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讲台我做主

2023-05-30蒋伟

上海故事 2023年2期
关键词:虹口张家党课

蒋伟

故事人物:张家禾,男,2010年开发“多伦路街区红色记忆”教学项目和红色文化线路,在上海首创“行走的党课”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模式。累计开展志愿宣讲800余场,行走2000余公里,入选2021年度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推选活动推荐名单。

旧梦重圆

2010年的一个傍晚,张家禾兴冲冲地走进了家门。妻子见状,问道:“哟,看你红光满面的,是遇到了什么开心事吗?”

“没错,大喜事,我筹划了七八年的项目终于要启动啦!”张家禾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项目?啥项目啊?”

“就是‘多伦路街区红色记忆教学项目啊。”

听到这话,妻子方才回过神来。丈夫说的这个项目,是他多年来一直想圆的梦啊。

张家禾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84年,他通过应聘进入虹口党校,成为一名教师,负责学员的学历教育和党性教育。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他一直在总结经验,努力提升授课质量。因为张家禾在大学主修历史,所以,他对红色文化的渊源非常有兴趣。他觉得,虹口区有许多宝贵的红色资源,如果能深度挖掘,将这些红色景区作为授课点,为学员现场讲解革命历史,岂不是更有代入感?然而,当他将自己的构想提出后,却遭到许多同事的反对。

“这算什么啊,我们是老师,又不是导游,跑到红色景点去上课,算怎么一回事啊?”

“是啊,教师的岗位应该在课堂。再说了,你这种教学形式没有先例,你能保证教学质量吗?”

最终,在一片否定声中,张家禾的提案未被通过。但张家禾并不气馁,他沉下心来查阅资料,并去现场实地考察,还与当地的老居民聊天,将千丝万缕的信息收集起来。他坚信,自己的这些努力绝不会白费,总有一天能大展拳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那天,浦东党校的同仁来虹口党校交流,张家禾也参与接待。在交流期间,浦东党校的领导对多伦路的红色资源很有兴趣,想安排一批学员来参观学习。对于这个提议,虹口党校也积极响应,并准备派出一位资深教师,为学员现场讲座。可是,究竟安排谁去呢?大伙儿一时拿不定主意。张家禾起身应道:“我可以试试。”

“老张,你行吗?”同事们有些怀疑。

“我去实地考察了多次,有信心做好工作!”张家禾坚定地回道。

其实,浦东党校的培训要求与他构想的“多伦路街区红色记忆”教学项目不谋而合,如果试讲成功,这个项目就有望全面推广。但一旦搞砸,前期的努力就化为乌有了。因此,他铆足了劲儿,全身心地扎入课题中。每天,只要一空下来,他就开始试讲课程,没有听众,他就对着镜子说,一段几十分钟的授课内容,他反反复复练习了百余回。

事有凑巧。那一年,上海市委党校正在开展专题课教学竞赛,张家禾就将“多伦路街区红色记忆”教学项目申报了上去,并积极备赛。他希望通过这次“大练兵”,来验证一下自己的工作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家禾的努力下,他申报的项目得到评委一致认可,最终,还荣获竞赛一等奖。

没过多久,他又带领浦东党校的两批师生去往“多伦路红色景区”,开展现场教学,并受到广泛好评。至此,由他倡导的“行走的党课”,终于树立了口碑,成为虹口区红色教育的一个品牌。

精益求精

2016年,张家禾退休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讲台。他成立了张家禾虹口记忆传讲工作室,用更大的热情挖掘虹口区的红色文化故事,为社会提供宣讲志愿服务。

他的精彩讲述,打动了许多人。几年前,一位女士听了他的课后,激动不已,她一边擦拭眼泪一边对张家禾说:“张老师,您讲得太好了。过两天,我要带儿子过来听,让他也受受教育。”

“好啊,欢迎!”张家禾热情地回应道。

几天后,那位女士果然带着儿子来听课,看到此景,张家禾深感欣慰。他觉得上好“行走的党课”,既是为了初心,更是一种责任,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张家禾的授课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也会遭遇尴尬场面。

记得有一天,他带领学员参观李白烈士故居。在进门前,有个学员指着路边的一棵大树问道:“张老师,你说这是什么树啊?”

