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政府主导与社会支持的发展战略

2023-05-30姚慧杰吴佳妮

基础教育参考 2023年2期
关键词:印度

姚慧杰 吴佳妮

摘   要: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一直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而追求卓越是印度教育战略的主题之一。印度在不同时期对于“天才儿童”有不同的理解。现代印度为天才儿童教育制定了一系列项目计划,如天才寻找计划、天才激励计划等。在天才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印度大多通过私立学校、专门学校或举办奥林匹克竞赛等来开展。同时,印度也面临着天才儿童识别困难、天才教育缺乏创新及精英人才外流严重等挑战。

关键词:印度;天才儿童教育;天才寻找计划;天才激励计划;人才外流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3.02.008

教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基石,是建设现在和未来国家的重要工具,也始终是印度发展计划中的关键要素。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把科技和教育作为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首要任务[1]。进入21世纪的现代印度已拥有大量科技人才,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居世界前列[2]。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被视为印度发展教育的三个主要目标。促进教育公平意味着使人人拥有受教育和分享教育资源的权利;提高教育质量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意味着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天才儿童是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群体,天才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印度通过保障天才儿童得到适合其发展的高质量教育来促进教育公平。

一、印度对天才儿童的定义

关于天才的概念在不同文化和时代中差异很大。印度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古印度、英属印度和现代印度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对天才儿童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古印度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大种姓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且三者所受教育的权利与内容不同。其中,婆罗门教育可被视为古印度的天才教育,但其主要目的不是教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品德培养。古印度将“天才”定义为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如正直、慷慨、奉献等。由于这些品质无法通过工具进行测量,所以“天才”这一概念在古印度不被重视[3]。

英属印度时期推翻了古印度对天才的定义,引入了西方的概念,并影响至今。接受了西方优秀观念的精英们认为,学术成就是衡量天才的唯一标准,认为在某方面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儿童是天才。自印度独立以来,这一精英群体逐渐获得优势社会地位,发展成崇尚英语教育的高级阶层,他们通常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

现代印度的官方政策文件中通常使用talent一词指称“天才”[4]。虽然当前的印度对天才概念的界定仍未统一,但大致具有以下共识:一是学习新知识或新事物的速度超于常人;二是对新的复杂事物更感兴趣;三是语言能力和词汇量均高于常人;四是精力充沛且充满好奇心,通常会提出非同寻常的问题并进行探索;五是具有元认知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能从不同角度发现事物的联系;六是具有创造力,能用一些新方法解决问题;七是拥有理解较为高深概念的能力;八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表现出坚韧的毅力[5]。由印度的天才教育项目也可以发现,它们通常面向智商高、创新能力强、在学术方面高于同龄人的儿童。儿童的天赋是一种隐藏的、未开发的、天生的潜力。天才儿童通常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更高的智力水平、加速的特定领域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量化方法以及在特定领域学习的强烈动机。大多数关于天才的理解都集中在学术成就和高水平的智力上,可通过智商测试来衡量[6]。

二、印度关于天才儿童教育的政策与项目

(一)天才儿童寻找计划

印度政府的天才教育可以追溯到1963年实施的“全国天才寻找计划”(National Talent Search Scheme,NTSS),该计划由印度全国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发起,目的是发掘印度的天才学生并为他们提供经济援助以保障其未来的充分发展。该计划通过选拔考试来寻找天才,包括地方考试和国家考试两个阶段,学生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

该计划颁布至今,经过多次修订,已发生较大变化:一是选拔对象范围扩大。最初只选拔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生,现在已扩展到社会科学、工程学、医学、管理学和法学各领域,原先面向十年级毕业生选拔,现在降到八年级,录取名额及奖学金数额不断提升。二是考试内容也进行了多次修改。例如,国家考试的内容及分数占比有所调整,规定来自弱勢群体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学生被录取后可以每月领取奖学金;学习基础科学、社会科学和商学的学生可以一直领取奖学金直到获得博士学位;学习工程学、医学、管理学和法学等专业的学生可领取奖学金到获得硕士学位。

