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划重点啦!
2023-05-30
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近日,教育部、中宣部、公安部、全国妇联等十三家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究竟怎样健全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协同育人?主要目标又是什么?……
跟着编辑一起来了解《意见》的重点内容吧……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科学教育观念,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政府统筹、协同共育、问题导向。
主要目标:
到“十四五”时期末,政府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的统筹领导更加有力,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更加专业;家长科学育儿观念基本树立,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更加到位;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普遍建立,社会育人资源利用更加充分。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
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加强家
庭教育指导、用好社会育人资源
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
落实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制度
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家长
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主动协
同学校教育、引导子女体验社会
引导子女完成每日学业
保证每天校外运动一小时
防止网络沉迷、防控近视、督促按时就寝……
社会
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推
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净化社会育人环境
強化实施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专业支撑、营造良好
氛围
政府妇女儿童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妇联组织、民政部门负责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