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溯流而上的地名

2023-05-30张旻

党的生活·青海 2023年3期
关键词:循化大通县青海地区

张旻

地名是人们对一个地方的最直接的认知,是先民们对居住的地方根据它的地理方位、山川容貌、特产风物、政治含义、历史事件、民俗文化选出一个较为凸显的特征,形成共同约定的语言代号。青海的省市(州)县(区)的行政命名,大体来源于以下五大类。

含有美好政治企望的命名。历史上青海地区的地理位置险要,战事频起,因此古人和前人们对青海地区命名时带有很深的政治、社会、军事及经济涵义,这些行政地名有:西宁市,西陲安宁;贵德县,重视德行;同德县,同服德化;同仁县,各族一视同仁;民和县,各族和睦相处;共和县,五族共和;循化县,互助县,各民族相互帮助;海晏县,河清海晏;兴海县,振兴青海;平安区,源自驿站名,太平安宁;久治县,藏语意为团结;达日县,藏语意为兴旺发达;甘德县,藏语意为安乐祥和。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沿用部分地名,源于这些地名传承中华文化,符合各族人民对安宁、美好生活的期望心理,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根据历史事物的命名。青海地区有悠久、多元的民族历史文化,很多地名中都含有民族变迁、融合、习俗等方面的知识痕迹,此类地名多在乡、村及山川中。大通县,因宋朝时筑的大通城而得名。

根据山水之名延伸的命名。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境内山丘纵横,江河湖泊密布,因此青海先有了山、水名后衍生出行政地名的比较多,这是青海地区地名的一大文化特征。青海省就是以青海湖而得名;湟中区、湟源县就是以湟水得名;乐都区,源自《后汉书》中雒都谷,转借、雅化为乐都。玛多县,就是以黄河(藏语叫玛曲)源头得名;治多县就是以长江(藏语治曲)源头得名;杂多县以澜沧江(澜沧江上游在藏语中叫杂曲)源头得名;玛沁县是以阿尼玛卿山得名;曲麻莱县以取境内有曲麻河和莱央滩而得名。泽库县由泽曲河而得名;门源县以浩门河源头而得名。天峻县,以境内有天峻山而得名;祁连县,因地处祁连山腹地而得名。

根据地质特征的命名。明末大量的蒙古族迁徙至青海地区,蒙古语地名中突显对地区的自然形状、色泽、物候、物产,把这种地名的命名特性也带入了青海:格尔木市,在蒙古语中就是有很多河流的地方;都兰县,蒙古语意为温暖,以该地气候命名;乌兰县,蒙古语意为红色,当以该地区山的颜色命名;德令哈市,蒙古语意为金色的平滩,当以该地区沙漠颜色命名和表达对该地区的美好向往;尖扎县,藏语意为有野兽的地方,以该地区物产命名。

根据地理方位命名。青海的行政地名与地理方位有关的不少:海东、海南、海西、海北四州都是以青海湖地理方位命名。黄南州、河南县就是以处于黄河南岸得名。贵南县因地处历史悠久的贵德县南部而命名,城东、城西、城北、城中四区皆因在西宁市的方位命名。

青海的省市县行政地名自沿用以来比较稳定,像西宁、湟中、乐都、贵德、循化这些地名都有上千年应用史,有个别地名虽然治所驻地有过变动,管辖范围有收缩,但大体不出原有的地域,变动极限也不出今天的青海省,這就是青海省行政地名的稳定性。门源和大通这两个地名都与一条河有关,这条河就是浩门河,也叫大通河,青海本地人叫大(dài)通河。大(dài)通河流经青海的天峻、刚察、海晏、祁连、门源、互助,到甘肃省流经天祝、永登县和红古区,再从青海省民和县境内注入湟水。甘肃省流经区域和青海省民和县人称大(dà)通河。在有大通河这个名字之前这条河叫浩亹水,浩亹原本是汉代金城郡下设的一个县,《汉书?地理志》:“金城郡,县十三:允吾、浩亹、令居、枝阳……”这是史籍中第一次出现浩亹这个地名。浩亹县就是以地形命名的,所辖范围就是大通河下游两岸的峡谷,从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到红古区的海石湾镇,以及享堂峡外面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川口镇地区,浩亹县的治所在今天永登县河桥镇。浩亹最早用于行政地名,浩亹县废置后,这个名字延伸用于河名与山名,《水经注》中就已经有浩亹山、浩亹河:“长宁亭北有养女岭,即浩亹山,西平之北山也。”长宁亭就是今大通县南部地区,这里浩亹山方位明确指的就是达坂山。

大通这个地名,是崇宁2年出现的。《宋史?地理志》:“大通城,旧达南城,崇宁2年收复。”不仅是大通,循化、西宁两个地名也是同一时期出现的,《宋会要辑稿》记载崇宁2年6月发生的事情:“收复湟州。以一公城为循化城,达南城为大通城。”崇宁3年(公元1104年)5月:“以鄯州为西宁州。”达南城是通向河湟地区的要津,改为大通,意为河湟大通,西部边陲安宁,民风循序开化。到了1127年发生靖康之变,宋王室南渡后,无力经营河湟,河湟被金国统治。宋朝对河湟地区进行统治,给今天青海留下了最明显的痕迹就是西宁、循化、大通这三个地名。

1929年,青海省成立。从原大通县析置亹源县,管辖地区就是今天的门源和祁连两县,县城设在浩亹镇(今浩门镇),浩亹这个古县名从河流的下游溯流到上游,变成镇名。亹源取义浩亹河源头,与纳兰性德的诗句“源头落花每流出,亦有浴凫时在亹”不意暗合。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设亹源县。1952年从亹源县中析分出祁连县,大通河上游地区归祁连县管辖。1959年4月,为了方便书写青海省请示国务院将“亹源”改为“门源”,“浩亹”类推改为“浩门”。与唐代颜师古的注解“亹者,水流峡山,岸深若门也”又无意间巧合。1958年,大通县城从城关镇迁移至桥头镇,曾经的大通城坐落在河桥驿,而今天的大通县县城在桥头镇,这是历史变迁中的巧趣。

明末清初大量的蒙古族迁入河西和青海地区,这条河有了一个蒙古名字——乌兰木伦,意为清澈的大河。

浩亹、大通、枝、吉勒曲、乌兰木伦,这些是大通河不同时期,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叫法,说明民族融合、文化融合、语言融合,其实跟河流交汇一样的,支流并入干流也许用的是干流的名字。在多民族居住地区同一个地名在各个民族的语言中叫法不一样,但意思一样,比如青海湖,古代汉语中叫“青海”,藏语叫“措温布”,蒙古语叫“库库诺尔”,都是一个意思青色的海,这就是同义不同音。

大通这个名字从永登县八宝川迁移到门源县,再到今天的大通县;浩亹变为“浩门”,亹源变为“门源”。

各个时期的行政区划和地名命名自有它的道理,在顺流而下的大河边,浩门和大通这两个地名溯流而上,留给我们悠久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大通县地方志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冬燕

猜你喜欢

循化大通县青海地区
大通县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大通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气候变化对循化薄皮核桃生长的影响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林木修枝抚育的技术探讨
青海地区节能日光温室油桃栽培技术
论黄河沿岸高海拔循化红线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如何用不等臂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循化地区经济发展
青海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与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