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森林药材如何“点林成金”
2023-05-30黄萌
黄萌
编者按:森林药材,是指自然生长或人工种植在森林中,具有特殊化学成分,能产生特别的生理作用,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全部或部分植株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近年来,随着国家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林下经济被纳入了重要议程,森林药材作为林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蓬勃的发展势头。发展森林药材有利于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增加林农收入,可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目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森林药材与食品研究所负责人、研究员邓绍勇长期从事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药材良种选育及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他介绍,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发展林下产品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发展森林药材既可以促进“生态美、百姓富”,也是满足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保障中药材安全的有力措施。近几年,森林药材种植还成为江西、云南、四川等地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前不久,就人们密切关注的森林药材相关热点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邓绍勇。下面,就跟随记者一起来揭秘在天然氧吧森林中孕育的财富精灵——森林药材到底是如何“点林成金”的吧!
记者:邓研究员,您好!据了解,您长期从事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工作。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状况,好吗?
邓绍勇:根据已公布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数据,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进行统计,野生资源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以上。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近6000万亩,栽培品种200多个。江西省现有记录的野生高等植物6337种,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初步估计,江西省分布有3000多种中药材资源,其中野生植物药材资源2840余种。
记者: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森林药材是中药材的重要来源,发展林下药材种植除了可以满足中医药发展需要之外,还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邓绍勇:(1)发展林下药材种植,既不占用耕地,也不会毁坏林地,通过充分利用林下立地、林荫空间,还能促进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林副产品的生产量,促进林农增收。(2)与传统的大田种植中药材方式相比,林下种植中药材可节省耕地资源,降低种植成本。具体体现在:①同等面积的林地租金要远远低于耕地租金;②林下杂草、病虫害相对更少,可减少肥料、农药的使用量,种植喜阴的中药材品种,还可以节约遮阴等设施、设备的投入成本;③森林优质的自然环境条件更有利于生产出品质好的绿色生态产品。(3)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可提高林地经营的综合效益。林下经营可以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有效提高林木材积生长量,提高林木收益。(4)合理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可以较好地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
记者:绿色是多彩江西的底色,江西森林资源丰富。那么,江西省在发展森林药材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
邓绍勇:江西省发展森林药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有利好的地方政策。近年来,江西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资产化,使生态优势能够转化成为经济优势,江西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提出重点发展森林药材等林下经济产业。二是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江西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72.0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2%;活立木總蓄积量4453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3.1%。在耕地紧张的大背景下,利用林荫空间发展中药材种植有着广阔的前景。三是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江西是中药材种植的道地产区之一,有很多优质的道地中药材品种,也有丰富的中药材种植经验。
记者: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种植中药材的农户也越来越多。请问,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哪些?适合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又有哪些?
邓绍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共收载中药材品种616个,其中家种品种近300个。下面,我以江西省为例展开谈谈。江西省中药材种植面积逾100万亩,其中道地药材、特色药材和珍稀中药材面积约70万亩,品种达70余个。江西省道地中药材品种有枳壳、栀子、车前子、吴茱萸、香薷、白花蛇舌草、百合、粉防己、前胡、蔓荆子、莲等。2020年2月,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市场监管局、药监局联合公布了江西省中药材“赣十味”“赣食十味”名单,确定“赣十味”品种为:枳壳、车前子、江栀子、吴茱萸(中花)、信前胡、江香薷、蔓荆子、艾、泽泻、天然冰片(龙脑樟);“赣食十味”品种为:白莲、粉葛、芡实、百合、泰和乌鸡、陈皮(樟头红)、铁皮石斛、覆盆子、黄精(多花黄精)、瓜蒌(吊瓜子)。
江西省森林药材产业重点发展品种有52个。其中:木本森林药材品种22个,包括杜仲、厚朴、黄檗、枳壳、吴茱萸、青钱柳、芳樟、龙脑樟、无患子、山苍子、栀子、金银花(含山银花)、掌叶覆盆子、山蜡梅、蔓荆子、金樱子、木通、岗梅、迷迭香、土茯苓、山香圆、草珊瑚;草本森林药材品种(含菌类种)30个,包括粉防己、白术、射干、玉竹、平卧菊三七、灵芝、千斤拔、天门冬、虎杖、何首乌、白芷、桔梗、艾草、前胡、三叶青、铁皮石斛、绞股蓝、白及、黄精、七叶一枝花、石菖蒲、杏香兔儿风、太子参、车前子、颠茄、郁金、瓜子金、麦冬、金线莲、茯苓。
适宜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黄精、玉竹、山香圆、草珊瑚、三叶青、铁皮石斛、绞股蓝、白及、七叶一枝花、石菖蒲、杏香兔儿风、麦冬、金线莲、茯苓、黄连、竹节人参等。
记者: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鼓励人们发展森林药材。请问,药农在发展森林药材时主要应该注意什么?
