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评与路径探析

2023-05-30刘华陈昭荣乔蕾

科学与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建筑业影响因素

刘华 陈昭荣 乔蕾

关键词: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驱动路径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在报告中首次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由要素投入转向要素效率提升,从这来看,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1]。

近几年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8%以上,作为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撑作用愈发重要。然而,建筑业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成本居高不下、创新驱动不足、碳排放未得到有效遏制、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正确引导区域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建筑业生产效率不尽相同,建筑业生产效率高的区域并非经济、创新等环境条件好[2-3],多种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影响方向未必一致[4-5]。因此,现有研究结果无法为不同资源禀赋的地区提供适合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一定程度上与变量选择和研究方法相关。第一,忽略了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效率的增长[6],提升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必然可以促进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二,传统统计方法中,聚焦分析单个变量独特的“净效应”[7]。但是区域建筑业生产率效率与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往往是相互依赖而非独立的,要素间常常因为相互关联而产生多重共线性,这使得单个变量的独特效应可能被相关变量掩盖[8]。建筑业生产效率提升是多种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需要从整体角度探寻影响因素与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内在关系。那么,针对不同资源禀赋的地区,如何驱动其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2019 年省级建筑业数据进行研究,在计算各区域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文献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从组态视角,围绕如何驱动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运用fsQCA方法,从建筑业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经济环境5个维度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建筑业生产效率进行组态分析,通过刻画导致区域建筑业高生产效率的组态路径,探寻促进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驱动路径。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建筑业生产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业生产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方面。关于建筑业生产效率的评价方法上,基本上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表现为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测度方法常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2,8]、随机前沿函数法(SFA)[9-10]等。

对建筑业生产效率水平及影响因素认识上,范建双等[9]对1997—2009年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比较,发现区域建筑业TFP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建筑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经济水平。谭丹等[2]对1993—2012年中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发现经济环境、行业市场结构、行业科技能力影响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刘炳胜等[10]探索了中国建筑产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机制,发现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由东到西呈现出梯次递减趋势,区域科技投入、建筑市场开放度促进了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提升。Hu等[11]采用两阶段DEA模型衡量了中国建筑业的整体效率和有效性,研究发现通过提高项目层面的施工效率和公司层面的管理效率可以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但是,以上研究均未将建筑业碳排放量纳入到投入产出指标中进行分析,忽略了建筑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不能准确测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HuX等[12]提出一种建筑业碳减排的生产率测量方法,并对澳大利亚建筑业发展情况进行衡量。向鹏成等[3]考虑到碳排放对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准确性会产生影响,并采用GML 模型测算低碳视角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促进建筑业市场化可以促进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Du 等[13]对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测算中的碳排量进行修正,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 模型对建筑业碳排放效率进行评估。

建筑业是建筑企业的集合,管理学认为影响企业效率的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因素,如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企业文化等;另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如经济、市场化程度、科技创新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是一个多要素互动过程,现有研究多关注影响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净效应,而忽视影响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多重并发因素和机制,仅考虑单一要素对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不全面,本文基于相关研究,综合上述分析,选用区域建筑业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经济环境作为条件变量展开研究,构建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驱动路径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及数据变量选取

2.1 基于超效率SBM 模型的区域建筑业发展质量评价

Tone[14]提出了Super?SBM模型。与传统的DEA 模型相比,Super?SBM 在区分有效决策单元(DMU)的同时,在目标函数中增加了松弛变量,本文针对各省级建筑业的投入产出情况,选取Super?SBM 模型对2018 和2019 年我国30 个省市自治区建筑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具体模型可表示为:

2.2 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探索:定性比较分析

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在1987年,由美国社会学家者Charles C.Ragin提出,结合案例研究与变量研究的优势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跨案例研究,旨在解決因果复杂的社会问题,相比较于传统的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QCA不易受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的负面影响,从“组态效应”而非“净效应”入手,能够揭示多个前因条件间复杂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15]。考虑到我国区域建筑业的发展质量可能是多个条件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存在所谓的“殊途同归”,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更适合解决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问题。根据研究问题及变量的选取类型不同,QCA方法分为清晰集(csQCA)、模糊集(fsQCA)和多值集(mvQCA)三种。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适用于处理研究变量为连续变量的问题,故本文采用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研究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复杂诱因,探索出适合不同资源禀赋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

