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教育内卷”
2023-05-30李茜茜
李茜茜
关键词:“内卷”;“躺平”;大学生;高等教育;青年焦虑
在我国“十四五”计划稳步推进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着“无发展的增长”“无强盛的繁荣”“无公平的效率”“无幸福的改善”的内卷化增长。“内卷化”在学术上的主要内涵是一种社会或者组织机构的发展并不是有规律有计划的,也不是突飞猛进式的,而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始终是在简单的层面上不断重复。反映到高等教育上就是高等教育在难以实现向外发展的条件下,内部组织不断地复杂化和机械化,但整体效益并没有实现有效发展。
这一现象从宏观层面看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发展整体上的不平衡,从微观层面看是作为个体存在的各高校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而要走出“高等教育内卷化”的困境,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工作,从学生主体、高校制度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强调大学生的合理增负。
一、高等教育内卷化现象产生原因
(一)高校发展规模和质量不匹配
近年来,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但部分高校并没有实现和规模的扩大相匹配的“质的提升”。虽然有了量的提升,但创新活力和发展后劲不足却与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有所背离。在英国《泰晤士报》等机构发布的世界高校排名和学术榜单中,我国的高校很难进入前100名,这说明了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挤入了世界前列,但是从质量和水平来看,我国总体上还距离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存在有一定的差距。
(二)政策和投资经费等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大,高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同时各高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合理性欠缺仍然是棘手的問题。以首都高校办学资源的比较为例:从生均产权占地面积、高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可言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生均绿化面积等方面来看部(委)属高校都要比市属高校条件优越不少。
除建筑面积之外,在图书收藏、教学用计算机等硬件设施配置上,部委属高校也要优于市属高校。资源的倾斜导致了各地培养人才的质量存在差异,高校优秀毕业生之间的差距仍旧较大,致使我国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长久以往,形成了对我们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转变中的阻碍,不利于增强我国人才资源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
二、高等教育内卷化的表现形式
(一)高等教育体系下各高校作为个体之间的内卷
高等教育体系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由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校组成。因为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地高校发展状况差距较大。
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国家、学校投资者、领导层和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地方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社区、校友、特殊利益集团等利益群体。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他们分别投入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资本必定想要得到利益,“良禽择木而栖”,自然而然的,资本会找寻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地方发挥作用,为了吸引到更多的资本,各高校之间就会在学校硬件、软件设施方面下大功夫,在这一阶段中产生的内卷是不可避免的。
(二)高校以下各学院之间的内卷
学校在安排分配各类资源时,会适当考虑各二级学院发展的状况和前景进行分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配不均的情况。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二级学院自主发展空间有限,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各二级学院一般会根据学校考评机制的规定来办事,而当中可能就会存在的大量无意义的活动,不仅占用学院学术研究的时间和资源,也无利于行政权力的获取,与现代高等教育所要求的主体性和多样性并行的发展方式不相符合,是无意义的,并且时常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控制造成资源空耗和浪费。
(三)高校之中学生的内卷之风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主要的职能,在加塞特的《大学的使命》当中就指出“大学作为一种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从学生的角度看,寒窗十年埋头苦读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获得幸福生活的可能。然而随着招生人数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这种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大学文凭从稀缺品变为必需品,从“敲门砖”变为“垫脚石”。从“敲门砖”到“垫脚石”的转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普及形式下大学生们的内在焦虑,竞争力的下降致使他们产生错误的竞争意识,最终滑向“内卷”的洪流。
三、破解教育内卷的可行办法
(一)构建高等教育的整体利益链
要破解高等教育的愈演愈烈的内卷化,首先就要满足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合理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平衡各高校间的资源分配问题。通过高等教育内部的利益协调以及与外部的良性互动实现高等教育的优化发展。而在关注可利用资源合理增长的同时,更需要注意资源的分配。可以制定更加实际合理的高校教育资源管理条例和分配原则。实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一切从我国高校教育发展需要的实际出发进行合理分配。
