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3-05-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要振兴,巾帼有担当!在巴蜀大地热火朝天的乡村振兴浪潮中,勤劳勇敢的妇女不惧挑战,无私奉献,用她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巾帼力量。
为推动全国妇联“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走深走实,四川省妇联连续两年开展寻找乡村女能人系列活动。2022年共收到541名推荐人选,经过层层选拔、专家评审,向50位妇女授予“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女能人”荣誉。
巧手乡村女工匠继承了古老的技艺,融合了时尚的审美,用一件件散发着乡土芬芳的作品传递着文化自信;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后,创意民宿女主人以特色乡村文旅助推乡村振兴;因为对实现梦想永不言败,魅力乡村女创客站上乡村振兴的潮头,乘风破浪;最美乡村女干部扎根基层,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团结带领更多群众拼搏奋进;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粮食生产女能手在田间挥汗如雨,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巾帼力量;步入城镇化加速的时代,最美巾帼家政人以专业敬业服务温暖了万家灯火,带动了妇女就业……
楷模的品格是向下扎根,榜样的力量是向阳而行。六类乡村女能人,立足各自领域,积极建功立业。她们的故事,使人感动,引入共鸣,更令人振奋。
巧手乡村女工匠: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与妇女就业双丰收
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竹纸技艺”省级传承人、状元书画纸廠厂长陈秀君,对纸有深厚感情,在她看来,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传统手工纸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将大熊猫粪便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生产出新品种纸张“熊猫纸”,还研究生产修复用纸,并生产出“古法蝉翼纸”等适用于古籍、古画修复使用的纸张。
在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中,妇女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广阔的农村中,妇女在非遗从业的人数不断扩大。
冉建华也把带动更多人就业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作为巴中市蜀绣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冉建华从2015年至今,免费培训绣娘585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00人次。
同样带动妇女就业的,还有崇州市道明镇的竹编手艺人杨隆梅。杨隆梅成立道明竹编巧妹子竹编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乡亲3000余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实现年产值600多万元。
创意民宿女主人: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历经五年的选址,李菊将目光落在阿坝小金县日尔乡海拔约3000多米的四大安山之上。这里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美景,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被外人知晓。李菊通过深挖古朴藏式村落的美学价值,打造出悬崖酒店IP,成为了小金县旅游产业的独特名片。
民宿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四川各级妇联积极鼓励农村妇女抢抓民宿经济发展机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改善家乡的落后面貌,来自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平地村的孙有宏毅然放弃医院优厚的待遇、城市舒适的生活环境返乡创业,创建了平地村第一家以茶艺茶道为主题的民宿。
“我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时期。”丹巴县德吉康瓦民宿主人德吉初说。2018年,毕业于医学院、正在成都某三甲医院工作的她瞒着父母辞职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就业11人。
像李菊、孙有宏、德吉初这样的民宿女主人还有很多很多。她们用智慧和巧手,创立了有创意、有特色的民宿。
魅力乡村女创客:女性创业者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
乡村振兴为女性创业提供了巨大的契机,激活了乡村振兴“她”力量,女性创业者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网络视频平台,“蜀中桃子姐”龚向桃粉丝量累计超过3000万;吴秋月的“川香秋月”,全网粉丝高达1000多万;“嘉绒姐姐阿娟”何瑜娟,粉丝300多万……
龚向桃带货的所有产品都是基于本地农产品的深加工。仅大头菜一项,就带动当地近5000余户农户发展种植大头菜2万余亩。吴秋月还与理塘、稻城的群众合作种植高山萝卜一万多亩,推动农产品种植和销售,解决了泸州当地两百多人的就业问题。何瑜娟把当地的香肠、腊肉、牦牛肉、松茸、苹果、花椒、虫草等在网络上推销出去,自2017年至今,她的年销售额已破千万。
