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三八红旗手故事

2023-05-30

分忧 2023年2期
关键词:王睿王艳

梁恩荣:握好焊枪带好徒

梁恩荣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修建分公司焊工培训中心焊工教师

主要荣誉: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四川工匠先进事迹:在女性从业者并不多见的焊工岗位,她勤学苦练、坚韧不拔,熟练掌握多种金属材料的焊接方法和操作要领,参与各类冶金设备检修施工100余项,培养学员5000余名,授权发明专利7项,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创效约600万元。

梁恩荣的父亲梁开远是“攀一代”,也是“老攀钢人”。

“当时父亲是电工,想让我也学一门技术。他知道电工危险,就让我在钳工和焊工中选一个。”在父亲的影响下,梁恩荣选择了焊工,“因为那时候不知道钳工是什么。

1997年7月,梁恩荣从技校毕业分配到攀钢修建部结构队,正式成为一名焊工。刚入职的梁恩荣可谓踌躇满志,可是面对厚重的工装、四溅的火花、呛鼻的烟尘和刺耳的噪音,不到一个月,梁恩荣就打起了“退堂鼓”。

“我当时去跟父亲说,想换一个工种。”据梁恩荣回忆,父亲当时问她,“我可以去向别人推荐你,可是你有什么特长呢?你现在什么特长都没有,到哪儿不都一样吗?”父亲的话,让自尊心很强的梁恩荣颇受打击。恰巧,梁恩荣当时的师父孙华也是一位女性,“都是女性,师父受得了,我也一定受得了,师父能干好,我也一定能干好。”

从此,梁恩荣暗自较劲,一心扑在钻研焊接技术上。入行不久,还是学徒的梁恩荣,第一次参加公司举办的焊工技能比赛,就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更加坚定了她当一名好焊工的决心。

电焊工作看似简单,可想焊出好活、精活可不容易。梁恩荣为了提升焊接技术,白天干完活,晚上都会“加餐”练习。

她还记得,那段时间眼睛常被电弧光刺疼流泪,手臂酸痛得连筷子都拿不稳,回到家还要看书钻研,为技术提升寻找理论支撑。

“热电厂6号锅炉大修,必须用钨极氩弧焊。”刚拿到钨极氩弧焊证的梁恩荣就接到一项重要任务。

看着老师傅们熟练地操作,梁恩荣却不知道从何下手,与她同去的另外两个新手都当了“逃兵”。

“谁说女子不如男?”梁恩荣拿着焊枪边干边琢磨,终于找到变换焊枪角度的最佳施焊方法。最初,她要花40多分钟焊一道焊口,每天最多焊6道口,到现在每道焊口仅需8分钟,每天能焊30多道焊口,焊口探伤检验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

随着焊工技术日臻成熟,梁恩荣熟练掌握了5种以上焊接方式,先后获得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焊工竞赛第四名、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大赛第一名的佳绩。

2020年12月,梁恩荣受西昌钢钒特邀,前往比亚迪汽车生产厂家做高强度酸洗板材料的焊接试验认证。事关攀钢能否顺利进入比亚迪供应商平台,梁恩荣心里也没底,“虽然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但心理压力还是很大。”凭借精湛的技艺,梁恩荣在确保4毫米高强钢板不开坡口的情况下,实现正反面一次成型,并在满足各项力学性能试验的情况下,第一次试板就达到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效果。

“当看到实验员出来给我们点头的那一刻,我整个人才彻底放松了下来。”据梁恩荣回忆,似乎从那时起,在大家的眼中,她成了专克“疑难杂症”的“神医”。

近年来,梁恩荣先后攻克某卫星发射基地废气燃烧炉裂纹修复等60余项技术难题,总结提炼的“MAG焊断弧一直拉焊接操作法”获评鞍钢集团先进操作法,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

2021年,梁恩荣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她还是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

2012年,梁恩荣转岗到焊工培训中心担任教师后,她就成了学生眼中“不近人情”的“梁师傅”。

“上课时挺怕梁老师的。”在培训中心学习仅1个月的黄珂汗直言,“她对工作要求很高,经常我们觉得可以了,她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她平时还是很平易近人的,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十年来,梁恩荣培训的学员已经超过了5000余人次,培养近30名焊工技师、近20名焊工高级技师。