(二)专门学校资助计划

印度的天才教育从儿童初期着手,通过国家立法及出台政策,把天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使其得以稳步发展[7]。印度一直将教育视为国家进步的重要因素,且奉行“精英教育”的理念,试图通过培养一小部分精英人才带动国家发展[8]。印度着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竭力为天才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印度没有专门的天才教育政策文件,但在国家教育政策中包含着针对天才教育的内容。1968年,印度制定并颁布了首个《国家教育政策》(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NEP),其中第五条提出,为了充分开发智力资源,要积极鼓励各个地区提供一切机会发现超常儿童,保证这些儿童的充分发展。1986年,印度颁布了第二版《国家教育政策》,对天才教育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是政府要消除地域差异,为具有特殊教育需求但长时间被忽视的天才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以此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必须为拥有特殊才能和天赋的儿童提供更多机会和更高质量的教育,使有天赋的儿童,特别是农村天才儿童适应集体生活,共同学习,发展个性和才华;三是为了培养农村和少数民族人才,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要在印度每个区建立免费的寄宿制示范学校,正式命名为“新星学校”[9],面向完成基础教育的所有农村学生招生,通过严格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这些新星学校不仅为来自各地区的天才儿童提供教育,还为国家选拔和培养出一大批精英[10],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1] 83-85。

2009年颁布的《教育权法令》(Right to Education Act)提出,要为印度每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2020年修订的《国家教育政策(2020)》[11]是印度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教育政策,首次将在学校课程之外识别并培养天才儿童置于中心地位,利用技术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指导机会,旨在接触来自弱势社区的天才儿童。2021年,印度颁布了主题为“通过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和教师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政策2020实施计划》,针对《国家教育政策(2020)》中有关基础教育的政策建议提出了改革意见及预期成就,旨在为这一政策的实施提供行动指南[12]。其中,包括建议教育部开发类似“包容基金”(Inclusion Fund)的计划,保障印度优质教育的供给,以实现教育公平。例如,从全国各地筛选天才儿童,由中央政府出资帮助他们参加国家级的寄宿学习项目,保障来自社会经济弱势群体的天才儿童接受优质教育[12] 56-57。

(三)天才教育激励计划

“激励追求科学研究创新”(Innovation in Science Pursuit for Inspired Research,INSPIRE)计划由印度的科技部发起,目的是通过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来激发学生和学者对于科学的学习热情,鼓励其日后从事科研工作进而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4] 259-261。该计划由三个子项目构成:“早期吸引天才计划”(Scheme for Early Attraction of Talent for Science,SEATS),“高等教育奖学金资助计划”(Scholarship for Higher Education,SHE),“保证科研生涯计划”(Assured Opportunity for Careers,AORC)。其中的“早期吸引天才计划”,主要为10~15岁的天才儿童评定和发放奖学金,每年还会在全国100多个地方举办夏令营和冬令营,有近5万名天才少年参加,他们还将获得与全球优秀科学家见面的机会。而“激励追求科学研究创新”计划并没有直接以天才教育为目标,但该计划培养的学生却取得了很高的学业成就。

三、印度对天才儿童的选拔与培养

印度政府积极发展天才儿童教育的宗旨是:保证每个天才儿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使其潜力得到最大化发展;不考虑这些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公平。印度通常使用行为评定量表、测试以及档案袋评定等方法来识别天才儿童。其中行为评定量表由国家高等研究院等机构共同研发,测试则是在国际通用测试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适应印度国情,档案袋评定可以记录儿童的学习成就[4] 255-256。印度政府为了避免在选拔过程中扼杀学生潜质,努力从多方面最大限度地识别天才学生。

(一)举办奥林匹克竞赛

印度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了全国性质的奥林匹克竞赛,如数学和物理竞赛。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一些高等学校的面试中具有较大优势。被录取的学生会获得学校及相关部门发放的高额奖学金,并接受特定的适合他们发挥天赋才能的教育,以便更好更快地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创办天才儿童学校

印度于1985年创办“天才儿童学校”,其管理机构是总部位于新德里的“新黎明学校组织”,隶属人力资源开发部[13]。“新黎明学校组织”将印度划分成8个大区,每区管辖3~4个邦,对天才儿童学校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为了贯彻落实在印度的每个行政区都开设一所“天才儿童学校”的理念,为天才儿童提供现代化的高质量教育,大多数学校都设在城市和农村接合部,统一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统一建筑风格和格局,以便从外观就能分辨学校的性质。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学习费用均由国家出资,主要教授科学、商业、体育、瑜伽、文化和艺术等课程。学生要学习英语、印地语和当地语言,到了 11年级或12年级时,能够毫无困难地自由转换英语和印地语,初步掌握大学课程的内容。教学之外,学校还向学生传播价值理念,着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冒险活动,加强体能训练。天才儿童学校均为教学示范校,要向当地其他学校传授教学经验,以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假期为附近普通学校的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

