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捕手

2023-05-30张绮敏

大学生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卢噪音听众

张绮敏

采集声音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为了收集贴近自然的声音,陈文中在玉龙雪山山脚下一住就是数天。每个下雨或起了微风的清晨,他都会在山脚下找一条没有人和车经过的小路,用两米长的铁杆拴好套着防风罩的3D麦克风,并把它立在云杉林中。然后,陈文中从车里拿出一个小凳子,坐在一旁,用耳机监听麦克风的收音状况。

80后的陈文中是一个白噪音APP的开发者。两年前,他离开了互联网产品研发的岗位,在深圳开了一家制作白噪音的工作室。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监听耳机,第一次去云南苍山采集声音的时候,陈文中忙活了好几天,回到工作室才发现,自己采集回来的不过是一些气流的杂音。

现在,陈文中已经能凭声音分辨雨水是打在石阶上还是屋檐上。尽管他的APP尚未开始盈利,但陈文中对现在的状态感到满意。他想用自己10多年来掌握的技术,搬运大自然的声音,实现“时间和声音的自由”。

“耳朵经济”

耳机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地铁上听书、睡前听音乐……不少上班族生活中的许多环节,都与“耳朵”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耳朵经济”带火了许多新的音频类型,白噪音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人们普遍把能带来舒适感的背景噪音称为“白噪音”。这些令听者感到酥麻的白噪音,例如风吹过树梢或者雨点轻敲窗沿的声音,也被称为ASMR(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即“自发性直觉高潮”或“颅内高潮”。美国西北大学研究表明,这些低频且柔和的声音更能增加人们深层睡眠的时间。

在助眠功能之外,当代人还普遍将白噪音作为日常使用的“环境音”播放。在海内外的各大视频平台上,有许多账号会不间断地直播环境音,受众颇为广泛。

浙江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王婧表示,人们在进行繁重工作任务,或长时间待在接近无声或单一声音的环境时,可能会感到焦虑。而选择背景音就如调节室内温度,能够更好地将自己代入其他环境,从而抵消现实环境中其他不规则的噪音,达到舒缓情绪的效果。

部分白噪音制作者还会为声音配上视觉画面,以增加听众的代入感。厦门大学和同济大学的Bilibili官方账号都曾推出以图书馆为背景的白噪音视频,高考生或考研生伴着视频里图书馆的翻书声埋头学习,偶尔抬头看看视频中同样奋笔疾书的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除了现实环境的白噪音,著名影视作品中的背景音也受到听众追捧。就读电影系的白噪音创作者小卢,曾把电影场景混剪成ASMR,通过串联电影《哈利·波特》里蒸汽火车的鸣笛声和羽毛笔划过羊毛纸的声音,让屏幕前的“麻瓜”也能乘上开往霍格沃茨的火车,或是和哈利·波特一起伏案读书,沉浸在魔法世界里。

听觉里的东方世界

国外白噪音原创者往往倾向于选取能让观众引起共鸣的影视作品,例如《哈利·波特》《破产姐妹》等。而陈文中和小卢等国内创作者,正在打造更适合国内听众的作品,其中以融入古风元素的白噪音视频最为典型。

小卢在Bilibili的情景助眠频道,上传了《甄嬛传》系列白噪音视频,最高观看量涨到了5位数。她的第一支《甄嬛传》视频制作于2021年11月。她下载了原剧,摘取剧中碎玉轩的场景,将甄嬛晨起漱口梳妆、午间飘雨、晚上鸟鸣时甄嬛抚琴等声音串联成了一支长达40分钟的视频。随着播放量稳步上升,小卢应观众要求,把视频时长延长至1个小时,并额外制作了另一个含有人声的版本。

如今,小卢开始考虑新的中国风题材,“真实感”是她下一阶段所追求的目标。有人建议她用《武林外传》和《如懿传》进行二次创作,但她却更喜欢剧集《红楼梦》。她认为《红楼梦》更能还原古人生活,在声音上更适合体现中华元素。最近,小卢正在读《沈从文说文物》,想“看看学者怎么研究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把什么串成环境音会真实一点”。