从单纯的技术操作“焊工”,成长为解决疑难杂症的“焊将”,再到致力焊接创新攻关的“焊匠”,梁恩荣在焊花飞舞处,用执着铸就“匠心”。

王艳:替死者言

为生者权

王艳 四川省内江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教导员

主要荣誉: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巾帼建功标兵;公安部一等功两次;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十大法治人物

先进事迹:秉承“替死者言、为生者权”的法医工作职责,累计受理法医物证1500余份,处理检材6500余份,用专业技能为案件侦破提供支撑。

王艳走上法医这条路,缘于在她读初中时风靡荧屏的电视连续剧《鉴证实录》。剧中女法医漂亮、干练、缜密的鉴定破案形象给王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为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做一名优秀的女法医。2004年高考,王艳不顾家人反对填报了医学院,如愿以偿进入法医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王艳本来可以到条件更好的市级医疗单位工作,但她立志当一名警察,实现做法医的梦想。2010年,王艳进入警营,到刑事科学技术室担任法医。

从事了梦想中的法医工作,但法医工作的艰辛,还是超出了王艳的心理预期。“虽然在大学里接触过尸体,但那毕竟是人体标本,做尸体解剖时有老师指导,同学在场,心中没有恐惧感。没想到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出现场就让我刻骨铭心。”王艳说。

被多辆汽车碾轧,遗体面目全非,王艳到达现场后一看,忍不住哇哇直吐、淚流满面,根本无法正常工作。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她吃饭时不敢看一眼荤菜,晚上睡觉也不敢关灯。

就这样,王艳在犹豫中度过了最初的岁月。而让她坚持下去的,是师父王智华对她说过的一席话:“我们是医,穿的却是藏蓝;我们是警,配的却是刀剪。在血腥与腐臭中‘替死者言,为生者权!

这句话深深震撼了王艳,最终她战胜了法医工作中的脏、苦、累,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法医。

做法医难,做女法医更难。王艳既要负责勘查命案现场,同时还要开展伤情鉴定、收集、检验、鉴定犯罪物证,工作任务繁重,最多的一天曾出过10多个现场。

2014年,内江市市中区旱桥铁路排水沟内发现一具无头女尸,王艳和同事们接到命令后立即赶往现场勘查。时值盛夏,热浪袭来,让人大汗淋漓。排水沟内蛆虫涌动,高温下尸体散发出阵阵熏人恶臭。可王艳从头到脚全封闭“武装”,一干就是12个小时,浑身上下浸透汗水,走起路来鞋子里吱吱作响。王艳运用耻骨联合面推断出死者较为准确的年龄,为筛查其身份缩小了范围。经过20多天的鏖战,案件成功突破,犯罪嫌疑人落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有了意义。”王艳说。

从事法医工作以来,王艳累计出具尸检报告、伤情鉴定文书上千份,运用DNA技术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80余名,破获案件100余起。

胸前的党徽和头顶的警徽交相闪耀,仿佛时刻提醒着王艳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词,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牢记自己的从警初心,坚守为民情怀,生命至上的誓言。

在出勘一起溺水死亡的现场时,面对已白骨化的尸体,王艳半跪在冰冷的河边上,佝偻着身体,小心翼翼地把遗骨整理好,恭敬地装入袋。在后续的勘查中,她细心地从泥沙中提取到一枚耳环,并由此锁定了死者的身份。当四处找寻无果的死者家属辨认出耳环,并目睹王艳为逝者所做的一切时,感激涕零。

王艳的为民情怀,是以温润无声的方式展现的。每一次解剖完尸体,她总会在清洗后一针一线完整地缝合;每一次和死者家属交谈,她都避讳“尸体”称“遗体”;这种人文关怀融入到她的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不僅让逝者“体面”回家,更让生者从她的工作中得到慰藉。

在一次出现场返回的乡村路上,王艳遇到路边一名严重昏迷的老人,家人打算送到城里的医院抢救,可没有一个司机愿意搭载。王艳让同事载上病人和家属,拉起警笛向医院飞驰。一路上,王艳运用所学的急救知识,采取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的方式对老人实施抢救。老人被送进抢救室后,王艳仍陪同其家属在外守候,然而,老人终因抢救无效“走”了,王艳愧疚不已。几天后,逝者的子女几经周折专程来向王艳表达感激之情。

从警12年,王艳用行动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把青春全部奉献给法医事业。“我愿将法医工作作为事业和追求,矢志不渝、无悔前行!”