张家禾顿时愣住了。他可从来没有研究过植物啊,这棵树虽然见了无数回,可他也说不清名堂,只得满含歉意地回道:“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树。”好在学员只是随口一问,也并未太在意。

但是,这件事引起了张家禾的反思。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老师,不能将学问流于表面,否则,就会误导学生。自此后,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授课點的每一处细节都严加考证,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在此期间,他为了收集革命烈士陈延年牺牲时的详细信息,还特地向多位革命老同志求教,确保所有的讲解内容都有据可查。

而今,若有人再问及李白烈士门前的大树是什么品种时,张家禾会自信地告诉他:“经过我调查求证,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是一棵樟树。”

专业的服务品质,使得张家禾虹口记忆传讲工作室声名远播。张家禾开发的现场教学线路也被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认定为上海市示范现场教学教育基地,前来预约听讲的单位和个人更是不计其数。

一次,有个单位预约了党课,并指名要求张家禾来讲解。可是偏偏不凑巧,就在两天前,他不小心崴了脚,走路不太方便。同事们想建议对方改个时间,但张家禾却说:“不妥。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安排,不能因为我改变人家的计划,明天,就让我去讲解吧。”

“可是,您的脚受了伤,怎么……”

“没事,我自有安排。”

第二天,张家禾准时出现在授课点,顿时间,人群中传来惊叹声。原来,他是坐着轮椅前来讲解的。

“张老师,您受伤啦?怎么坐上轮椅了?”学员们纷纷上前慰问。

张家禾将自己的情况讲述了一下。随后,他笑着说:“谢谢大家关心。今天实在不好意思,要坐着和大家讲解啦,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请张老师开讲!”

在学员的簇拥下,张家禾又满怀激情地讲解起来。人群中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大家不仅为他的精彩讲述道好,更为他的敬业精神点赞。

全新挑战

从2010年参与志愿者工作以来,张家禾的“行走的党课”已开讲近800次,听众超过3万人次,累积行程达到了2000公里。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行走的党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此后,张家禾开始探索新的授课形式。他先后同多家媒体合作,以线上视频直播的方式开展教学,这种新形式刚一推出,就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上海电台的专栏“周末来打卡”中,他与主持人穿行在虹口的红色街区中,以聊天的方式,向观众娓娓讲述党史故事,让人倍感亲切。据统计,节目播出时,在线听讲人数近30万。

当张家禾将这个战绩告知家人后,妻子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成了一个网红啊。”

除了开拓“新课堂”外,张家禾对后辈新人的培养也不遗余力。他的志愿者团队中,有不少是中青年骨干,他们对公益事业也是充满热情。不过,个别年轻同志因为缺乏经验,上场讲解时,会稍显怯阵。面对这一问题,张家禾总是耐心指导,并不厌其烦地亲自示范。他还将自己的“秘诀”倾囊相授:“如果你在讲课时感到紧张,你就要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站在讲台上,我就是主角,所有人都要听我的,我的讲台我做主!”

在张家禾的帮助下,年轻的同事克服了心理压力,迅速成长起来。如今,他参与指导和培训的80余人组成了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三地”志愿宣讲团,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生力军。

这些年,除了讲好“多伦路街区红色记忆”课程,张家禾还在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在他的精心筹备下,一系列全新的课题也被纳入授课计划中。其中就包括“左翼文化在虹口”和“隱蔽战线与虹口”等等,这些课题,大大丰富了课堂资源,赢得一片赞扬之声。

现在,张家禾又有了新身份——上海团校特聘教授、情景党团课教研工作室主持人,负责为共青团员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虽然工作重心有所转变,但他的工作热情丝毫未变,他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作为一个从事党教工作几十年的老党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都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这些红色资源的保护、发掘和利用工作,让红色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插图/桑麟康)

猜你喜欢

虹口张家党课
说话算话的我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虹口高中举办“弘文励教桃李芬芳”校友讲坛
张家塬村村歌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上海虹口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张家贵 藏石欣赏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不忘初心 稳中求进
——前进中的虹口烟草糖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