2.3 数据与变量选取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以2018和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数据缺失,本文不予考虑)的建筑业为研究对象。

被解释变量为建筑业生产效率,基于投入产出视角,根据以往学者对建筑业效率有关研究[16-17],在以人为本、绿色高效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测算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损害。本文认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筑业生产效率是建筑业生产过程中包括容碳空间[18]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与经济、社会效益产出的比例关系。投入产出指标描述见表1。

条件变量是影响区域建筑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上述研究框架和借鉴相关文献,对条件变量解释及衡量指标选择如下:①经营管理水平。现代企业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于建筑业来说,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必然促进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借鉴向鹏成等[3]对建筑业人力资本的测度,采用区域建筑业人均利润衡量建筑业经营管理水平。②市场化程度。市场化越高越能够加快建筑业“引进来”的步伐。民营企业依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高技术人才等优势,发挥着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区域建筑业生产效率。但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也可能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迫使建筑业市场被不断细分,增加成本,降低效率。其对区域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影响不尽相同。采用张普伟等[18]、戴永安等[19]构建的地区非国有建筑企业总产值与该地区建筑业总产值的比值来衡量市场化程度。③能源消费结构。区域建筑业使用传统能源比重高,会带来大量的碳排放,其减排效率就会下降,从而影响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Zhu等[20]、向鹏成等[3]研究发现能源消费结构对建筑业生产效率影响显著,本文采用向鹏成等构建的电能占建筑业能源消耗的比重来衡量能源消费结构。④科技创新。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对于建筑业而言,科技创新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升其生产力和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地区建筑业发展质量至关重要。谭丹等[2]、施庆伟等[21]分别证明了科技创新对建筑业生产效率有较强影响,本文选用R&D经费投入强度来衡量区域科技创新力度。⑤经济环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城镇化水平相应也越高,因此建筑业的市场需求往往会越强,需求升级从而带动地区建筑业发展。此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持,如扩大对建筑业设施、技术升级、人力资源等的投入,通过规模效应和消费效应促进地区建筑业生产效率提升。谭丹等[2]、向鹏成等[3]的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环境对建筑业生产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区域经济环境以各区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代表。对于本文30个样本而言,5个条件变量的选择比较符合QCA方法的要求,避免出现变量过多导致组态个数超过观察案例个数,从而出现有限多样性问题[15]。条件变量情况描述见表1。

3 数据分析结果

3.1 区域建筑业生产效率计算

运用DEA?SOLVER PRO 5.0 計算2018 和2019 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建筑业生产效率,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各省建筑业总体平均生产效率为0.69,平均效率较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分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建筑业生产效率较高,平均值高于0.80,而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建筑业生产效率较低,平均值低于0.55。近年来,东中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市场与技术优势,效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绝大多数省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无法为建筑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建筑业市场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能源消费比较传统,导致西部和东北地区建筑业整体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表现出相对低迷的发展形势。

通过比较发现,各区域内省域建筑业生产效率水平存在显著差距,如东部地区北京的均值(1.57)明显高于天津的均值(0.37),中部地区湖南的均值(1.01)明显高于山西的均值(0.39),西部地区广西的均值(0.90)明显高于青海的均值(0.25),而东北地区三省均值相差不大。能够看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状况相似的省份,其建筑业生产效率也可能相差巨大,由此可见,单一要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决定建筑业生产效率高低的唯一条件。效率较低的省份大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差,但有例外,如广西、江西依托清洁的建筑业能源消费结构优势形成绿色生产模式并组合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能够促进区域建筑业的技术整合与创新,而开放的市场环境又有利于优质的资本与技术的注入,从而加速建筑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驱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可见,效率高的省份也并非经济、创新等环境条件好。反之,也存在区域发展基础较好,但效率低的省份,如广东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建筑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但其建筑业生产效率并不高,从条件变量上来看,广东建筑业能源消费结构较为传统,市场化程度较高,一方面忽略了绿色生产,另一方面较高的市场程度可能造成了建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天津市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但是建筑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市场化程度过高导致地区建筑企业间存在恶行竞争。两地同属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但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阻碍了当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整体来看,虽然区域经济发展会给各省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科技创新能够促进各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促使建筑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建筑业市场化能够为建筑业带来良好的技术与人才,但如果不能合理利用自身条件,补齐短板,形成资源条件间的良性互动,就会造成资源冗余,竞争激烈,适得其反。因此区域必须充分认识自身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才是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通过fsQCA方法探讨多个因素如何共同影响建筑业生产效率,探索出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驱动路径,对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及实践价值。