万梅:基层税务领头雁

万梅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四川天府新区税务局党委书记、

局长主要荣誉:四川省优秀退役军人;四川省模范退役军人;全省税务系统优秀县税务局长(书记);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先进事迹:带领干部职工完成各年度收入目标超800亿元,落实退税减税降费超200亿元、惠及8万余户纳税人。打造全省首家智能办税服务厅、首个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云上有道”和全省机关首个“退役军人之家”,创新税收营商环境观察员机制获全国推广,单位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上百项。

万梅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年少时,英姿飒爽的女兵形象一直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1987年冬季,她如愿应征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她被分到原成都军区某疗养院医务处当了一名通信员。当兵3年期间,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踏实勤奋,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年后,万梅从部队退伍,回到成都后,被安置到税务系统工作。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万梅心中始终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加紧学习业务知识,尽快熟悉本职工作。

脱下戎装后,万梅依然保持着军人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冲锋陷阵的姿态,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此后,她相继在涉外、稽查、人事等多个部门工作,军旅生活的历练,让她在工作中迸发出更强的韧劲儿,每到一个新的岗位,她总想着把工作做到最好。

2017年4月,万梅从原成都市地税局人事处处长的岗位,调整到原双流区地税局担任党委书记、局长。刚接到任命时,万梅心中其实还有一点儿畏难情绪,但军人出身的她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很快到任履职,担起了这份重任。

上任之初,万梅从抓人员的作风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入手,和局党委一班人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以军人的思想作风锤炼队伍、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税务“铁军”。

双流是中国第四大空港,有着天府之国“第一门户”之称。针对双流地区的区位优势,万梅和局党委一班人确定了“铸‘空港先锋党建品牌建一流队伍,塑‘航空经济征管品牌创一流业绩”的“双一流”奋斗目标,致力打造四川省首家智能办税服务厅、首个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云上有道”、首个机关“退役军人之家”,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探索现代化税收管理服务模式上全力当好“试验田”、走出“新路子”。

税务工作不仅仅只是征税。万梅秉持“跳出税收看税收”、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扶持帮助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为引进一家业务可辐射全国的生鲜零售外企,万梅多次带领团队走访企业,介绍分析成都机遇和双流优势,多轮接洽谈判后,最终这家企业成功落户双流。

在双流区税务局任职期间,万梅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在四川省率先完成海关特殊监管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第一批电子化对外支付备案等工作,创新推出“蓉票儿”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网格化服务等措施,构建了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助力双流区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第18位。

如今,万梅在天府新区税务局局长的岗位上,又开启了新征程。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一身制服的她,依然英姿飒爽、干练利落。作为一名成都人,身边的朋友开玩笑地说,万梅的名字用四川话来讲,就是“完美”,而万梅名副其实,在工作中努力追求极致,一直保持着高标准、严要求。

‘二十岁,二十岁,我就要离部队,我把青春留给了亲爱的连队……”告别军旅31年,当年的小女兵早已芳华不再。当再次唱起这首《当兵的历史》,万梅的脑海中总会浮现起美好的军旅青春记忆。她说,戎装的经历积淀了一生“财富”,此生,她感恩军旅,不会忘记军人本色,勇往直前的脚步永不停歇。

陶莲德:“南丁格尔妈妈”的心愿

陶莲德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

主要荣誉:中国护士志愿精神魅力奖、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四川省巾帼建功标兵、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先进事迹:作为护理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带领团队科普助力关爱生命,受益400余万人;在抗击疫情、抗震救灾、乡村振兴等战场上主动担当、甘于奉献,深受群众赞誉;心系巾帼志愿服务,持续为民传递温暖。

她是一名从业33年的护理工作者,是一名致力于志愿服务事业的共产党员;她是医护人员的“好老师”,老人们口中的“好女儿”,也是孩子们心中的“南丁格尔妈妈”。

她就是陶莲德。

作为一名护理人,陶莲德致力于医疗护理、健康科普和志愿服务事业,带领全院医护团队(女性职工2362人,占比73%)和巾帼志愿者团队,在抗疫主战场上勇毅前行,在抗震救灾中主动作为,在决战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勇攀高峰,为老百姓健康筑起一道道保护墙。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陶莲德家中生病的老人不幸去逝,她在处理完后事后,义无反顾地继续投入高强度的抗疫工作。她第一时间组建了市“抗冠”24小时咨询热线,制定“咨询操作手册”将防疫知识传到千家万户,疏解市民恐慌情绪。

