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之美赋能“精神富裕”
2023-05-30罗昆
罗昆
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共同富裕强调的是“共同”二字,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双满足”的富裕,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的物质富裕正在以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迈向更高质量,而精神富裕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应将目光聚焦到精神文明建设上。执文化之笔,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先进革命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让共同富裕的成色更足、底盘更稳、特色愈显。
以赓续传统、批判继承滋养“精神富裕”的文化基底。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五千年历史长河孕育了独具民族特质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所蕴藏着的“天下为公”“精忠报国”“民为邦本”“知行合一”等思想,熠熠生辉、震古烁今,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的底气所在、自信所在。这种底气和自信闪烁在古老的中国人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中,散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促进共同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共同富裕是人民的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目标追求,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在促进共同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上,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好、弘扬好,讲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用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把融汇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自信激发出来,使共同富裕的精神基底更加牢固。
以开放包容、科学治理提升“精神富裕”的文化实效。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唯一一个延续至今并且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根源就在于中华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在于中华文化能够主动回应时代要求、主动完善自身。回顾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璀璨历程,每当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发生碰撞时,中华文化总能以强大的同化力予以回击,并兼收并蓄使之本土化、中国化。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部分,并随着时代变迁表现出消极反应。因此,对待传统文化须持以科学辩证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继承接纳,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应改造治理。唯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科学治理的决心,才能使中华文化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持续焕发时代魅力,在迈向共同富裕征程上确保人民的文化需求得以真正满足,使“精神富裕”在正确发展方向上行稳致远。
以讲好故事、守正创新突显“精神富裕”的文化价值。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中国人民促进共同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逐梦史,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心路历程,成为讲好共同富裕故事的鲜活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讲好故事”的重要性,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好故事有很多,如传统文化中的孝廉故事、革命文化中的红色故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奋斗故事,如何讲好这些故事,则需要以守正创新的精神在故事的内容上、方法上、情感上下功夫。讲好共同富裕的故事,一方面,要讲好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英雄人物以及成功典型,做好促进共同富裕的舆论工作,引导人民群众为着共同富裕而奋力拼搏。另一方面,要坚持守正创新,以精彩务实的故事内容、丰富多样的故事形式、真情实感的故事情节说服人、引导人、感染人,把共同富裕的故事讲好、讲透,讲出特色、讲出价值。
以修养人性、立德崇学带动“精神富裕”的文明进展。无论是中国古代圣贤还是近代思想巨人,都十分强调“以德立人”。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鲁迅认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恩格斯也强调:“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反映了社会成员素质的高低水准,也是检验共同富裕成效的标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经验,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方向指引。因此,在促进共同富裕、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奋斗路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的修养,弘扬“向善向好”“立德崇学”的良好风气。树立以德行修养、书香礼仪、开放和谐为特征的社会文明形象,以此带动共同富裕的文明进展。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精神富裕”则是这个重大命题中的核心概念。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务必答好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时代考卷”,做好精神富裕的“必答题”。执文化之笔,绘就共同富裕的大好图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从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萃取养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中国人民得享最具中国特色、最有中国灵魂的“精神富裕”。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