3.2 变量校准

fsQCA方法首先需要确定模糊集,每一个前因条件(即本文的5个条件变量)和结果(建筑业生产效率)都分别视为一个集合,每个案例在集合中都会转化为对应的模糊集隶属度,变量校准就是给每个案例赋予集合隶属度。参考Fiss[22]的校准方法,将被解释变量建筑业生产效率和5个条件变量的完全隶属、交叉点以及完全不隶属锚点分别设定为样本数据的95% 分位数、50% 分位数、5%分位数,之后便将每一个变量转换为0~1之间的集合隶属度。非高效率的校准规则与高效率正好相反,即校准结果为高效率的非集。锚点设定后,使用fsQCA3.0软件中的校准函数,对所有变量校准[23]。

3.3 单变量必要性分析

结合以上计算所得的各省级建筑业生产效率以及5个前因条件变量的值,运用fsQCA方法逐年度进行分析。在进行组态分析之前要对单个条件变量进行必要性分析,即一致性检验,如果一致性得分高于0.9[24],则认为该条件变量是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運用fsQCA3.0软件,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结果,验证单个条件变量的必要性,检验结果见表3,“~”表示非集。结果表明,所有条件变量的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不构成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能源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经济环境的一致性指标在0.7~0.8之间,表明这些变量是省域建筑业高生产效率的充分条件,覆盖了约70% 的案例。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化程度的一致性指标在0.6~0.7之间,覆盖了约60% 的案例,表明这两个变量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省域建筑业生产率,但都不是构成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再次证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因素相互影响、协同作用的结果,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通过组态分析找出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驱动路径。

3.4 组态结果

本部分运用fsQCA3.0软件探究导致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找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驱动路径。参考Schneider[25]的研究,设定0.75为组态分析的一致性阈值,1为频数阈值。之后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得到简约解、中间解和复杂解。中间解能够最好地反映研究结果,同时出现在中间解和简约解中的条件变量为核心条件,仅出现在中间解中的条件变量为边缘条件[7]。由表4可知,2018和2019年所有组态的一致性均大于0.75,符合标准,表明各种组态可以视为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组合,组态分析结果有效。2018 和2019 年整体构型的一致性分别为0.858 5、0.818 6,覆盖度分别为0.618 3、0.680 9,总体覆盖率较高,分别能够解释约62%、68%的案例。

4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分析

能源消费结构在2018和2019年的组态中都作为核心条件出现,说明使用低能耗能源是促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依据其他条件变量的差异,可归纳出三条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驱动路径“管理-开放型”“管理-创新-降低竞争型”和“规模-开放-创新型”。

(1)管理-开放型:2018年组态1,“经营管理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为核心条件,市场化程度为边缘条件,经济环境为缺失边缘条件。该组态能够解释38%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包括重庆市和广西省,说明2018年重庆和广西建筑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主要靠经营管理水平,建筑业市场开放在驱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2019年组态1,“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为核心条件,经济环境为缺失边缘条件,该组态能够解释37%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包括重庆市、广西省和江西省,说明这些地方建筑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主要靠经营管理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对经济发展水平依赖较低。该路径表明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建筑行业沿着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了区域建筑业生产效率。同时,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开放的建筑业市场相结合,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参与更多的涵盖了更先进的技术、更前沿的管理水平和更活跃的创新氛围,通过人力资本流动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对区域内建筑业企业产生技术溢出[26]。余永泽等[27]认为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促使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变革生产理念,进而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搭配开放的建筑业市场促进区域内建筑行业整体提高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并最终表现为区域建筑业的高效率发展。

