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北漳:来一场“抗战演练”
2023-05-30武竹青
武竹青
下北漳村被称作是太行山抗战文化的练兵场。1938年至1940年,鲁迅艺术学校、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晋东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国总会、中苏文化协会晋东南分会先后在这里成立或迁来该村,并长期在村里驻扎。鲁艺实验剧团、鲁艺木刻工作团、鲁艺文工团、作家战地访问团等抗日救国文化组织和爱国文化宣传团体曾长期在此活动。《文化哨》《文动》和《鲁艺校刊》等多种重要刊物在此编印出版,《新华日报》(华北版)的美编和美术副刊刻画编辑工作,都主要由驻在这里的美术家们完成……下北漳村堪称“华北抗战前沿的文化中心”。
行走在長治下北漳村,处处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当年,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来到下北漳村,用饱蘸爱国热情的笔,创作出大量的文章、舞台剧以及木刻作品,在这片热土上唤醒劳苦大众的抗日激情,凝聚起强大的抗日力量。
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前方鲁艺)于1940年1月1日在武乡县下北漳村正式成立,学校归中共中央北方局与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双重领导,设立有校务委员会、教务处、总务处和党支部等机构,下设三个系: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
2021年8月,前方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展示前方鲁艺师生和其他抗战文化团体在此进行的文化抗战运动,以及抗战期间创作的兼具革命精神与文学艺术价值的各类文化作品。
“我们是抗日的战士,用艺术做我们的武器……”五一将至,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下北漳村迎来一拨又一拨远方的客人。村民们在村口集合,排列整齐,身着八路军服饰,齐声合唱《鲁艺校歌》。在不远处,几位村民表演起情景剧《逃难歌》,“逃难上了路,娃娃抱在怀,哭了一声好牺惶呀……饿死俺的孩”,歌声凄婉,听者心碎,把在场的人们带回到战争年代。
据了解,表演的文艺队就是下北漳村新成立的老房东艺术团,他们已经走出下北漳村演出了好几场,2022年还赴沈阳参加了鲁艺联谊活动。下北漳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