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以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5-30董文召
董文召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2020年我国花生油产量288.2万t,占我国植物油食用消费量的9%。2021年3月,中国花生油市场价达到了高点,每千克花生油价格为26.4元,每千克高油酸花生油价格达到42.0元。
河南省是我国花生主要产区,2020年种植面积126.18 万hm2,总产量594.90万t,分别占全国的26.70%和33.10%,均居全国首位。河南种植面积超过0.67万hm2的花生大县有50个,全省花生农业产值达到379.61亿元,花生产业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实现花生优质、高产、绿色、节本、增效是促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在产业发展的各环节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取得多项科技成果,为促进河南省优质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一、河南花生产业技术体系的构成与运行机制
河南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根据河南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设立首席专家,育种、植保、农机、耕作栽培、推广等岗位,及南阳市试验站和正阳县试验站。借助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建立的“一三五五”工作机制的实施,河南省组成了50家以上由政府、教学、科研、推广、企业等单位(经营主体)参加的研究推广网络,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结合,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
(一)明确研究推广方向及任务
河南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以来,河南花生产业坚持创新引领、问题意识、产业导向,努力构建“创新任务来源于市场需求、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工作机制,通过对全省花生生产各环节进行调研,确立了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优质高产品种、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研究集成、土壤改良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花生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与集成推广等重点任务。
(二)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布局
岗位专家和试验站针对产业需求利用“一三五五”工作机制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专家与龙头企业、县乡农技术部门、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示范,打通了政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之间的壁垒,构建了完整的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链条,加速了技术模式的研究与集成,实现了成果的快速转化和规模应用。
(三)突出模式集成与示范带动
为了发挥体系专家整体合力,重点强调体系专家工作一盘棋,专家做好研究工作的同时重视体系专家协同,通过不同专业专家的协同攻关,集成标准化生产模式,为基层农业部门、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样板,打通产业链堵点,并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研讨交流、专家论证等活动,使新模式、新技术快速得到应用,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河南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对促进河南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品种选育实现重大突破,为品种升级换代提供了支撑
河南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建立10年来,与国家体系相关团队合作共育成花生新品种55个,其中,高油品种9个,高油酸品种11个,高产珍珠豆型品种13个。高产珍珠豆品种豫花22号、豫花23号、远杂6号、远杂12号、宛花2号、商花5号,高油大果品种豫花47、商花511,高油酸花生品種豫花37号、豫花65号、商花26号等已经成为河南省花生产业主导品种。豫花37号成为河南种植面积最大的花生品种和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高油酸花生品种。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大幅提高了河南花生单产,改善了河南花生的品质,促进了花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河南花生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技术创新与产品创制取得丰硕成果
针对河南省多数花生产区为一年两熟区、种植制度复杂、花生机械化程度偏低、农机农艺融合度差等问题,农机和育种、栽培岗位紧密配合,先后研制出可一次完成起垄、喷药、施肥、覆膜播种、镇压多道工序的新型覆膜播种机,先起垄后播种的宽幅高垄精播机及肥深种浅种、肥同播、掉果率少、摆放整齐的165型滚筒传动式花生收获机。这些机械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提高了花生产业的机械化效率。
针对连作面积大、秸秆还田导致土壤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耕作栽培团队与育种团队联合,连续多年进行“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消减与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探明了花生连作土壤障碍因子及其发生机制、连作花生中微量必需营养元素吸收动态和需肥特性,研制出消减花生连作土壤障碍的土壤调理剂、京大戟粉连作花生专用有机肥等产品,构建了“花生起垄+因土减肥+种肥分层同播”技术模式、减氮磷增钙补微协同调控技术模式,在生产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针对病虫害严重发生问题,植保岗位研究出9个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并针对29个品种的花生白绢病菌的敏感性,筛选出高效低毒杀菌剂15种,为花生白绢病的化学防治及农药登记提供了重要支撑。河南省主要花生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生产及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三) 技术集成与应用促进了生产发展
围绕优质花生在高效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系各专家团队合作,先后对麦收后夏直播的不同种植方式效果、麦茬处理方法对花生生长和产量影响、夏花生秸秆覆盖栽培模式效应等进行研究,并对豫南夏直播花生不同品种对土壤肥力和肥料效应差异、豫北麦套花生不同品种对土壤肥力和肥料效应差异、花生品种与氮用量互作效应、氮素形态及配比施用效果、有机肥与磷肥配施效果、花生氮磷钾硼钼平衡施用技术、花生专用肥配方及新剂型复混肥研发与施用技术、花生单粒密植技术、花生化控技术、花生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等进行研究,集成了麦后直播花生起垄种植技术、花生单粒密植技术、高油酸花生种子繁育技术、夏直播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旱薄地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砂姜黑土区花生生产技术、花生小麦周年一体化施肥技术、花生夏直播垄上点播和种肥同播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减肥增效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麦后夏花生免耕覆秸栽培技术、河南省不同花生产区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推荐方案等20多项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了种植效益,为示范基地建设和花生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模式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带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正阳花生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模式
针对正阳花生田酸化、肥力下降、花生种植效益低等问题,体系开展秸秆处置、生物炭和密度互作调节土壤研究,集成示范了全营养平衡技术、优化施肥配方与氮磷减施技术、融合农机农艺与肥料新产品新技术、生物炭土壤保育防病技术、喷施奈安“微蜜”炭吸附聚谷氨酸有机水溶肥料、复合生物多肽酶新型肥料等技术提高地力;研究推广先起垄后播種、大垄宽垄起垄种植模式提高播种质量;引进推广适宜当地的高油酸花生高产新品种提高产品价格;与当地花生“秧行”合作提高副产物利用率;与种业、加工企业合作促进优质花生的销售。通过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促进了当地花生产业健康发展。
(二)鲜食花生高效生产模式
根据社旗县、方城县鲜食花生发展需求,体系引进示范了适宜作鲜食的花生品种,指导推广垄上精播机、花生一次性收获机,推广绿色高效安全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示范花生节水灌溉生产技术,促成了鲜食花生收购企业与生产基地的对接,实现了鲜食花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订单化、标准化生产,较大幅度提高了花生种植效益。
(三)食用花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
针对浚县加工型食用花生生产的需求,体系引进示范适宜加工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号,并根据加工企业的需求,集成推广了全程机械化、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油酸纯度快速鉴定及种子保纯等技术,实现了食用高油酸花生的订单化生产,显著提高了种植效益。
(四)高油高产出口型大花生绿色生产模式
根据延津县大花生生产的需求,体系连续多年引进推广高油高产大果花生品种——豫花9326、远杂9847等,集成推广了小麦花生一体化节肥增效施肥技术、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等。当地大花生生产品质和质量安全不断提高,满足了出口企业对优质大花生的需求,延津县已被部分花生出口企业列为优质大花生出口基地,提高了花生生产的效益。
四、河南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获得的成果
自体系成立以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面积超过333万hm2,按每667 m2增产20 kg计算(10%左右),可以增加经济效益50亿元。体系还提高了产区花生机械化水平,提高了综合防控水平,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态效益。
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体系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10项,制定省级标准11项、市级标准7项,发表论文230篇,建立各类示范方275个,培训人员18.92万人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及市级奖14项。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012-5),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CARS-14)。
(责任编辑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