四川省妇联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妇女就业创业意识,持续激发妇女发展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巾帼力量。
最美乡村女干部:更多的机遇、更广的平台、更大的作用
自贡市富顺县骑龙镇大田村,几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空壳村”。如今这里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宽阔平整的乡道四通八达,喷水施肥管道密布。大田村是怎样打赢“翻身仗”的?村民们都说,这离不开郭平,正是她带领村民“摸着石头过河”,“蹚出一条新路”。
月薪三四万元的企业销售能手张友美,在家乡的号召下放弃高薪,回乡担任内江市市中区史家镇方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支撑着一个落后村向先进村的转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视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发挥女干部重要作用。”在党的重视和关怀下,女干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必将拥有更多的机遇、更广的平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粮食生产女能手:怀着对土地的热爱她们走上种粮的道路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四川各级妇联紧扣中心,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推动种粮妇女强能力,帮助种粮妇女解难题,引领农村妇女广参与。广袤的天府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粮食生产女能手,她们怀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粮食的深情,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巾帼力量。
在小平故里广安,袁伯娟心痛农田撂荒长草,立志凭借现代农业技术垦荒种粮。当金黄色的庄稼铺满田野,村民朋友也相继加入“拾荒”行列,一片片曾经的撂荒地经过科学复耕复种,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郑美成立了粮油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实现助农增收70多万元,带动近500名妇女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
最美巾帼家政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带动妇女就业
谢友丽不会想到,报纸上那条关于龙泉驿区妇联即将开设月嫂免费培训班的消息,会改变她的命运。2015年,正感到前途迷茫的她,通过区妇联开展的免费培训踏入月嫂行业,并逐渐成为享誉省内外的金牌“月嫂”。
兴文县的李玉兰也是因为参加了妇联组织的“苗家惠嫂”学习培训而走进家政服务行业的。成为金牌“月嫂”后,她又创办了苗家惠嫂李玉兰工作室,为更多的姐妹提供家政培训和推荐就业。
家政服务,一方面连接着就业,一方面连接着家庭,是民生事业,也有利于就业和家庭幸福感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妇女事业的重要意义,并曾殷切寄语家政服务业要“办成爱心工程”。
四川是人口大省,四川妇女勤劳朴实。家政服务行业的迅速兴起,为四川妇女创业和就业提供了广阔蓝海。四川各级妇联以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进巾帼家政服务品牌化发展,着力营造巾帼家政服务行业良好氛围。
当过丝厂工人、职业中介、人力资源业务经理的刘丽萍,自2011年创建“果城月嫂”品牌以来,让12000余名就业困难妇女学到了本领,实现了高薪就业,树立自尊和自信,更加自立自强。
妇女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乡村振興的享有者、受益者,更是推动者、建设者。四川各级妇联组织将在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最广泛地把农村妇女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贾巴子则:巧手乡村女工匠
贾巴子则,彝族,凉山州贾佳彝族传统服饰公司创办人
作为彝族服饰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贾巴子则已经50多岁了,从她12岁开始彝族服饰制作,至今已40余年。她从小在金阳的小米奥乡跟随母亲长大,金阳是个彝族服饰手工艺气氛很浓厚的地方,其母亲更是当地有名的服装巧手。农忙的时候,母亲就将制作彝族服饰的一些边角面料和简单的缝纫工具给她在田垄上玩耍。“小时候,我将母亲交给我的任务完成后,还觉得不尽兴,于是又拣来一些树叶,把它们剪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现在,那些树叶的形状被我用到了服装设计里。”颇有设计天赋的贾巴子则手工能力也很强,到了她八、九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在服装制作中帮到母亲,豆蔻年华时就能独立制作服饰了。
“原本以为我会和母亲一样,一边务农一边制作彝族服饰过一辈子。”贾巴子则的生活在1991年发生了改变。那一年,丈夫去世,她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生活。由于家里劳动力太少,单靠务农为生太勉强,于是她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到金阳县城,从事服装销售。1997年,凉山州举办火把节,贾巴子则作为民间大师,受凉山州歌舞团邀请到西昌为大型歌舞晚会《五彩凉山》制作演出服饰,获得了各方的认可。当年,她便决定留在西昌继续奋斗。