2022年9月,宜宾遭遇输入性疫情,陶莲德坚守岗位,通宵達旦工作近一月。她和团队承担8个院区、6个院外集中隔离点、医院专用闭环隔离酒店的所有后勤保障工作,每天还要负责全院7000余次核酸采集、上报等工作。在新冠定点医院,率领护理团队完成500余名新冠阳性感染者的医疗护理。

抗疫三年来,陶莲德先后组织300余名志愿者逆行出征武汉、海南、成都等抗疫一线,为全国抗击疫情贡献宜宾力量,所在团队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

陶莲德致力于志愿服务33年,从医院志愿服务大队成立至今,她组建了9个志愿爱心组。2059名志愿者在她的带领下,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曾参与宜宾“5·12”公交车燃烧事件、云南鲁甸地震和长宁地震等重大事件的紧急救护,成绩突出,获得好评。

2019年6月17日,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陶莲德第一时间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冲到地震现场抢救、转运伤员。12岁的李祖民被砸伤了头部,伤情严重,在医院接受治疗。陶莲德发现孩子伤情重、情绪低落、不愿说话,于是每天抽空陪伴,耐心开导,为他开设了“病房课堂”,辅导孩子功课,迎接小升初考试。一天,陶莲德如往常一样来陪伴小祖民,小祖民说出了地震后的第一句话,“谢谢陶妈妈、谢谢南丁格尔妈妈。”陶莲德一把抱住小祖民,激动的眼泪在眼眶打转。那一幕,感染了病房中的所有人,大家纷纷称她为“南丁格尔妈妈”。

陶莲德及团队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深入甘孜藏区、凉山彝区、农村、敬老院、消防营区和学校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应急救援、健康照护、居家护理和主题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2300余次,服务群众4万余人。她领衔打造并获批宜宾市唯一的医学科普基地,通过开通《健康有约》电视栏目、开展义诊、科普路演为大众传播健康理念。

作为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副秘书长,陶莲德同时也是医护领域学术权威,负责的课题获省科技厅立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第一主研人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专利转化3项,参与编辑学术专著5本,出版科普书籍1本。

陶莲德说:“能用我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人,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她身体力行,时刻铭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将爱与希望播散在每个角落!

陈蕾:以仁心仁术造福女性

陈蕾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青年科学家

主要荣誉: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青年奖;四川省医学科技一等奖(青年奖);美国神经科学会国际学术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先进事迹:中国癫痫女性领域的领军人物,建立癫痫女性诊疗关键技术体系,推广应用到60家医疗机构,显著改善20万癫痫女性“四高”难题。

2022年11月14日上午,在从杭州到成都的MU5496航班上,一位中年男性突然癫痫发作。

巧合的是,刚从浙江温州举行的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领了“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返程的陈蕾教授,也在这趟航班上。更巧的是,陈蕾教授正是长期从事癫痫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当听见航班广播突然响起“紧急寻找一名医生”,陈蕾立马询问空姐发生了何事,空姐告知有一位乘客正在抽搐。出于职业本能,陈蕾意识到这可能是癫痫发作,于是马上告诉空姐:“我是华西医院的医生,是专门从事癫痫临床工作的。”

然后随即和空姐一起来到飞机的最后一排,只见一名中年男子坐在椅子上,四肢强直性抽搐。陈蕾立即判断这个患者是癫痫发作,当即呼唤该名男子的家属,合力让男子平躺在椅子上,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唾液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并让空姐立即拿出氧气瓶给患者吸氧。

在陈蕾的救助下,男子在发作了4分多钟后停止了抽搐,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飞机降落后,患者第一时间被送往医院。

这并非陈蕾教授第一次在公共场所救治癫痫患者。2019年她也两次在国际航班的长途飞行中帮助了两位突发癫痫的患者。陈蕾表示:“在国际航线上救人之后,我就展开了调查,无论是国内航班还是国际航班,都没有配备癫痫的药物。”也是那两次经验,让她找到了在飞机上最高效的救治方法—一在正确体位下给患者吸氧。