在高等教育的利益链中,正确处理教育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一方面减轻了名校在获得资源的条件下既要理论研究又要实用探析的高压,另一方面增加了普通高校可获得的教育资源,提高其自主发展的动力,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教育资源的回报率。
(二)增强二级学院的管理自主权
高校可支配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对已有资源进行层层分割。在这种情况下各二级学院缺少自主发展的动力,反而为了占有资源而不断进行无意义的内部比拼。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学校应适当放宽对二级学院的限制,让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
这也就是要求二级学院在资源分配运用、课程设置、学生培养计划制定等学术方面拥有自主权。放宽二级学院的发展限制。
(三)丰富大学生的发展途径
1.更新高校学生培养观念,开拓新思路
在以往的培养观念当中,由于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和资源的限制,学生工作这一部分呈现了“工业化”的影子。大学期间的培养方向是将少年培养为成熟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高校选择与中学期间相似的培养办法让本应该在大学期间修炼出完整认知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青年学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工业流水线上的大学生更是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想要有所改变,就需要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避免投机取巧的分数把戏,进行广泛的、深入地、全面的学习,客观看待教育评价体系并淡化分数对于自身行为的影响。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现在,我们强调的是培养“多边形人才”“不规则人才”,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是要有特点、有长处、有不可替代性。所以高校培养理念要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从管理到引导,把握人才培养辩证法,构建起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2.简化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明确大方向
高等教育体系愈发展,牵涉方面愈多,各高校的行政化倾向愈严重。大学生是具有完备心智和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对其过于严苛和繁复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限制他们的发展,所以要适当地放宽对其的管理,简化管理制度,在保障其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他们接触到社会的机会。所以,为了摆脱内卷困境,就要将管理置于教育之中,将大学生亦步亦趋、随波逐流的状态转为开山辟路、固本拓新。
3.完善高校学生评价体系,正视大学生的需求
高校学生内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考评机制的不完善。大部分高校现有的学生评价考查体系多为单一的、可量化的分数评估。实际上,这样单一的评价机制很可能导致“唯分数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完善大学生评价机制,建立起科学的考察体系,就要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设计和考量。不仅是学生的学业知识水平,还有法治意识、思想教育、实践教育、道德教育等全方位地进行考察,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落下。对于如何丰富高校学生考评层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专业能力
由于高校招生人数增加,软硬件设施难以协调,师资力量跟不上,现存很多高校的专业教育有专业涵盖不足、综合能力缺乏的缺陷。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增强其在社会需求中的不可替代性,就要增强他们的学科专业能力。一方面加强课程设置,另一方面要以考评机制的设置来倒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
(2)社会实践能力
“唯分数论”已經被实践证明难以满足现代高校学生发展的需求,所以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考评体系,既要从学生的学业知识方面进行考查,也要兼顾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成就。
要在学业合格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行动中感悟,在行动中成长,丰富其社会阅历,增强其动手能力。通过将社会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评体系中,倒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其的期待和需求。
(3)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全方位全过程增强大学学习观的正确性,使其树立健康的学习竞争意识,正确对待学习竞争,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不断发展完善自身。逐步化解由不正当的学习竞争演化的“内卷”之风,真正做到学习的质的提升,而非无意义的量的无限累加。
项目基金: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202110549021;项目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Q45021002。
参考文献:
[1]夏骏.高等教育内卷化增长探讨[J].教育评论,2012(3):12-14.
[2]赵新亮.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系列——首都高校办学资源的分类比较(2020年)[J].北京教育(高教),2021.08.
[3]夏骏.高等教育内卷化增长探讨[J].教育评论,2012(3):12-14.
[4]苑津山,幸泰杞.“入局与破局”:高校学生内卷参与者的行为逻辑与身心自救[J].高教探索,2021(10):123-128.
[5]黄侨彬,刘桂昌.高校学生工作内卷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9(2):36-1.
[6]刘海峰,李木洲.构建“四位一体”功能互补的教育评价新体系[J].中国考试,2020(9):1-4.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