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社会舞蹈技能部分来自后天学习
2023-05-30
科学 2023年2期
[本刊讯]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谭垦研究员团队及其合作者,通过创建研究新模式和对蜂群行为的量化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以“蜜蜂舞蹈的社会信号学习”为题的封面文章2023年3月10日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周刊上。
蜜蜂是一类在全球广布、具有重要生态、科学、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昆虫。它们与人类关系非常紧密,不仅有助于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而且从古至今帮助许多农作物传粉,还为人类提供蜂蜜、蜂花粉等重要农产品。作为真社会性昆虫,蜜蜂具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行为,其高度组织性在某些方面与人类的社会行为具一定相似性。因此,蜜蜂不但一直受农学家重点关注,而且100多年来被动物学家当作社会性模式动物用于基础理论的探索。其中,摇摆舞(俗称“8”字舞)作为蜂群内个体间信息交流重要方面——通过摇摆的角度、持续时间和重复次数,指示蜜源方向、距离和质量的功能已广为人知,且部分尚未离开过蜂巢的蜜蜂根据观察其他个体的摇摆舞也能找到巢外花蜜。德國行为生态学家冯·弗里施(K. R. von Frisch)因主要发现蜜蜂的摇摆舞等贡献,与他人分享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然而,蜜蜂的摇摆舞技能究竟是天生的,即已经铭刻在它们基因里,孵化后就继承了完整的摇摆和识别能力,还是要通过后天学习才能完全掌握,人们此前并不清楚。该研究首次揭示蜜蜂准确掌握摇摆舞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向有经验的其他个体学习或与其交流互动;当缺乏成年个体的舞蹈作为“示范教学”时,个体虽然在方向指示(摇摆角度)准确度方面通过自身经验积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在距离指示(摇摆时间长度)上的准确度却终身不能提高。
(唐 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