邓绍勇:《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要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此外,《江西省林业局关于调整森林药材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中明确,对上述提到的江西省重点发展的52个中药材品种给予种植补助。其中,对多年生草本类品种每亩补助400元,对一年生草本类品种每亩补助200元,木本类品种补助标准为每亩500元。可见,从中央到地方均鼓励发展森林药材,森林药材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不过,为了使森林药材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药农在发展森林药材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学支撑”的原则,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主要是指应做好品种选择和技术管理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是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品种。首先,在发展森林药材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在选择中药材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缺口较大、精深加工前景较好的品种,不要盲目跟风发展。同时,应遵循道地性原则,以选择道地、特色森林药材品种为主,切忌盲目引种外来品种。此外,还应选择《中国药典》上限定的基源植物。其次,要充分考虑适生区的限制。在选择中药材品种时,要充分考虑适生区对其生长的限制。具体包括:维度带的限制,如白芍只适合在赣北少数地方种植,猴耳环只适合在赣南少部分地方种植;海拔的限制,如竹节人参、黄连需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种植;立地条件的限制,如芡实、泽泻需水生环境,石菖蒲需湿生环境,夏天无、半夏、蔓荆子等则适合在沙壤土上种植。
另一方面是采取合适的配套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学问很深,不同中药材的种植要求不同。其主要包括基地选择、整地方式、水肥管理措施、整形修剪要點、病虫草害防治方法等方面。药农在种植森林药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向有经验的种植大户、技术人员请教,更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总结经验。
记者:“药材好,药才好。”保障中药材安全有助于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有序发展。那么,针对中药材出现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等问题,在生产中该如何有效避免?
邓绍勇: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等问题一直是中药被“诟病”的症结之一,这些问题让“普济众生”的中药材不再“地道”,药效降低。
要想保障中药材安全,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中药材种植户、种植企业在种植中药材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家质量标准,进行科学管理。《中国森林药材及其产品评定技术规范》(2020年发布)中对森林药材的产地环境评定、种植采集及加工工艺的评定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中国药典》在通用技术要求中对植物类药材33种禁用农药限量做出了规定(不得超过定量限)。其中:定量限0.2毫克/公斤残留物的农药为三氯杀螨醇;定量限0.1毫克/公斤残留物的农药有六六六、滴滴涕、涕灭威;定量限0.05毫克/公斤残留物的农药有甲胺磷、磷胺、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蝇毒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克百威、水胺硫磷、硫丹;定量限0.03毫克/公斤残留物的农药有久效磷、硫环磷、甲基硫环磷;定量限0.02毫克/公斤残留物的农药有甲基对硫磷、对硫磷、杀虫脒、苯线磷、地虫硫磷、硫线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灭线磷、氟虫腈;定量限0.01毫克/公斤残留物的农药为氯唑磷。另外,《中国药典》规定中药材及饮片(植物类)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为铜不得超过20毫克/公斤,铅不得超过5毫克/公斤,砷不得超过2毫克/公斤,镉不得超过1毫克/公斤,汞不得超过0.2毫克/公斤。
落实到具体的森林药材种植过程中,药农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1)选择生态环境好的地方种植森林药材,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生长环境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相关标准。(2)确保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病虫草害以绿色防治为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杜绝使用上述33种禁用农药。(3)尽量选择施用环保肥料,以施用绿色有机肥为主,杜绝施用容易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禽畜粪肥。
记者: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好,实现丰产又丰收,才是真正的产业兴旺。中药材市场行情波动比较大,药农种植风险相对较高。您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范相关风险呢?
邓绍勇: 第一,购买种植保险。很多中药材种植技术有难度,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精细化管理,存在技术风险。同时,林下种植药材受干旱、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存在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针对这类情况,除了提前采取一些技术预防措施外,购买种植保险是一种较好的抵御风险的手段。江西中药材地方特色保险险种试点工作已于2021年5月全面铺开,71种中药材被纳入了保险范围。第二,保证中药材的品质,以销定产。中药材和其他农产品一样,也存在较大的滞销风险,药农除了提前准备好产地初加工、储存条件之外,采用订单农业的做法有利于解决中药材产品滞销问题。在保证品质上,可以通过推行“定制药园”的建设工作来实现。截至目前,江西省共确定了44家 “定制药园”建设单位。“定制药园”的建设进一步规范了中药材的种植,对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标准化、体系化、集聚化”,从而更好地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事物的发展往往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森林药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
邓绍勇:一是缺乏良种。主要表现在生产用种来源复杂,良莠不齐,一些传统栽培的大宗中药材良种选育工作严重滞后,未建立良种繁育基地,还有很多中药材品种是直接采挖野生植株作为种苗,产量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如黄精、岗梅等。二是很多中药材繁育栽培关键技术未突破。一些市场行情较好的中药材往往以野生来源为主,其种苗繁育和规模化种植技术问题尚未解决。而随着这些中药材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甚至枯竭,其价格往往水涨船高,如鹿茸草等。三是缺少总体布局和规划。中药材种植单纯依靠市场进行调节,加上药农在选择中药材品种时往往盲目跟风,这助推了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极大地打击了药农发展森林药材的积极性。四是劳动力、运输等成本较高。山区发展森林药材不便于机械操作,偏远地区交通也往往不便利,整地、栽植、抚育管理成本较高。
记者:众所周知,发展森林药材是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的有力举措。对于促进森林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您有什么建议吗?
邓绍勇:第一,开展中药材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森林药材。第二,开展中药材资源收集和良种选育工作。建立高效完善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深度发掘优质种质资源,选育出具有产量高、品质佳、适宜机械化种植等目标性状的中药材良种。第三,研发适宜山地、林下使用的中药材轻便机械。开发各类可“轻便上山”的,且适合耕种、植保、采摘等重点环节使用的小型机械设备。第四,加强对森林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选择区域特色森林药材,系统构建生态种植模式,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普及生态种植理念,加大示范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