从小陈蕾就有一个当医生的梦想,“我要去当一名医生,像法医破案一样去寻找治疗疾病的答案。”高考填报志愿时,陈蕾坚定地填报了医学专业,后来又选择了癫痫专业。“虽然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到‘羊癫疯这个病症,可是我在门诊实习时却从没有遇到过,我很想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个病是什么样的。

2010年,陈蕾怀孕做产检时,偶然听见两个患者在跟医生咨询“有癫痫病史对孩子有没有影响?用药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这也让陈蕾陷入了思考,女性癫痫患者占癫痫人群的一半,而其中育龄期女性患者占到了所有癫痫人群的40%,但我国却缺少对女性癫痫的研究,甚至全球也不多。从那时起.30岁的陈蕾开始致力于女性癫痫研究。

通过她和团队的努力,使接受治疗的女性癫痫患者不孕率從30%降至12.8%,孕死率下降一半,死胎率从2%降至1%,畸胎率从10%降至3.6%,为无数女性癫痫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福音。

受人民卫生出版社邀请,她主编了《你也可以做妈妈——写给癫痫女性的怀孕书》;受国际抗癫痫联盟邀请,她将中国女性癫痫诊治研究成果纳入《女性癫痫国际培训课程》。陈蕾发起创办并连续举办10届国际癫痫学者论坛,连续8年开展全国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癫痫专科医师5万人次,填补了我国女性癫痫诊疗培训空白,获得了中国抗癫痫协会颁发的“癫痫科普奖”。陈蕾的工作还得到了国际抗癫痫联盟的重视,邀请她成为国际抗癫痫联盟教育委员会委员。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陈蕾第一时间组织建立临床研究应急响应体系,协助国家各项抗疫科技项目紧急完成WHO注册,得到国家科技部表扬联合清华大学组织研发出新冠病毒在内的6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作为四川省第一个获批的应急医疗器械迅速应用到国内外疫情防控前线;她带团队仅15小时极限奋战建成四川首个气膜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服务近700万人群核酸检测和上报。

“我选择的这个职业,能够帮助很多人,让我的人生充实且快乐。”陈蕾说。

查玉春:扎根乡村的“查老娘”

查玉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

主要荣誉: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个人;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党组织书记;全国十三届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先进事迹:查玉春扎根晏家坝村,带领全村挖掉“穷根”,帮助群众致富。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蔬果种植等产业,把昔日贫穷落后的晏家坝村发展成为令城里人都羡慕的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乡村公园社区”。

每逢节假日,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就会迎来大量游客,被村民亲切称为“查老娘”的查玉春也忙个不停,挨家叮嘱搞好环境,迎接游客。

漫步在晏家坝村,白墙灰瓦、绿树红花、低檐窄巷……很难想到,20年前,这里还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要把农作物挑到村外售卖,需要翻两座山、蹚两条河,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

“不能让乡亲们穷一辈子。”抱着这样的信念,2001年,查玉春放弃了城里每月3000元收入的工作,毅然回到晏家坝村。

晏家坝村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交通条件很差。“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把路修好。”2007年,查玉春决定“啃下”这条几十年的泥巴路,但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是反对的声音也随之到来。

资金从哪里来成了摆在查玉春面前最大的难题。于是,她带头向亲朋好友借钱,带领党员干部跑到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向在外成功人士争取捐资……先后投入资金170多万元,建成了资阳市首条村级道路,从此,晏家坝村家家有了入户路。

公路修好了,怎样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晏家坝村穷,根子在观念。”查玉春发现,村民固守着“上半年种麦子,下半年种谷子”的旧观念。

如何打破?查玉春再次冲在了前面。她从雁江区农业局扛回了一袋优质的花菜种子,把自己的3亩红苕秧全部拔掉,种上花菜,也号召村民一起种。那一年,花菜丰收,一亩地收入8000元左右,村民亲眼见到了效果,都跟着种了起来。

2008年,查玉春抓住机遇,带领晏家坝村三次产业变革:从蔬菜种植到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和生猪规模化养殖相结合,到引进资阳明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人驻发展农旅结合,再到借助乡村振兴东风提质升档文旅结合。