独立摄影师王焯予在杭州老城区长大。透过家里的窗,王焯予能看到远处的城隍阁,听到密集的鸟叫和游客用力敲钟的声音。他希望通过采集环境音,来复刻这座城市的氛围。

戴着监听耳机,举着专业收音设备,王焯予一有时间便穿行在杭州的各条巷子里,边听边记录专属于这座城市的独有声音。雨水拍在伞上的声音、汽车碾压路面的声音……这些都是低频率的杂音,难以通过后期清除,所以一旦有人或者汽车靠近,王焯予就会立刻暂停录制。

王焯予的代表作是在净慈寺录制的“南屏晚钟”,在Bilibili上拥有高达70万的播放量。他发现,除了雨声和雷声这些典型的白噪音,人们也喜欢听大钟和木鱼敲击的声音,只因“闭上眼睛也能听出是东方的味道”。

陈文中偏爱鸟鸣。广东惠州的一片稻田,风吹过稻浪,飘来的香味加上布谷鸟的鸣叫,让他不禁想起小时候的生活。国内创作者们渐渐发现,最能引起共情的作品往往来自身边习以为常的环境。当他們拿起麦克风的时候,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元素,早已构成他们想象中的“东方味道”。

觅音之旅上的困局

与巨大的观看量相悖的是白噪音创作者盈利的困难。白噪音作品“纯净”的特点,使得创作者很难在直播中间插入广告以获取盈利。

为了盈利,国外的创作者往往选择将用户引流到其他付费音频平台,这些平台的盈利渠道往往已较为稳定,头部团队能赚取上百万美金。但国内的创作者找不到如此稳定的收入来源。主打古风原创白噪音的小C说:“一个月能有三四块?聊胜于无吧。”同样,陈文中虽然能把一部分观众从Bilibili引流到自己开发的App上,但依然无法盈利。

白噪音创作者还需要面对的是,受众对其作品原创过程的误解。王焯予的作品就曾被Bilibili评定为“低质内容”,并建议他在日后增加原创度。

白噪音作品本身介于音乐区和生活区作品之间,而平台无一例外地把白噪音原创者的作品划分到后者。尽管采集、制作的过程常常耗费了创作者大量的心血,持续1小时以上、声效不断重复的白噪音视频,依然很容易被界定为低质量和非原创作品。

创新是另一个难题。随着白噪音制作者不断增多,听众的选择也更为广泛,原创者想要拥有一批忠实粉丝并不容易。视频的浏览量时常上万,频道订阅量却寥寥无几,为了保住听众的回头率,这些创作者开始寻求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

小卢尝试在视频的评论区标记每段声音变化的时间点,以方便听众跳转;陈文中则在APP里加入了定时关闭声音的功能,以便让听众在午休时使用;王焯予曾邀请配音员在白噪音的基础上录制台词,这个作品虽然没有获得像“南屏晚钟”视频那样的高浏览量,他仍然为自己的创作感到自豪。

尽管现状并不乐观,创作者们依然继续着“觅音之旅”。

小众与生活良药

白噪音及其创作者,往往是小众且隐形的。现实中的大部分人,甚至连创作者的亲友,都不知道什么是白噪音。更多的普通听众,则是随手搜到、听过就忘,甚至认为这种作品“没有内涵可言”,更不会记得创作者的名字。

但这些白噪音配合视觉体验,却往往能勾勒出人们心中的一片净土。另一方面,存在感低并不代表白噪音没有陪伴感。白噪音借助画面和直播功能,成为不少人的助眠工具或读书伙伴,甚至逐渐演变成心理疏导的渠道。

陈文中通过后台记录发现,他的APP使用人数通常会在午夜两三点飙到最高。这意味着熬夜或失眠的人,希望寻求白噪音的“安慰”。陈文中说,自己就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他希望将自己亲耳听见的美好声音录制下来,并让更多人听到。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小卢噪音听众
温柔的力量
噪音,总是有噪音!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无法逃避的噪音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爱是回家最好的理由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