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都在吹的“影调”,究竟是不是玄学?
2023-05-30孙文聪
孙文聪
就在几天前,vivo给X90Pro+带来了新的内测版本。最主要的更新是在影像方面除了鲜明和自然色彩之外,新增了第三种全新的DEMOX色彩风格。
这意味着,继小米、OPPO之后,同样跟影像大厂有联名合作的蓝厂也开始强调“影调”。在影像能力成为拉开一二线旗舰手机体验关键的当下,大厂们一致强调的风格化影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来做一次探讨。
超越人眼并不见得是好事
对于影调是不是玄学的问题,去年小米12SUltra的测评内容中我们就做出过明确的结论:徕卡(影调)不是玄学,是科学。
不得不承认,当前手机厂商们对于手机影像理解的变化,与去年小米12SUltra的推出有很大的关系。虽不敢说这款旗舰开创了“手机影调”的先河,但凭借小米“自带热点和话题”的属性,小米12SUltra的确让这个市场和不少的消费者都认识到:对于手机影像能力优劣的评判,还有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
影调的确是一个相对“玄学”的概念。它包含了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这些复杂的指标在之前的手机影像上大多时候是被忽略了的。
之前我们对于手机影像的评判标准总是遵循着“先讲拍到,再讲拍好”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手机影像作为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本身在光学性能方面就有天然的劣势,其便携属性决定了它的演变路径必定是不同于传统的相机。
长久以来,我们对于一款手机成像能力的评价主要就是集中在“能不能拍清楚”上。画质和动态范围表现,几乎就是衡量一款手机影像能力的全部。在这种条件下,手机影像的夜景、HDR相关算法在过去几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即便是在一些极暗光、大逆光等极限环境下,手机也能够拍出“超越人眼感知”的画面。
从影像的角度来看,超越人眼感知有的时候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通过对高光部分的抑制以及对暗光部分细节的暴力增强,很多时候让手机拍出来的照片缺乏了足够的光影和明暗呈现,再加上AI色彩的深度渲染,使得手机影像虽然有着高饱和、高动态范围的特征,但它呈现出的画面是扁平、缺乏层次的,并不能深刻体现真实自然环境。因此很多人将这种缺乏足够影调的风格称为“数码味儿”。
重视影调是手机影像的一次拨乱反正
以右下这幅图为例,左图是原片,右图是经过手动处理之后的画面。对比右图,左边的画面在细节呈现和画面亮度方面有明显欠缺。但右图的问题在于它失去了原本画面更加明显的明暗对比关系。点亮了整体画面之后,照片变得更加扁平,缺乏层次。所呈现的画面信息,也随着更多暗部细节的呈现变得繁杂,失去了一定的视觉重心。尽管右图拥有了更多的细节和更广的动态范围,但它从观感上反倒不如原图。
影调如同一首歌的旋律,音乐中我们讲究节奏与韵律。影调则是光的艺术,通过对光的控制,在视觉上呈现出节奏与韵律。作为一张照片的基础,影调通过处理照片的明暗层次关系来表达情感,渲染氛围,塑造主体。
回顾历史上的摄影大师或者经典瞬间,你会发现真正决定一幅作品好坏的并非画质,而是对光影的塑造,对色彩的运用,对瞬间的捕捉。这些因素,在过去几年手机影像的评判标准上很难得到体现。
手机厂商对于影调的重视,就是手机影像的一次拨乱反正。它让手机影像重新回到了记录和创作的初衷,而不是单纯为了刷手機影像排名榜单成绩的手段。
在尊重真实影调的基础之上,当前一线的手机大厂都通过和影像巨头联名的方式,追求一种极具风格化的影像特征。在这方面,小米和徕卡之间的合作最具代表性。通过和徕卡影像团队的合作,小米手机一改之前缺乏辨识度的影像风格,让“德味儿”十足的徕卡色成为小米影像的显著标志。
如果将小米的“徕卡色”“德味儿”进行拆解,会发现它在整体亮度相对偏低的情况下,依然维持了足够的明暗过渡和画面对比表现。在相对准确的白平衡基础上,徕卡影调呈现出一种极具厚重感,浓而不艳的色彩风格。这种风格不但极具辨识度,又能够在基于真实的所见的同时,通过适当的色彩倾向和渲染,呈现出一种独具魅力的影像风格。