查玉春一次次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带领群众走在产业变革的前列。晏家坝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不足800元到现在的2.6万元。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劳动模范……多个荣誉加身的查玉春,在内心深处,始终是群众贴心的“查老娘”。

2018年,一些村民反映一家公司污水直排、臭味难闻。得知这一情况后,查玉春立即召集村“两委”研究对策。会后,她赶到公司要求整改,公司表面答应却迟迟不见行动。查玉春再次带领村组代表上门与该公司谈判,双方唇枪舌剑,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如果不解决,就请你们搬离这里,我们是请你们来一起谋发展的,但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损坏群众利益。”面对执着坚定的查玉春,该公司立即进行了整改,花费300多万引进沼液发电系统,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

“查老娘”的贴心不止于此。每月15日是晏家坝村代表联络站接待日,查玉春的电话张贴在显眼位置,有时群众的一个电话,查玉春需要跑一两个小时,甚至是半天。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她还组织成立了群众代办室,帮助群众办理各种证件、手续费,代买种子、农药、化肥、常备药品等。“群众事,无小事。”正是始终坚持“热心、耐心、爱心、真心”的四心工作法,她成了群众贴心的“查老娘”。

2020年,查玉春提出打造乡村公园社区,鼓励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发展民宿产业,开展农房风貌塑造,培育王静池农民艺术工作室、捌楼八号、厚斋五友等10余家文创小院,原址复原修建了三崇堂和乡愁巷,使晏家坝村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晏家坝村乡愁野趣、灰瓦白墙,古韵与现代风格交错,风光与文化交织,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未来如何发展?查玉春已有了清晰的思考:增设游乐场设施、建设打卡地,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发展,打造晏家坝村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王睿:用球拍与命运搏击

王睿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运动员

主要荣誉:2021年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冠军;全国残运会单打、双打、团体冠军;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四川省“最美家庭”;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五四奖章

先进事迹:5·12大地震中,15岁的王睿失去了右腿。次年,她开始学习打乒乓球。2010年参加四川省运动会,收获了人生第一枚金牌。2013年選入国家队,征战全运会、亚运会、亚锦赛、世锦赛、残奥会,赢得多枚金牌。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15岁的王睿正在教室备战中考。虽然及时躲到了课桌下,但几块预制板砸中她的双腿。在废墟下被掩埋十多个小时后,父亲和舅舅终于找到了她。因为受伤时间过长,她的右腿肌肉坏死,不得不进行高位截肢。

15岁,青春年少的年纪,心里的槛不是说过去就过去了。穿戴假肢能站立的王睿,回到家后依然特别自卑,不敢出门。父母希望王睿继续回校读高中,王睿却选择了退学,“我想逃离学校,找个地方躲一下”。

在人生最低谷,一次偶然的机遇,她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2008年底,王睿在成都做假肢康复训练,四川省残疾人乒乓球队周再行教练前来看望慰问。周教练看出王睿是棵好苗子,动员她练乒乓球。“为什么不去试下呢?”未拿定主意的王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拗不过女儿的父亲先后将其带到了什邡市残联、德阳市残联。最终,在各级残联的协调下,王睿如愿以偿拜师在周再行教练门下。

2009年10月,16岁的王睿接受正规训练开始练习乒乓球。由于起步比其他队员晚太多,也没什么基本功,一切从零开始。她深知自己基本功不扎实,就加大训练量。高强度的训练使她的残肢疼痛难忍。为了快速进步,王睿不断努力,每天训练不少于8个小时。

截肢之后,王睿得了“幻肢痛”。高强度的训练,让这种疼痛加剧,“感觉好多针在扎右脚”。有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但第二天王睿仍雷打不动按时到场训练。运动量太大,王睿的残脚经常在假肢里面一直不停地动,不停地转。磨破皮、流血是常事。消毒药水,她是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场上练习时,即使腿脚不便,来球角度刁钻,王睿还是会冲过去抢球,稍有不慎,就重重地摔在地上。

“打球的时候,我常忘记自己残疾,抢球是种本能,何况不试怎么知道够不着?”但王睿坦言,她也曾偷偷地打过“退堂鼓”:“每天都给爸爸打电话,天天都想回家。但想起帮助过我的人,第二天我仍然会出现在球场。”