创业初期,贾巴子则单靠一些服装订单来维持生计,一个人要供两个儿子念小学,经常都得靠借债过活。最困难的时候,母子三人常靠清水面条果腹。渐渐的,贾巴子则的服装在西昌有了些名气,并开了一家30平米左右的小门市。2005年,她成立了贾佳彝族服饰厂,2012年,成立了凉山州贾佳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有限公司。除了在凉山发展,公司在云南、贵州等地也有十余家批发代理销售商。贾巴子则不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创业的成功之果。
在贾巴子则技能大师工作室里展示的彝绣成品,精细繁复是其一大特色,不同的面料上绣品图案丰富,且逢边必绣。贾巴子则从袖口绣到手肘,裤筒绣到膝盖,她手过之处皆是不断绽放出精致的镜花水月。领口,衣襟更是满满的绿肥红瘦,从头到脚,前前后后没有哪里不缀花,没有哪里不镶边,没有哪里不彩蝶飞舞。她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景进行概括,变形、夸张,采用挑花、扣花、十字绣、平绣等手法,艺术化的成就了一件件艳丽多姿的彝族刺绣。每件精致的绣品从开始绣制到完成绝非一日或几日之功,贾巴子则说,有时候一套工艺精良服装的完成要耗时数月乃至几年的光景。
贾巴子则的企业并不是什么大型企业,但她自己之前的经历让她明白很多彝族妇女都需要这样一份工作。贾巴子则告诉记者:“凉山州很多妇女都和我一样,要在家里照顾孩子或者老人,有很多空余时间,这些时间如果利用起来做彝族服饰,既能贴补家用,又让自己多一门手艺,还壮大和传承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她累计培训了300多名绣娘,筹备彝族服饰博物馆。她们还很好利用了互联网资源,让儿子把彝族服饰挂在网上销售。
贾巴子则说自己年纪大了,生产彝绣已有点力不从心,现在她的重心渐渐转移到对彝绣的深入研究上,让更多日常用品都有配上彝绣的可能;另外她也一直在寻找热爱彝绣的有心人,希望能到她的工作室深造,不仅不会收学费,自己还将给予物质和精神的鼓励。
贾巴子则至今仍然感念四川省妇联和母亲艺术项目对她的帮助,她全程参与了母亲艺术贫困民族地区手工带头人培训。在培训中,她感受到了新观念、新技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改造和冲击,也与更多手工带头人有了交流。通过逐渐的交流学习,她强烈感受到一种责任,那就是让更多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孩们来投身和参与彝绣的创作和生产,为当地女性自主创业,活出精彩人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尹阳倩:创意民宿女主人
尹阳倩,“无所事事”民宿品牌合伙人
出生于1994年的尹阳倩,2017年大学毕业后,开始进入民宿行业。那时候的民宿还比较小众,大家的认知也并不多,尤其是在西南地区。尹阳倩做民宿的初衷,是向往乡村田园生活,想逃离千篇一律的城市生活。
民宿人的日常都是在“打地鼠”,刚把一个“地鼠”按下去,紧接着就会有一个新的“地鼠”冒出来,而且你永远不知道新的“地鼠”长什么样。尹阳倩参与了成都周边很多民宿项目的运营,如大家所熟知的浮云牧场、蟠龙小院、石榴小院、花园主义·九里拾院等,慢慢的积累了很多经验。
2019年,尹阳倩来到彭州,成为“无所事事”品牌合伙人,也成为彭州市磁峰镇蟠龙村的一名新村民。除了负责“无所事事”的内外工作外,她还积极参与策划龙门山民宿发展大会、执行彭州市民宿管家技能大赛、指导培训数十家精品民宿创建,为彭州市民宿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些年尹阳倩走过许多弯路,也走过不少夜路,受过很多委屈,被客人投诉过,和同事争吵过,有很多不被理解的时候,甚至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有人问尹阳倩,为什么有那么多事业可以选择,偏偏就认准民宿这个领域?她想了想,回答道,“大抵是因为热爱吧。因为对乡村的一种情感,对土地和自然的~种依恋,所以愿意在村里做一些事情,也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美好的乡村生活。
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是容易的,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搬的是哪块砖,这也是这项工作的魅力所在。每天解决一个新的难题,人生经验值又会增加一份,这是一件有趣的事。
尹阳倩运营的“无所事事”民宿,一方小院,靠山而居,每一处设计不仅颜值高超吸睛,还能真切的体会到恰到好处的用心和高级,诗和远方,这里都有。截止目前,“无所事事”民宿获得了很多奖项,如四川省“天府旅游民宿”、“成都市乡村旅游精品民宿”、“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Top50”、“2020年度品质标杆民宿”、“2019年中国民宿榜TOP50”等。尹阳倩做的事情,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无疑是对她最大的鼓励了。
2022年底,尹阳倩从5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四川省妇联表彰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女能人之“创意民宿女主人”。
“无所事事”目前已运营门店3个,在筹开项目1个,在施工项目1个。尹阳倩的脚步很慢,只想走得更稳一些。从第一家店开业以来到现在,经历了三年疫情考验,能够活下来,就是很大的成功。还好的是她始终在做自己,坚持来时的初心:回到乡村,静下来营造自己想要的空间氛围,然后把这种美好传递给同样喜欢这种生活的人,也算是为乡村振兴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吧。
2023年春天到来了,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尹阳倩民宿的春天也到来了!