天才儿童学校对学生的选拔十分严格。每年2月,印度会进行时长为120分钟的全国统一标准化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三部分:心理能力测试占60%,语言和数学各占20%。印度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儿童在印度青少年中占比较高。因此,天才儿童学校明确规定,在录取的学生中,农村儿童必须达到75%,其余为城市儿童[14]。每年约有2万名新生进入这些天才教育學校学习,由中央政府负担学生在校的所有生活和学习费用。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全民天才教育,大力实施高端人才战略,为社会各个领域培养了大量高端人才,大大提高了综合国力。同时,印度政府中也有人批评创办天才儿童学校的花费巨大[15]。

(三)通过私立学校选拔并培养天才

印度的私营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较大比重,私立学校是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办学的重要产物。印度有比较发达的私立学校系统,其中私立中小学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私立学校非常重视天才培养,并会通过宣传升学率招生。印度有针对应试教育的价格高昂的培训机构,但处于经济弱势地位的家庭无法支付费用。但一些私立学校会招收经济条件较差的天才儿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定向培训教育,这样既为学校吸收了更好的生源,也为天才儿童教育贡献了力量。

(四)成立天才教育研究的民间组织

印度也存在专门从事天才教育的民间教育组织。例如“全国天才儿童联盟”“天才儿童中心”“促进印度天才青少年发展中心”等组织,有的组织会定期举办与“天才儿童”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及培训班,邀请一些学生、家长和教师等相关研究人员参与讨论。此外,“促进印度天才青少年发展中心”通过建立家长、教师以及研究人员的沟通网络,为鉴别和培养天才儿童提供指导,鼓励非政府组织、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工作者共同发现和培养天才儿童,帮助天才儿童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虽然推出了全国人才选拔、数学和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天才激励项目等年度国家级考试和其他人才选拔项目,但也有学者指出,测量事实性或陈述性知识的心理测试不能等同于智力,因为它们是个体社会化水平的指标[16]。换句话说,这些考试衡量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而那些有天赋却没有表现出很高学术成就的儿童,可能会被漏掉。

四、印度天才儿童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印度天才儿童的识别尚需优化

印度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确保所有人都能接受公平教育,同时满足包括天才儿童在内的特殊群体的需求。但是,因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区域的特殊性以及对天才的定义不同,印度面临着有效识别天才儿童的巨大挑战。为了能够为天才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机会,有学者指出,识别天才儿童的计划必须集中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响应式干预模式。具体来讲,印度的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和神经学家必须打破与其他学科的相对隔离,与教师和家长密切合作,这将有助于确定不同领域的天才,如数学、科学、艺术、音乐和其他领域,构建天才儿童的学习模式[17]。在缺乏国家天才教育计划的情况下,印度失去了大量挖掘年轻人才能的机会,这些人本可以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印度于2010年启动了一项国家计划,开发识别科学和数学天才儿童(3~15岁)的工具,并为潜在的天才儿童开发指导模块。该项目由印度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办公室发起,由国家高等研究院与另外两个合作机构——德里大学和阿加斯提亚基金会共同主持,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开发了多种工具并已得到验证。研究小组在进一步验证鉴定方法时,也在努力指导天才儿童。这项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更多团体的加入以不断推进。从2014年到2019年,印度政府向德里大学的“为潜在的科学和数学天才儿童建立基于过程的识别和指导实践”项目进一步提供了财政援助。

此外,印度国家科学院和印美科学技术论坛联合举办了“印度天才儿童的识别和指导”国际圆桌会议,邀请美国和印度在该领域工作的专家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期确定一个可行性方案,更好地指导印度的天才儿童教育。在经过深思熟虑、分享和辩论后,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在印度背景下识别潜在天才儿童的三层模型,其具体目标是:在学校环境中发现并培养有潜力的天才儿童,找出那些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具有显著天赋的儿童;从校外环境中识别出显著的天才儿童;为天才儿童准备一系列课程,以满足其不同教育需求[18]。总的来说,该模式旨在建立国家战略,一方面在学校系统内建立识别天才儿童的机制,另一方面要尽力确定那些隐形的、孤立的、远离教育系统的天才儿童。

(二)印度的天才儿童教育缺乏创新

印度天才兒童教育模式有一个关键特征,即认为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并将学术发展与性格形成和社会责任的发展结合起来。因为印度相信学术上有天赋的儿童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教育环境都能取得成功[19]。这导致印度早期对天才儿童教育的重视不足,没有考虑到丰富和促进人才发展的环境需求,未能通过充分的技术支持来培养有天赋的头脑。有学者指出,印度的教育体系是基于死记硬背的学习,这可能会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但却麻木了学生尤其是天才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3] 102-108。有研究表明,丰富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普通学生和天才学生的认知能力;在不够丰富的环境中,有天赋的人是不知所措的[20]。但是,印度绝大多数中小学在课堂上采取标准化的“一刀切”教学法,忽视天才儿童的特殊需求。这种缺乏挑战性的课程使天才学生的学习技能逐渐萎缩,导致绝大多数天才儿童在平庸的学校系统中湮灭。