经过一年多艰苦的训练,2010年王睿参加了省运动会,那是她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并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枚金牌,也显示出了王睿乒乓球竞技的天赋。2013年,王睿因表现出色被选入了国家队。凭着一股倔劲和拼劲逐渐崭露头角,王睿先后斩获仁川亚运会、世锦赛冠军等荣誉。

2017年王睿获得泰国残疾人乒乓球公开赛单打个人金牌,同年11月,国际乒联公布2017球星颁奖盛典年度最佳残疾人女运动员提名名单,王睿入围。

2019年,王睿在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上拿下女子站姿7级单打冠军,也赢得了东京残奥会的入场券。2021年9月,在东京残奥会赛场上,王睿收获了金牌!

2019年在《我的专业不太冷》节目中,王睿戴假肢和自己的偶像邓亚萍一起切磋了一下。邓亚萍表示残疾运动员特别不容易,他们要比正常人付出多少倍才能达到这个水平。王睿的声音中则带着些颤抖:“这一路以来帮助我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让我完全从地震中走出来,有了现在这个样子。我现在努力奋斗,这是我的一个动力。”

夺得残奥会冠军,接受采访时,王睿也说:“虽然训练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但我却很感谢这项运动。乒乓球对于我来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也是我人生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因为遇到它.改变了整个人。”

王睿想感谢的有很多人,但其实她最应该感谢的,是永不言弃,奋勇拼搏的自己。

何敏:为家乡扶贫添上“好彩头”

何敏四川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要荣誉:十大女川商;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人大代表

先进事迹:为了家乡扶贫事业,将公司总部从沿海发达地方迁至革命老区四川巴中。探索“扶贫车间”模式,吸纳300多户贫困户就业,带动500余户贫困群众通过魔芋种植实现年人均增收5500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地震灾区、慈善总会、疫情防控捐款捐物。

出生于巴中市通江县毛浴镇的何敏,有着川妹子永不服输的泼辣劲儿。

1996年学校毕业后,何敏看着家乡巴中的贫困,为了生计,毅然走出巴山蜀水,到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闯荡、奋斗。经过10多年的艰辛打拼,她与丈夫一起白手起家,在福建成立了福建好彩头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何敏的事业一天天壮大,但是家乡巴中贫困、落后的面貌一直在脑海中。她深知如果没有工业,解决不了巴中人民的就业,即使给再多的钱也解决不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家乡人民改变现状。

2016年,何敏和先生多次回巴中考察,看见巴中在工业发展中还是比较落后,毅然决定在四川巴中建一个现代化的工厂。面对集团公司众多股东的反对,何敏多次在股东会上现身说法,寻求股东的支持。最后大部分股东被她的诚心打动了,同意在巴中建一个集生产、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工厂。

得到董事会的支持后,何敏心急如焚的赶回家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天天带着团队在工地看图纸,规划设计方案,在短短一年时间从建设到投产,修建好一座现代化的食品厂并顺利投产。

食品厂建成后,何敏回到福建总部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集团总部由福建晋江迁到四川巴中,这样集团公司的税收就可以缴纳到巴中,真正的帮助家乡致富。

股东们被何敏的真诚与信心所打动,一致同意这个决定。2017年,好彩头集团总部迁到巴中。一个工厂的崛起,带动了一片地区的繁荣。就是这一年,好彩头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年产值达4亿元,上缴利税7000多万元,为当地提供工作岗位300余个,拉动当地300余户贫困户脱贫。同时,她大力发展家乡特色农业,引进魔芋种植,带动农户在巴中实现万余亩魔芋种植,为贫困户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巴中地区300余户贫困户投入到魔芋种植中,种植前都与何敏的企业签订了保底收购合同。在巴中的魔芋种植模式得到检验后,何敏将魔芋产业链模式复制到了贵州,并在贵州新设工厂,大力推广魔芋种植及其产业链发展,带动当地200多户贫困户脱贫。