邬晶:魅力乡村女创客
邬晶,成都花仙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孵化器)创始人兼董事长,蓉城巾帼学院创业导师
成都温江花仙境,就像是书中描绘的秘密花园、人间秘境,让人沉醉于其中的满苑芳菲和其琼恣百态。这里,其实是创始人邬晶童年记忆中那一座魂牵梦萦的花园。
邬晶从小就在花园里长大,她的妈妈很喜欢种花,每个房子里差不多都有一个花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妈妈是她的第一个老师并教会她认识很多植物。邬晶就这样与花木结缘了。
邬晶心中的“花木梦”,让她选择了四川农业大学城市风景园林专业,继续钻研她所热爱的花木。快毕业那年,成都温江举办第六届花卉博览会,这对邬晶来说是一个机遇。她虽年轻但敏锐的眼光让她看到了花木园林行业蓬勃发展时期即将来临,她果断进入一家花木行业公司上班,开启她人生的第一段工作。
那年桂花飘香,时隔多年的邬晶依然记得第一次进入公司面试的情景。她第一份工作的桂花家族企业是马云的十大网商之一,这里将她带入真正的花木世界。邬晶分享道“第一份工作不仅教会我桂花领域的专业知识,更是教我用文化、用产业、用互联网营销去赋能产业,去做每个领域的稀缺资源。这对我后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每个创业者都有一个优秀的点,那么邬晶最优秀的点便是“学习”。她特别喜欢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句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負!”为此,她不断的向前奔跑,努力起舞,她相信,每一次经历的事情都是来日成功的积淀。
2009年,邬晶开始创业并成立第1家公司。别人对她的评价是:每次转变赛道都是站在风口浪尖上。而对邬晶来说,她及她的团队不是时代的观望者,而是花木行业里面那部分与时俱进者、学习者、开创者和尝试者。
2011年,邬晶团队服务一家武汉文旅园旅企业,紫薇都市田园。当时遇到一系列的交付问题,客户花木采购订单需求量很大,公司跟不上客户的种植节凑,发货慢,价格高,包装不标准等一系列问题。所幸客户很宽厚,带着邬晶及团队去龙头企业学习,帮忙分解他们的流程和模式,教会她们工业化思维的流水作业和管理体系。邬晶问客户为何要帮他。客户回答:“与其说是我帮你,不如说是你帮我,同时更是你的敬业精神打动了我。”邬晶恍然大悟,原来是在合作初期,邬晶团队加了一个月的班,免费为客户做了一套产业策划,赢得了客户的信任。邬晶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至今还非常感动:“整个交付过程就是他给我们的试错机会,这个项目我们不光是做了两三千万的生意,最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了高品质的供应链体系。”
邬晶非常看好花木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她说:“2024年成都将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前景巨大,而我们国家家庭园艺的消费才开始。温江做花木直播电商得天独厚,除此之外还有蓉欧花木列车直达欧洲花卉园艺中心,未来可期。
温江有167平方公里的苗圃、花木生产基地,北林区域,两河穿境过,花木自成栖,一片如梦如幻的仙境。温江政府的大力支持,使邬晶有了更大的梦想。坚持做花木行业16年,在这个过程中也转变了许多赛道和方法,直到做花仙境,邬晶深深的感受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业人才的重要性。目前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发展方向,邬晶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这一大发展中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最大的困难——人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邬晶又创办了一个花仙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养花木园艺行业的更多具备专业职业技能的人才,从花木互联网营销师、全媒体运营师,到花木新型经纪人,养花师、场景设计师,花艺师等工种,增加就业岗位,拉动就业。邬晶谈到:“我觉得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是人才的振兴,人才有了产业才会有发展,一切的创造和发展都来源于人才。人才链、产业链形成价值链才能相互赋能,我们做花仙境才有可能成功。”
邬晶真诚地说道:“助力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践行。”希望花木这一伟大的事业能在邬晶这样优秀的企业家们的努力下更上一层楼!刘翠萍:最美乡村女干部
刘翠萍,什邡市师古镇大泉坑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
