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问题多应加强绩效评估
2023-05-30苏素红
苏素红
高校财政专项绩效管理的背景及意义
绩效管理起源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项目管理。绩效管理通过员工发展与公司目标的一致性,建立明确的目标,采取措施实现目标,提高员工的绩效,进而使公司目标得到实现。借鉴公司绩效管理办法和模式,绩效管理在新公共管理运动改革浪潮中成为建立政府运营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在教育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的规范化管理问题,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问题也渐渐走入学者们的研究范围。
对高校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和研究是从西方国家开始起步的。早从1980年开始,就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通过全面系统的绩效考评指标制度对高校的教学工作实行量化的测评,通过对大学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来为国家制定教育政策、决定财政支出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现状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地位 高校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由政府财政及其他部门下达,是除年初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拨付的用于经常性投入之外,用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资金。以H校为例,其专项资金包括:中央拨付的专项经费,如中央奖补专项资金、中央支持地方发展专项等;地方财政拨付资金,如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 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奖补资金、教育发展专项如“新强师工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等。
目前,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呈现递增的趋势且占比较重,成为各高校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财政资金成为各高校需重视的问题。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 一是预算管理不科学,注重申请却缺少整体绩效考虑。总体上看,各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资金需求部门没有科学、完整、量化的指标体系。很多项目申请时填报预算随意性强,细化程度未经可行性论证或科学的预算,或只是预算粗略,常常在项目刚执行就需调整支出细项,项目论证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不足。各资金使用部门申请资金目标没有全局数据参考,缺乏与全局达成一致发力的目标,最终可能与学校本年度或是阶段性的计划相异。
二是专项项目执行进度慢,年初资金到位率低。财政拨款专项指标往往不在部门预算编制时下达,上年结转资金一般是在三、四月份才下达,从拨付到支出时间较为仓促。政府采购程序复杂,各高校内部规定的程序繁琐,往往从项目启动采购程序、执行(执行期间可能碰到的如废标需重新招标等各类问题),到签订合同、支付款项耗费较长时间,这些都限制了财政专项资金支付的及时性。前几年常有学校在年底为了加快支出进度,或仓促采购暂不需要的物品,或超范围使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支付,或未经核定就采购用途不合规的产品,既违反了会计制度的相关原则,也使财政专项资金未能体现出应有的效益。
三是绩效考核没有统一的考核指标,考核结果对下次资金分配没影响,尚未形成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等。虽然学校及上级部门制定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但在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一体化方面普遍缺乏系统的制度体系。由于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支持的业务差别较大,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时,目前还没有办法建立长效的、规范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操作制度,不能因地制宜制定细化的考评办法,没有精细与科学的管理,绩效评价滞后,且评而不用,使激励和问责难以有效實施。
如H校,《H校-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H〔2016〕4号)制发后,该专项自2018年后未收到相关专项资金,制度的适用范围较小,无法形成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对策建议
建立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 从单位层面强化专项资金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不断提升管理部门领导责任意识,建立从领导者到工作人员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工作的绩效管理机制。
构建较全面的信息系统,依托系统化思维整合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加快构建完善规范的制度建设,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在信息系统嵌入管理规则,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下“制度+技术”的管理机制,制定绩效管理从规划、决策到实施与监督的操作系统,对项目执行全过程监控,按规章制度执行,做到有章可循。
制定各部门达成共识的制度后,执行部门也应具备各个程序相关的知识和专业水平,严格执行并贯彻落实各个流程的规定。
健全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监督约束机制有效执行。
通过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减少决策、实施及监管的漏洞和差错,按规定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循环改进,逐步实现简程序、低成本、高效率、提服务的目标。
重视绩效评价结果 只有执行完成有评估,评估结果有运用,及时将学校师生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反馈统计归类,对专项资金按照信息系统管理进行绩效评价,按规定将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布,循环利用绩效评价结果推进项目管理的良性发展。
例如H校针对项目支出进度缓慢提出的解决方案:一、各职能部门督促项目负责人加快支出进度,并报送本年度专项资金支出计划,形成台账,落实责任;二、每月在校园网上公布各专项资金支出情况;三、继续采取回收措施,即对于连续两年未用完的专项资金将收回学校统筹;四、财务处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进度情况,分别呈送学校领导分管或联系的单位,请有关领导加强对有关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支出的指导和督促。这些措施的严格执行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财政指标结转效果显著。
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预算和部门、学校的绩效考核指标,使其与项目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的奖惩挂钩,采用因素法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阶段下达的预算款项拨付进行比例挂钩。按每季度实际支出进度与自然月进度相差的百分比和被财政收回资金额度,等额扣减或增加下一阶段的预算。如资金支出进度快的,下次分配资金可以按增加的比例增加资金拨付,并在人事部门设立用于绩效评价的奖惩收支项目,按完成率给予奖励,有奖有惩,更好地形成激励约束并使其良性循环。
例如将“提高毛入学率专项资金”执行进度纳入考核范围。如果财政下达1200万元指标,每个月应支出的进度是100万元。第三个月的进度是25%,如实际支出是10%,则低于自然月进度15%;如实际支出是26%,则比自然月进度高1%。在实际考核中,计算出项目实际支出进度,与自然月进度相比,如低1个百分点扣1分,每个季度最高扣8分;如高1个百分点,则奖励1分,每季度最高可加8分。项目资金被学校收回统筹的,每被收回5万元减3分;被财政部门收回的,每被收回10万元减8分。
由于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如能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嵌入信息系统,将相关规则在学校各部门公布并征求意见后设定在系统中,将大大地方便管理和计分的错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的推进,主要是在于评估是否能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如能科学建立信息系统,使各专项资金有效地进行绩效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对被评估者绩效进行评估,并作为被评估者职务任免、奖惩、各项待遇制定的依据,将大大促进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评价的有效实施,也将使专项资金的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相应提升。正如卡罗尔·H.韦斯所说:“根据项目结果的客观信息,在预算分配及项目规划上就可以做出明智的决策,产生好结果的项目会扩展,而那些表现不好的项目则会被抛弃或进行大幅度修改”。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