巴中是外出务工大市,每年约有120万人在外务工,约占巴中全市人口的32%,留在家里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儿童。何敏回家创业也是为乡里人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让年轻人不必离开家乡谋生,让他们在赚钱的同时能够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2018年,在扶贫部门的支持下,何敏积极筹建“扶贫车间”,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近三年来,何敏成功帮助了300余户贫困户实现就业,平均每人年薪达到3万余元。让贫困户一入厂就脱贫,何敏为当地脱贫攻坚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为了吸纳更多贫困户入厂上班,何敏暂时放弃了生产设备的升级,努力为家乡的工人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2016年3月至今,何敏在公司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15次,参会员工达8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及员工交流会,增强贫困员工脱贫致富的信心,引导贫困员工坚定脱贫志向,树立员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何敏还积极履行社会企业责任,先后为地震灾区、慈善总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捐款捐物数千万元。为了让家乡父老乡亲不再为出行发愁,何敏自费160万元,为通江县毛浴乡朝阳村修建硬化道路近5公里,解决了乡亲们出行、蔬菜运输等实际困难。

王红宁:畜禽食品安全守护者

王红宁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主要荣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共十六大代表;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先进事迹:资源生物学与高原生态学双一流学科首席科学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第二轮候选人。长期从事微生物学、动物疫病防控与产品安全的教学科研工作,致力于将现代生物学研究与动物疫病防控相结合,为我国猪、鸡主产区养殖健康和產品安全做出突出贡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6个、国际国内食品安全认证21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在我国,猪、鸡是最主要的食品动物和蛋白质来源,占肉类消费总量80%以上。但在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疾病和药物残留严重危害猪鸡健康。特别是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细菌性疾病呈多发趋势,导致畜禽致死或生产性能下降等,由此每年给我国养殖户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400亿元。

人们对付畜禽细菌性疾病,通常是采用抗生素治疗。由于病源细菌会产生耐药性,抗生素用量只能越来越大,病源细菌的耐药性也会越来越强,猪、鸡体内的药残量也会越来越高。人吃了这些肉制品后,体内细菌的耐药性也会增强,这也危害到了自己的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中国数以千万记养殖户的难题,身为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权威专家的王红宁,从上世纪末就带领课题组进行了“猪鸡病原细菌耐药性研究及其在安全高效新兽药研制中的应用”。通过长达12年时间的产学研合作攻关,课题组揭示了我国猪、鸡病原细菌感染和耐药性变化规律,建立了猪、鸡病原细菌的菌种库和耐药数据库,提出“动物抗生素专用化”,避免人和动物交叉用药;改进了7种动物专用抗生素及其制剂的生产工艺,大大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成果的应用使猪鸡抗生素用量减少了30%-70%,细菌病降低50%,节省用药成本30%,质量达到了欧美国家的标准。该项成果获得了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养殖业,蛋鸡细菌病防控属于世界性的难题,依靠投药防控,细菌会产生耐药性,造成鸡蛋抗生素残留,产品不安全,危害人类健康。国内蛋鸡养殖每年使用抗生素1.5万吨,导致细菌耐药率20%~100%,多重耐药菌大于50%,有的耐药菌已经无药可治。

针对这一难题,王红宁团队创新了蛋鸡细菌病防控理论,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将细菌病从给鸡投药防控,转变为对生物和非生物媒介防控,推动更多企业不用抗生素防控细菌病,在实现减抗目标的同时,保障了蛋鸡养殖健康和蛋品安全。

从2008年到2018年,由王红宁团队研发的《蛋鸡细菌病防控系统创新与安全蛋品生产关键技术》历时10年,在14个省蛋鸡养殖企业推广应用,近3年新增销售额56.59亿元,新增纯利润13.11亿元。

在业界,有人评价王红宁:“她在教学科研中把生物技术与动物医学结合起来,开辟了动物疫病防控的新途径。”王红宁也笑称自己从事的是“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所谓‘顶天就是注重基础研究,敢于创新,勇攀学科前沿最高峰;所谓‘立地是指立足生产实际,勤于实践,力促科研成果实用化。”

为了掌握我国猪病流行和传播的第一手资料,每年数十次深入基层养殖场是王红宁教授的必修课,亲自解剖和讲解,亲自处理每一份检测报告。有人问起她为何如此重视为生产服务时,她回答“为养殖场提供技术服务,不仅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还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最新素材,从生产实际中发现科学问题,这样的科研才能扎根实际。”

猜你喜欢

王睿王艳
菜园即景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Love wave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gases
王睿:乒乓球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永不放弃
Effects of Froude number and geometry on water entry of a 2-D ellipse *
女特警王艳二三事
数学小女巫
Les fleurs et l'homme
“飞”走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