身为村妇联主席,刘翠萍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在日常工作中用心用情服务妇女。她坚持深入妇女群体,及时了解妇女群体需求,帮助妇女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利用大泉坑村烟叶种植专合社优势和各类就业机会,为本村妇女争取工作岗位,先后推动100余名妇女就近就业,实现每人年均增收3000余元,切实增强了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妇联组织的信任感、归属感。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一时间整个社会都急缺口罩,基层农村更是一罩难求。没有口罩,就没法抵御病毒风险,也没法开展正常的防疫工作、农业生产。刘翠萍灵机一动,于是积极带领大泉坑村巾帼志愿者自制口罩。首批3000余个口罩经高温蒸煮杀菌消毒后,迅速分发给村民和当地敬老院的老人们。大泉坑村妇女们自制的口罩,外面是无纺布,里面两层布、一层纱,虽然不是非常正规,但是使用效果颇佳,也能起到防疫效果,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解了全村老少的燃眉之急。什邡市妇联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大泉坑村这种自制口罩的经验做法宣传推广到全市各地村、社区,为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安全屏障,极大地促进了复工复产。
刘翠萍还深入抓好妇女群体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大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她在当地妇联多次组织开展“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弘扬文明新风,传递良好家风。
刘翠萍同时还是四川省人大代表,每年出席人代会,都将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带到会上,切切实实为人民发声、为群众解忧。
什邡是中国雪茄之乡,师古镇大泉坑村是什邡市最大的烟叶种植基地,村民的经济收入基本上都来自烟叶生产。2021年,刘翠萍在走访中了解到,大泉坑村里的沟渠和道路建设存在短板,制约了生产。“先要种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刘翠萍将发现的问题和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整理成代表建议,在人代会上向政府部门反映。什邡市交通、发改等部门积极办理,在对全市沟渠、乡村道路进行全面修护的基础上,对部分道路还进行了改扩建,增设了安全防护设施,乡村交通环境有了明显改善。2021年,大泉坑村的沟渠、乡道,乃至全村环境都完全变了样,不仅直接促进了种植业发展,而且有力地带动了招商引资。村民黄万香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村上观光,我们心里很满意!”
北大街是师古镇的主要街道,也是省道106线的过境段,来往车辆很多。当地群众找到刘翠萍反映,“北大街的路灯都没有亮,有3个多月的时间了,很危险哦。”刘翠萍连续几个晚上去北大街实地查看,确认路灯没亮后,于是在师古镇问政会上直截了当向镇长发问:“北大街路灯不亮造成安全隐患,请问政府好久能把路灯点亮?”镇长当场承诺,尽快立项开工。不久后,北大街沿线所有路灯全部点亮。当地群众高兴地说,这多亏了刘代表在问政会上为群众说话呢。
刘翠萍说,作为基层妇女的带头人,自己将带领全村妇女一起,围绕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村融合发展,乡村治理有效,为建设“五新”什邡贡献巾帼力量。
王伶俐:粮食牛产女能手
王伶俐,成都市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级农业职业经理人
29岁的王伶俐,有着7年水稻种植经历,现在管理三个农业合作社,获得高级农业经理人证书,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作为成都市崇州本地人,她从小在农村长大,看着父母种粮,经营规模从几畝到百亩,再到上千亩,一步步扩大,见证了家乡近20年来粮食产业的发展历程。
经历、实践加经验,让王伶俐有了自己的种粮观。“没有国家好政策,想种好粮,个人再有愿望,都很难;种好粮,要规模化种植,要靠科技,如此才能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赋予乡村振兴更多活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能少了我们这些年轻的种粮人,更不能少了女性力量。
王伶俐打开手机,展示能看到插秧机作业轨迹点的导航系统。
“原来插秧靠人工,后来有了插秧机,但还是要人站在旁边监督。”王伶俐说,人工插秧,一人一天只能插2亩地,而一台插秧机一天可插五十亩,如今装上北斗导航,连站田边管理的人都不用了,“几千亩地,就解放了上百人力。”
2010年,崇州开始探索农业共营制,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经管。王伶俐的父亲王志全成为成都市第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头几年,父亲耕种几十亩农田,不仅要请人种,还要请人管理,人非常辛苦,效益还很低。”王伶俐说。
2015年,王伶俐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加入父亲所在的杨柳土地合作社,第一件事就是帮着父亲跑贷款,购买农机。此后,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全自动粮食烘干设备等20多台现代化的农机装备,轮番上阵,家里耕种千亩农田,不仅比以前轻松,而且效益也有提升。2020年,王伶俐又引进了大田北斗系统,让插秧机实现精准作业。
“如何种出更优质的粮食,端牢中国饭碗,是我们农业经理人应尽的责任。”王伶俐说。
王伶俐看到,机械化和农业科技,加快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成为像她一样的农业经理人。
