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

2023-05-30李红

关键词:传统语文文化

李红

摘 要:近年来,文化自信和自觉一直占据我们的教育热点,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模式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实际上,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的同时,与时俱进,结合网络媒体资源,丰富小学教学的内容,挖掘语文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经验,阐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通过各种途径探索小学语文与文化结合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的美感,获得新的教学体验,促进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15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蕴含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语文势必成为传承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素养赋予语文教学新的发展。学生从小生活在这个环境中,自然对语文更加熟悉,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上下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来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对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快节奏的新时代,人们逐渐变得急功近利,教育也迎合社会的趋势注重学生的成绩速成和素养的养成,忽略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忘记传统文化才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和发扬的东西。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新语文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同时利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美。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要性

1.激发传统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是世界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的闪光点,深入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受其特有的美;不应该盲目“崇洋媚外”,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中华传统文化是全面的文化,是琳琅满目、包罗万象的文化。当代少年对传统文化知识还缺乏文化认同感,认为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很遥远,学习传统文化只是为了考试。现在的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小学生的课外书都是整册的传统文化读本,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教师要优化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心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是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载体,语文特有的古诗和文言文是别的学科所不具备的传统文化元素。所以在小学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必要的,也是最有力、最巧妙的一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探索传统文化的信心,以及浓厚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提升学生的素养

在这个大语文的时代,学生的语文能力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短篇阅读文章更受人们的青睐,为节省时间,阅读能力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十分重要,阅读能力是学生未来有效学习和适应生活的关键能力。因为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用眼睛看,还需要用手操作,用脑袋思考并做出分析判断,语文能力不仅仅是语文学科需要的能力,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灵活运用的能力,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建立在语文能力的基础上。除此之外,语文对于学生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只有具备语文能力,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能捕捉到他人话语中的关键信息,并且迅速做出反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提升自己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

3.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还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需要父母和教师的引导。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既为了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小学生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语文本就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语文教师也是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导者,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孩童时候的教育是每一个人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记忆,对于个人文化品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从小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能够使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学生潜意识里的生活习惯。我们都知道,在现当代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们从小就有小升初、初中升高中以及考大学的升学压力,在这样内卷化严重的激烈竞争中,家长和教育者逐渐将传统文化边缘化,语文这种见效慢的学科逐渐成为学生和家长放弃的棋子。事实上,语文教学是最具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和手段,并且在双减政策的推行和实施中,小学生没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在这种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下最适合传统文化的渗透,挖掘语文的魅力,让学生从小就对自己祖国的文化充满自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

1.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不足

语文教师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重写作轻阅读,重分数轻能力。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巨大的优势,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并没有转变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并且部分教师即便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活动也只是通过问答的方式简单带过。

2.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足

表达是语文教学中最便捷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但大部分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日常化的语言,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所以学生对语文也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对传统文化也提不起兴趣。

3.缺乏真实体验

语文教学重要的是情感,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人文性,所谓人文性是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生成自己独特的体验,人性化的文本价值就能够得到体现。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由于时间的原因以及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大多数的小学生难以真正体会文本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其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高。并且,一些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和能力培养并不到位,让学生难以掌握相关知识。

三、多途径挖掘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探索二者相互结合的路径

结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经典诵读,领悟传统文化的神韵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找到二者契合点,实现有机融合,比如说根据学生的汉字学习,结合传统文化对汉字起源进行全面教学,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全面介绍,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的融合是多个方面的,存在于学生识字、读文、写作、课后练习等多个教学环节中。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展开诵读,领悟传统文化在文章中的神韵,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五个步骤出发,一步步引导学生对该词展开诵读,领略词中包含的韵律。首先,我们让学生尝试读,主要练习读准字音,掌握好文章的节奏,体会韵律美;其次,教师组织学生畅读,主要是借助已经熟悉的语感进行阅读;再次,我们组织学生译读,通过一边翻译、一边阅读的方式理解文章的意思;另外,我们组织学生展开文章疑读,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针对诗词中呈现的作者情感展开讨论,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我们让学生展开入情入境地吟读,针对每一句的诵读技巧进行分析,如“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等,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传统诗歌文化中包含的韵律美感,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穿越古今,感受傳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兴起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就像是一些传统的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正是这样丰富多彩的节日内容,才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具特色,让民族精神文明发展更具动力。所以,我们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一定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认识。在这里,我们提出“穿越古今,汇聚课堂”的教学策略,在课堂实施中,我们提倡教师将古代诗歌文化与现代影视、歌曲等进行融合教学,让学生看到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

以《水调歌头》的教学为例,我们首先可以借助这首诗歌的背景故事展开讨论,一起探索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作者的人生又经历了怎样的起起落落。通过对诗歌背景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随后,教师可以将这首歌的现代歌曲版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蕴藏的内涵。通过穿越古今的形式,我们让一首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诗歌以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非常奇妙的教学价值,这也是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最直接的表现。

3.诗画融合,体会传统文化的美感

在小学教育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这主要是由于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很少接触传统文化的知识,在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没有亲和感,因此,在课堂中需要教师耐心指引,并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挖掘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才能够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产生自豪感。而传统文化的重点内容在于“传统”二字,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向经典致敬。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目光放在传统艺术的融合上,丰富学生的视野,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有效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此,我们可以将古诗与绘画进行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临摹画家的作品,提高课堂的艺术气息,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水调歌头》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学习诗画融合的系列微课,水墨画与诗词的融合是语文课堂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绘画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过程深度体会作者的情感,与诗词传达的思想境界产生共鸣,从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绘画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跟着微课视频一步步临摹,学习其中水墨画的绘制技巧,我们还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让来往的学生和教师为其投票、打分,通过这样的评比,我们可以选出优秀的作品。诗画融合的过程其实就是传统文化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说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感受。

4.习俗品鉴,推进传统文化的融入

我国很多的传统文化都和民族习俗有很大关系,这也显示出来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区别。所以,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中,我们应该借助一些民族习俗,挖掘课程与习俗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热闹与隆重、美好与温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春节”这一习俗背景入手,探索春节中的文化习俗,如放鞭炮、贴对联、压岁钱等,同时,不同的民族也有各自不同的形式,例如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云南过年时“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重庆过年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蜡梅。这些民族文化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展现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通过对民族习俗的解读,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境以及作者的情感产生深刻的理解,同时推动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融入。

5.结合语文教材,进行传统文化实践

在小学语文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课本教材进行挖掘,并且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在教学之余利用实践活动践行传统文化。比如说要结合《升国旗》,在每周的升国旗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国歌中蕴藏的深刻内涵,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将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深远持久的影响,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意识,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从教学实践入手,充分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积极创新教学实践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前提下,理解和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争做传统文化传播者、继承者。

综上所述,语文来源于生活和自然,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利用课外实践和活动进行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语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语言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和交流的方式,不论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两种文字不一样的美,通过各种形式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提高学生对语言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自身语言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是学生语文知识获得和语文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则是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一种品德美和中国美。

参考文献:

[1] 万悦《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学周刊》2022年第20期。

[2] 刘倩、彭爽、马云鹏《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经典教学的定位、困境和突破》,《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