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产教融合重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23-05-30曹巍魏李翎洁李小文

中国商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财会胜任财务会计

曹巍魏 李翎洁 李小文

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兴起,会计领域也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大智移云”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基础核算岗位将被大量裁减,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成为本科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的转型方向之一。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效能。以深入实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抓手,积极推动企业和其他单位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会計工作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推进管理会计在加速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有效实施经营战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相关人才培养,使人才供给滞后于人才需求,导致财会人才出现结构性失衡。

当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专业课程体系难以匹配管理会计人才岗位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意识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从传统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但在课程体系重构方面仍显滞后,并没有对接管理会计职业岗位胜任力标准,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理论课程模块中,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会计等传统核算型课程仍占很大比重,而培养对接“大智移云”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课程占比相对偏低,新兴技术类课程如会计大数据基础、Python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流程管理与设计、财务共享业务处理等课程开设不足或从未开设;

其次,实践课程模块中,校内实训课程所依依托的教学硬件和软件都偏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类实训平台较少。即使有管理会计实训平台,但是平台内容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仍有很大差距,最终导致实践课程或以核算技能培养为主,或流于形式,无法匹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另外,课程体系构建时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忽略了对财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管理会计人才非常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如一般商业知识、不同商业模式的理解、市场意识与观念、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的培养缺乏相应课程支撑,使得财会专业学生的管理会计岗位胜任力不足。

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能力培养目标 首先,目前本科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虽有变化,高校教师也在不断探索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但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讲授仍为主导,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学习者,在课堂上主要是听取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下课程知识目标达成度较高,但是管理会计人才所需要的,如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目标的达成度则受到限制。

其次,作为解决课时不足的方式之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用有限。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不需要学习财务会计的相应知识,掌握相应的能力,相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相互融通的。所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就要处理好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有限的课时约束下,现有会计人才培养还是偏向财务会计,教学学时的安排也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使得管理会计类、新兴技术类课程课时被压缩。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相结合,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边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能够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有利于重构课程体系,增加管理会计类、新兴技术类课程学时,但是目前这一教学模式在本科高校使用不够充分,课堂教学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

师资队伍胜任力不足 目前,大多数本科高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校的应届毕业硕士生、博士生,本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相对“大智移云”、产教融合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需求存在胜任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师多是从高校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应聘,缺乏企业财务尤其是管理会计岗位相关从业经验,从而导致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不足,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仍滞后于目前的人才培养要求;二是“大智移云”等新技术有关的知识有所缺乏,从而导致复合专业知识胜任力不足。目前财会专业的教师专业背景相对单一,主要以财会类专业为主,不具备“大智移云”新兴技术专业背景,无法胜任会计大数据基础、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财务共享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也是此类课程开设不足或未开设的原因之一。

产教融合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产教融合为路径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作为人才供给方,需要立足于需求方的需求,立足岗位胜任力,培养专业人才。“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对财会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科高校应以人才需求-岗位胜任力-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作为逻辑主线,利用岗位胜任力模型作为桥梁,展开财会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本科高校应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路径,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时,面向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财务岗位工作人员深度调研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包括专业课、综合素质课等的课程体系,从而适应“大智移云”背景下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不同于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定位,管理会计人才的目标是能够对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等职能,学生不再是遵循会计准则对业务进行处理,而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预测,更强调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高阶能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实现以上能力培养目标,为此需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匹配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以学生“探索性”学习为主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借助雨课堂、课堂派、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智慧工具,尝试项目式教学、情景式学习、互动型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以此实现课程的能力目标。

其实,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用不足的问题,各本科院校应从上至下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中国慕课(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超星尔雅等慕课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借助慕课平台,帮助学生解决传统财务会计课程的基础知识、基础概念,课堂上则更多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注重能力的培养,从而减少财务会计类课程的教学学时,增加管理会计类、新兴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学时。

最后,加快第二课堂建设,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岗课训赛证”有效融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一方面使学生可以接触各类本校未购买的实训平台,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在比赛的竞争环境下,基于竞赛平台的比赛项目,学生需要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决策。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在竞赛中脱颖而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高阶能力得以提高。

解决教师专业胜任力不足问题 为解决专业教师实践胜任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依托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学校层面由上至下贯彻实施“送出去、请进来”双管齐下的师资队伍培养路径。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行业内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作为企业导师进入学校任兼职教师授课;另一方面,组织校内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长时間的挂职锻炼。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以上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实施,学校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相关的实施、激励、考核、职称评定等制度,提供相应制度保障。

首先,聘用企业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企业导师担任兼职任课教师,这一方案的实施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学校的课酬对这类教师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二是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这类教师很难做到每周在固定的时间进校授课,使企业导师聘任存在一定难度。为此,需要建立灵活的教师聘任制度,对这部分教师的聘任可以采用双导师制,即对一门课程的教学,任课教师由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结合,校内教师完成一部分基础内容的教学和日常管理,校外教师对部分内容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侧重于结合企业的实例,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进行指导。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互动课堂,进行线上授课。

其次,为了调动教师“走出去”的积极性,针对“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在职称评定中增加对教师挂职锻炼的要求。教师需要有一定时长的企业挂职锻炼,学校对挂职锻炼进行工作量认定并进行成果认定,以保证挂职锻炼的实效。

为解决教师复合专业知识胜任力不足的问题,学校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一方面学校在引进教师时,招聘具有新兴技术+财会的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现有教师通过培训方式,构建其复合专业背景,鼓励教师完成相关新兴技术的学习,参加业财融合、财务共享、财务大数据、区块链技术、UiPath、Python、Power BI等平台软件的学习培训,从而打造一支能胜任“数智时代”变化的专业师资队伍。

作者单位:昆明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财会胜任财务会计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