(2)管理-创新-降低竞争型:2018年组态2,能源消费结构×经济环境为核心条件,经营管理水平为边缘条件,市场化程度为缺失边缘条件。该组态能够解释33%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包括北京市和海南省。2019年组态2,能源消费结构×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条件,科技创新与经济环境作为边缘条件、市场化程度为缺失核心条件,该组态能够解释37%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包括北京市和上海市。前后对比发现,随着经营管理与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逐渐弱化了经济推动的主导作用,并且此时高市场化程度带来的区域内建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已经成为阻碍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该路径表明在经济环境和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良好的基础条件上,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建筑业发展模式,促进建筑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通过避免区域内建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促进创新溢出与创新吸收,使得区域内建筑企业整体走高技术发展路线,避免创新投入与产出失衡,从而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激励建筑企业不断创新,最终促进该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3)规模-开放-创新型:能源消费结构×经济环境为核心条件,市场化程度与科技创新作为边缘条件出现在2018、2019年组态3中,该组态能够解释约39%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案例,2018和2019年属于该组态的案例均为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省。结果表明,在区域经济较为发达且拥有较大建筑业市场,但是建筑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的地区,通过开放建筑业市场,能够增加建筑企业间的竞争,使得具有先进管理模式、高技术人才等优势的企业获得发展,并发挥着示范作用,进而通过人力资本流动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对区域内建筑业企业产生技术溢出[26]。再通过与较高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匹配,又能为该地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及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建筑业发展模式,促进建筑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最终促进该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近年来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一系列建筑业发展政策引导和推动全国建筑业不断改革转型,但各省建筑业的实际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建筑业为样本,运用Super?SBM 模型测算2018—2019年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梳理分析影响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fsQCA方法剖析了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经济环境作为前因条件影响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研究结论如下:

(1)我国建筑业发展水平整体较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分区域来看东中部地区由于经济、创新环境条件好,建筑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高等因素驱使建筑业生产效率较高,而东北和西部地区则相反,但各省份对比来看,广东、天津经济和创新环境条件不错,但却没有形成建筑业高效生产效率,而广西、江西经济和创新环境发展水平不足,但却形成了高效的建筑业生产效率,说明驱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多种因素组合作用的结果。

(2)做为前因条件变量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经济环境均不构成建筑业高效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表明上述要素与结果之间存在“多重并发”的特点,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多要素联动形成的结果。但是,从组态分析结果看上述要素的重要性存有差异,能源消费结构在各组态中均以核心条件存在。因此,推动建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改善建筑业能源消费结构。

(3)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三条不同的路径有效激励我国区域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分别为“管理-开放型”“规模-开放-创新型”和“管理-创新-降低竞争型”。不同路径表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殊途同归”的特征,说明采取多要素联动的方式要优于追求单一要素的极致更适合驱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结合区域建筑业发展状况与内外部条件选择最优发展路径。

5.2 启示

本文为各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带来了新理解,可为促进我国省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两方面的启示。

(1)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注重驱动要素间的均衡发展。研究表明,高效的建筑业生产效率来源于组织内外多要素的协同联动。当外部环境如经济发展条件、科技创新能力等要素不足时,可以主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开放建筑市场来获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从而提升建筑业生产效率。当外环境条件较好时,组织内部要改善企业发展模式,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走智能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道路,避免低水平粗放式竞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建筑业内外部环境条件选择最优方案。研究发现存在三条联动的差异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这即启示政府应该结合区域建筑业发展情况及外部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而非盲目地模仿先进地区的发展路径。首先,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建筑业市场规模较小且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足的地区,如吉林、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可以效仿“管理-开放型”路径,政府应该通过开放建筑业市场来吸引民营企业依靠其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并增强建筑企业学习能力以驱使自身建筑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对于有巨大建筑业市场,但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且自身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足的地区,如湖北、山东、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等,可以效仿“规模-开放-创新型”路径,下一阶段需尽快打造内力,依托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向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开放建筑业市场,依靠市场吸引民营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同时强化科技创新投入,从而促进本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最后,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如天津、江苏、浙江,应效仿“管理-创新-降低竞争型”路径,未来更应强化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加强科技创新投入,避免市场化程度过高带来的恶性竞争,走建筑工业化與智能建造协同发展路线,通过增强建筑业高效率发展的内生动力来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建筑业影响因素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