之前很多人将这种色彩呈现和风格取向理解为一套滤镜,其实真不是这么简单。现在很多第三方软件也有类似的这种徕卡影像风格的滤镜,但真正使用之后你会发现,强行套一层滤镜之后呈现出来的画面与小米的影调是有本质区别的。强行在已有的色彩风格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画面对比、细节、饱和,叠加多层色彩呈现出的“杂交”画面,很多时候还是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本质原因在于,徕卡影像团队给予小米的是全链路的影像支持,涉及光学、成像、图像处理、体验等多个方面,这跟简单粗暴地套一层滤镜,纯粹依靠简单的后期手段是不同的。
除小米之外,OPPO今年的旗舰产品FindX6Pro的影调和色彩表现上也有革命性变化。还是以影调为例,OPPO在FindX6Pro上甚至专门做了一套基于光影的影像算法,用于重点强调真实环境中的“反光”场景,比如玻璃表面反射的光线细节,金属表面的光影等等。通过与FindX6Pro的那块拥有极高峰值亮度的屏幕显示能力的结合,FindX6Pro还做了ProXDR的显示效果,让这种独特的光影更好地在手机上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手段,FindX6Pro不仅能够做到对于光影细节的真实呈现,甚至还为此做了一定的增强。这样一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它不仅能够还原出真实、通透的画面,而且基于ProXDR功能,手机又能够把这些光影细节完整、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可以看到,手机厂商们不仅开始重视光影、色彩的呈现,而且在影调方面已经深入更多细节层面。
风格化提升了影像旗舰的门槛
需要注意的是,手机厂商们对于影调的重视,还进一步提升了影像旗舰的门槛。
影像风格虽然是一个相对玄学的指标,但它对于手机厂商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硬件方案、核心技术、影像算法、资源支撐、品牌战略等多个方面。就比如在影调层面,手机厂商们需要确立一种风格,将这种取向和风格的特性传达给用户,让用户接受并愿意为之买单。这其实并不容易。
于是大厂们都通过和影像大厂联名的方式,变相让这些拥有百年光学积累的影像巨头对自身手机影像风格进行背书。依靠这些影像大厂多年积累形成的独特风格、取向,拥有足够的辨识度和用户认知度。和这些高端光学品牌的联名,本身也跟影像旗舰们高端化的品牌战略相契合。自然,手机大厂和影像大厂的联名合作,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也有华为这样的国产厂商凭借多年在影像技术方面的积累和用户口碑,拿出了自己的影像品牌。我们注意到,XMAGE发布之后,华为似乎也在寻求一种风格化的手机影像道路。华为P60Pro这样的产品在成像体验和风格呈现上,也做出了一些相当出色的进化。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追求影调和色彩呈现的风格化手机影像的演变,应该会成为手机行业的主流。
对于用户来说,手机影像的这一轮演变,也面临一些新的消费需求的变化。在之前,大家都拥有一套影像评价体系的情况下,要选择一款“拍照好”的手机,最好的方式就是,看这些手机在同样场景下的成像体验。谁的画质更好,谁拍的照片更清楚,就选谁。
而今后除了这些指标之外,对于手机影像好坏的评价可能会随着审美取向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偏好和差异。就跟相机一样,有的就喜欢哈苏色彩的自然呈现,有的喜欢徕卡的厚重浓郁,也有人喜欢富士的胶片小清新……手机影像如果能够衍生出如此多的风格取向和分支,或许也是其走向更成熟的一个标志。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变得更多了,需要权衡的维度也更多了。
或许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适合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