”为主题,拓展阅读相关联的文章可以體会景致的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除此之外,“1”还可以是一位作家、一种表达方式、一个阅读策略……议题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2.“X”的定义

“X”是指具有相同特点的一系列文章,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如寓言、小说、散文、诗歌等,也包括为了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如说明书、新闻报道、通告等。

“1+X”形成了明确的具有相同特点的文章群。简而言之,“1+X”群文阅读教学是以课文为主干、相关文章为枝叶的教学方式。

二、“1+X”群文阅读教学的好处

“1+X”群文阅读的价值不仅仅是拓宽学生的阅读内容,或是将课外阅读叠加于课文内容之上,它还是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和模式的一种转变,通过将学习内容整合,将阅读方式结构化,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双重改革。

1.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教学计划中加入了课外文章阅读部分,这就需要减少原有的课文讲解时间,以便保证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给学生。由此,教师在对“1”进行教学时,必须仔细甄选讲授内容,抓住课文的核心问题,在无形之中促使语文教学从“通篇”改为“精髓”。这种精简的授课方式,大大提升了课文的阅读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核心问题,既给“X”的引入创造了条件,又提高了“1”的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X”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从对一篇课文的深入讲解转变为结构化阅读一系列文章,将碎片化的课外阅读整体化。对于学生而言,阅读任务以及接受的信息量增加了,阅读的方式也要适时地进行改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跳读、略读等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网络和阅读视野。

3.实现课本的内容升华

“1+X”群文阅读教学在不改变教材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让课外读物进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外文章进行合理的选择,再将其引入课堂,逐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将语文课程中离散地讲解一篇文章变为一种系统化的教学,将一些结构性的文章汇集到一起来阅读,为学生提供理解教材内容的语境,通过课内外文章的补充或对比阅读,使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背景、事件、情感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1.确定“1”

一篇课文会涉及很多内容,那么,要将其中的哪个点作为“1”呢?这是进行“1+X”群文阅读的关键之处,也是灵魂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或课文特点进行选择。如《乡下人家》一课,用文字营造出了水墨画的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可取“文字中的景”或“文字中的图画”作为“1”,以此为依据,选取同样含有大篇幅描绘景色的文章,文章的意境不仅限于《乡下人家》中所呈现的婉约式描写,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细腻的,可以是热情奔放的,也可以是情景结合的,如此一来既能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的描写风格,又能教会学生描写景色的不同表达方式。

2.选择“X”

透过上面的群文议题,我们发现,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很大,选择什么样的文章组成“群”考验教师的阅读视野、阅读品位和阅读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逼着自己读起来,为“X”的选择打下基础。同时,教学以学生为本,在选取文章时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文章,尽量降低阅读和理解的困难。另外,还要注意文章的篇幅,篇幅长度适中的文章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1”的特点。

如《剃头大师》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经历。文章文笔活泼,童真满溢。在教學中可增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回忆》两篇文章,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无忧无虑,进而加深感悟童年的美好,珍惜宝贵时光的情感。

除了同一体裁、题材作品的阅读迁移,还可进行相近主题、同一作者的作品迁移。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学生对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对鲁迅身份、个性、精神等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呐喊》中的其他文章,就更能深刻感受到封建社会中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束缚。这样的群文拓展对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是单篇文章无法达到的。

又如教学《桥》,设计议题是“环境渲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谈歌善用比喻,巧用拟人描写环境。“像泼。像倒。”四个字把一场瓢泼大雨写得传神、到位。“像一群受惊的野马”让我们感受到山洪的猛烈。一匹受惊的野马要十几个大汉才能制服,一群受惊的野马,那一番横冲直撞、无法控制的场景便跃然眼前。这样的环境描写既渲染了气氛,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也为人物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做了背景铺垫。为了深刻感受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妙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奥莱尔的《在柏林》、泰格特的《窗》和星新一的《雪夜》。学生通过阅读以及对教师引导性问题的思考和比较,很容易感受到作品中环境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等所起的重要作用。

因此,“X”的选择要从议题出发,统揽全局,精心编排,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妙用“+”

“1”和“X”是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必备条件,那么,如何将资料完美整合,就是“+”这一过程的实现方式。

如《田忌赛马》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在完成课文教学之后,选择《退避三舍》《空城计》《草船借箭》三篇文章作为“X”进行补充阅读,在 “学习—对比—应用”的互文式阅读中使“1”与“X”首尾相接。

此外,还可以采用从“X”到“1”的教学方式。课前进行相关文章的阅读训练,使得学生能够从阅读“X”的经验中推断出“1”的特点,提高对于“1”的学习效率。群文阅读过程中涉及的课文不应局限于当时正在学的文章,可以联系之前讲过的课文,学生对于讲解过的文章有一定的印象,适当联系之后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另外,还可以打破教材中课文的排列顺序。语文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根据“主旨”“情感”“表达方式”等不同的授课重点,选取不同课文中的段落进行对比阅读,在推进“1+X”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更好达成这一目标,教学中融入群文阅读的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提升其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阅读教学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文正小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课外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群文活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