(三)印度精英人才外流严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越来越重视天才教育。然而近年来,印度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增长却十分缓慢,导致一些精英人才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移居国外。据印度信息部统计,印度每年培养约10万名工程师,其中流向美国的就有5~6万人。印度因此而被称为“向西方输送高级人才的净出口国”[21]。印度人才外流也与英才教育制度不完善有关。印度当前实行的天才儿童项目更重视学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大量人才向外寻求发展。为遏制精英人才流失,印度政府正在通过提升国内顶尖高校的办学质量,制定回国人才倾斜政策,开展国际合作等多项措施吸引留学生及海外精英回国[22],以提升国家的人力资本。

参考文献:

[1]安双宏.印度教育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2]邹宏如,敖洁,李铁明.印度科技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117-121.

[3]Raina M K, Srivastava A K. Indias search for excellence: A clash of ancient, colonial, and contemporary influences[J]. Roeper Review, 2000, 22(2): 102-108.

[4]肖苏作.天赋与卓越:国际视野下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253-254.

[5]Kurup A. The gifted childs right to education[J]. Learning Curve, 2014 (23): 6-8.

[6]Lubart T. Enfants exceptionnels: Précocité intellectuelle, haut potentiel et talent[M]. Editions Bréal, 2006.

[7]胡叶力.印度中小学英才教育研究[J].新教育,2018(26):20-22.

[8]陈昀.中国与印度教育之比较:以比较历史法的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2005(01):94-96.

[9]张铁道,王凯,戴婧晶,台峰.国外英才教育考察报告[J].基础教育参考,2008(09):11-21

[10]郑锋.印度课程传统与英才培养的社会历史因素探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7(10):24-30.

[11]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2020[EB/OL]. (2020-07-30)[2022-01-15]https://www.education.gov.in/sites/upload_files/mhrd/files/NEP_Final_English_0.pdf

[12]王秀文.争创世界一流教育体系:印度《国家教育政策(2020)》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51-52.

[13]易泓.英才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J].教育学术月刊,2008(06):16-18.

[14]黄伟杰.超常儿童教育不该是无解的难题——基于国外政策及实践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2(22):58-60.

[15]殷重华.高文盲阴影笼罩着印度[J].国际展望,1990(18):29-30.

[16]Shavinina L V. How can we better identify the hidden intellectually-creative abilities of the gifted?[J]. Psychology Science, 2008, 50(2): 112.

[17]Kurup A, Maithreyi R. A review of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a national program for gifted children in Indias diverse context[J]. Roeper Review, 2012, 34(4): 215-223.

[18]Sharma J. Where are they? Gifted disadvantaged children in India[J]. 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2012, 28(2): 215-223.

[19]Subotnik R F, Olszewski-Kubilius P, Worrell F C. Rethinking giftedness and gifted education: A proposed direction forward based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J].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11, 12(1): 3-54.

[20]Khire U, Watve S, Gadre S. Effect of school climate on intellectually gifted students[J]. Unpublished Report. New Delhi: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2004.

[21]栗力.防止人才外流:印度政府的对策[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4(02):54-59.

[22]段戴平.印度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中公平与质量的冲突及其根源[J].复旦教育论坛,2022,20(5):106-112.

Government-led and Socially Supportive Education Strategy for Gifted Children in India

YAO Huijie  WU Jiani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Fujian)

Abstract: As the second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India has always placed education as the focu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is one of topics of the education strategy. It has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gifted children” at different times. Modern India has framed a series of plans for the education of gifted children, i.e. the National Talent Search Scheme and other gifted incentive programs. In terms of talent selection and training, India mostly carries out through private schools, special schools or Olympic competitions. Meanwhile, India has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difficulty in identifying gifted children, the lack of innovation in gifted education, and the serious drain of elite talents.

Keywords: India; Educ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 National talent search scheme ; Gifted incentive programs; Brain drain

(責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

作者简介:姚慧杰,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福建福州,350117);吴佳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福建福州,350117)

基金项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管理与决策研究服务专项 2022年度委托课题“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比较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编号:MOE-CIEM-2022019)

猜你喜欢

印度
印度总统定了
论印度陈那因明非演绎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印度的3D斑马线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最高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