王伶俐还记得,她上大学时曾替父亲参加一场农业职业经理人会议,“在场的全是叔叔阿姨伯伯,有的还可以叫爷爷”。2015年,22岁的她参加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许多年龄大的同学说她“年纪这么小,还是个女娃”。这次培训之后,她成为全国最早持证的青年农业职业经理人之一。
“现在,崇州已有2500多名农业经理人,45岁以下的有1300多位。”王伶俐说,农业经理人已成为一份令人向往的职业,年轻的农业经理人也越来越多。在王伶俐看来,实施、推广农业新技术,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有一定见识,敢于破旧立新、勇于尝新的年轻人。“父辈那一批职业经理人退休后,势必要有年轻人来接班。”
“直到现在,我们在农忙时临聘的人员中,七成以上是农村妇女。”在王伶俐的记忆中,一直以来,留守在农村,常年忙碌在农田里的大部分是女性,其中还涌现出了不少种田女能手、致富女能手。
“农业经理人偏重于管理,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好平台”,王伶俐说。“女性的智慧和独特作用,最终将汇聚成农村里一支不可或缺的巾帼兴粮生力军,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出巾帼力量。”
曾迪慧:最美巾帼家政人
曾迪慧,自贡市盐帮人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生于七十年代的曾迪慧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爱好广泛。在求学时期,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实践和社会活动,尽管劳动强度很大,但她从不叫苦叫累。争强好胜、善于挑战自我的性格决定了她,不论做什么都不服输。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是追求完美的人,只要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好。
1991年学校毕业后,曾迪慧被分配到政府基层部门从事农技推广和计划生育工作,后来又从事妇女工作,曾迪慧深深感受到基层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文化水平的欠缺、务工的艰难和生活的不易,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对培训教育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为广大基层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面貌贡献力量。
2004年4月,曾迪慧申辦的自贡市新天地职业培训学校由自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批准成立,为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新增劳动者搭建了一个技能提升平台。从此,她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至2020年,先后向省内外输送数万名优秀家政服务人员,为众多职场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为20余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及其他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实现了自己为盐都人民安居乐业贡献力量的初心。
曾迪慧说,从事培训教育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教学的同时我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很多曾经的学员都彼此成了朋友,学员就业之后有不懂的或者新学的知识都会互相交流,这些都让我收获满满。
2018年12月,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曾迪慧自筹资金建成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家政服务产业园——自贡市家政服务孵化产业园,可同时入驻企业上百户。产业园践行“家政服务+”理念,为政府、行业、企业、家政人员、消费者提供33项服务功能,为家庭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式,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职业化发展,打造“四川最靓家政服务产业园”,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事妇联和家政工作20多年来,曾迪慧的工作岗位发生了一次又一次变化,但她却始终忠于职守,默默无闻地干好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在辛勤耕耘的同时,她也收获着甘甜。
近年来,曾迪慧管辖的企业相继荣获“中国家庭服务百强千户企业”、“中国商务部典型企业”、“商务部家庭服务体系建设单位”等称号,曾迪慧个人也荣获“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家庭服务业先进个人”、“自贡市劳动模范”、“自贡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