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学习在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30王驰李珊珊姚红兵

成才之路 2023年3期

王驰 李珊珊 姚红兵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移动学习模式与现代学徒制有机融合,可以显著提升职业型人才培养的效果。文章从移动学习模式与现代学徒制概述、移动学习模式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融合的重要性、移动学习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融合的基础保障、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环节引入移动学习设备的具体策略四方面,对移动学习在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移动学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3-0001-04

基金项目: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校本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政府引导、生企互选产教城式现代学徒制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gyj202120);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校本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SEEE体验式教学的技能实训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gyj202113);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新时代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项目编号:ygyj20211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产教城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四创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D/2021/03/109)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实用型人才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明显提升。现代学徒制在职业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作用,将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模式有机融合,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引入移动学习模式,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与课程教学体系,能助力职业教育改革。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移动学习在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移动学习模式与现代学徒制概述

移动学习模式是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汇集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大数据技术、云资源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能确保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学习时间与学习地点,创新学习形式,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可带给学生全新的交互式、体验式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习惯。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其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职校学生、职业教育、合作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移动学习模式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融合的重要性

1.有助于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搭建完善的无线校园网络,为移动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与技术支持。微课教学法、慕课教学法以及互联网资源合理应用于职业型人才培养环节,可以将抽象性知识以更加简洁、更加明了、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确保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移动设备完成线上自主学习,合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

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国内高职院校纷纷构建互联网教学平台,在平台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字化资源,并且设置在线学习版块、在线测试版块、互动交流版块,这些都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以PC架构为基础的信息化学习模式与信息化资源,难以实现移动化学习,无法完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而现代学徒制则需要弹性学徒制作为支撑,更加强调工学结合育人与校企合作育人,学生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在校企之间开展交替式学习,因此教学模式固定、教学场所固定、教学资源固定,不仅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且无法满足现代学徒制弹性学习的要求。而将移动学习设备应用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环节中,以移动智能设备与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开展移动交互式学习可谓是“势在必行”,能够满足职业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

3.学徒制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总体来说,学徒制学生普遍具备以下显著特征。首先,学徒制学生通常来自统招、自主招生以及对口招生等,招生形式具备多样化特征,因此相较于研究型院校学生,学徒制学生生源结构具备多样性特征与复杂性特征,生生之间差异性较大,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其次,部分学徒制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与交流。一些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及个性特点做出调整,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从目前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来看,建设移动学习平台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线上学习资源,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弹性学习需求。这样,学生可以借助移动学习平台完成趣味性学习,形成良好的探索欲望与学习习惯,以更加良好的学习状态迎接挑战,顺利完成自主學习任务、课中互动任务、课后拓展任务。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选择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打造互动式教学平台。

4.有助于构建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在职业型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优势与作用并未完全发挥,主要是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考核机制,无法有效反馈出人才培养工作现存的问题,也无法结合问题进行相应的优化,导致现代学徒制不能与时俱进,更不能结合市场用人需求的转变以及学徒制学生发展需求转变而做出调整。而高职院校合理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更加完善的移动学习平台,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作用,保证考核工作的精准性与时效性,从而构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操作性更强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这样,能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需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移动学习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融合的基础保障

为确保现代学徒制在职业型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优势与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高职院校要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做出优化与调整。而移动学习模式可以满足现代学徒制改革这一需求,构建更加完善的线上自主学习环境与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开发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移动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线上学习模式。

1.开发数字化教学材料

众所周知,教学材料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核心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素材。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教学材料内容单一、枯燥乏味,难以满足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多元化发展需求。因此,校企双方应加大力度,打造符合信息化时代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的立体化教材、数字化教材。相较于电子书籍与纸质教材,数字化教材与立体化教材汇集云服务领域、移动学习领域以及数字出版领域牵引性技术,结合生动化学习、移动化学习、交互式学习、趣味性学习的实际需求,对传统教学材料内容开展科学解构,并且结合交互方式对教学材料内容展开信息重组与信息整合,将富有趣味性、生动性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讲解视频、原理呈现动画视频、图片信息及科普性内容融入教学材料中,以确保数字化教学内容具备形象性特征、动态化特征以及情景化特征,为现代学徒制学生提供更加精致、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学习素材,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与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精准助力与支持。

2.打造线上交互式平台

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环节要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与信息技术,打造交互式线上学习平台,确保校园内与学生所处的工作场区可以实现移动互联网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加大云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如打造蓝墨云班课移动学习平台。除此之外,还应配备移动学习所需的充电设备、无线投影设备、无线键盘等,必要时可以打造多媒体教室,构建移动式交互式教学平台,以满足不同类型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

3.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除了打造线上交互式学习平台与提供数字化教学材料之外,高职院校还应针对网络课程教学、慕课教学、微课教学开展教学资源开发工作。首先,校企双方合作开发互联网课程,并将现有教学资源、精品课程转化为可以实现信息化共享的数字化格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课程开发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因重复开发而增加的开发成本。其次,将优秀教师教学视频上传至互联网教学平台,供有需求或者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讨论等。再次,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微课教学资源。如高职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负责开发互联网教学资源、慕课教学资源与微课教学资源,搭配多元化教学方式,不断完善、不断修订课程教学资源,确保微课内容与慕课内容具备应用性特征、岗位性特征与职业性特征,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

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环节引入移动学习设备的具体策略

1.创建移动教学课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重要参与者,应当明确移动教学设备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更加高效的移动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凸显移动学习的优势与价值。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全体学生下载互联网线上学习软件,以便统一开展线上教学,在线上与学生展开密切的互动与交流,掌握学生的共性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保证教学活动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2.科学开展线上自主学习

职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讲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通常会设置入门型课程,学习难度相对较低,主要负责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学习。为此,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传文字资源、图片资源、语音资源与视频资源,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与课程特点,设置课前预习目标与自主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观看自主学习资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教学环节,教师同样可以适当增设在线测试、在线答疑、在线讨论、在线合作、问卷调查、头脑风暴活动以及在线作业小组任务,结合互联网平台优势,精准推送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上传信息,指导学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开展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在线学习以及课后自主复习。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凸显学生在学习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与弊端,促进师生之间的密切互动与深度交流,显著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3.科学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关键性环节,将其与线上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可以确保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与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与发展需求。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总结线上教学经验,优化并调整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通常来说,传统高职院校教学环节通常选择将课后作业作为学生知识内化途径与知识应用途径,教师通过批阅学生作业,掌握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相较于线上作业考核方式,传统作业模式时间跨度相对较大,连贯性严重不足。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发布信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作业时间,以满足现代学徒制弹性教学的需求。不仅如此,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还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向教师反饋作业。首先,学生可以结合教师预留的作业完成作业训练任务。其次,学生可以将自身完成作业所产生的感悟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特定版块。这样,教师既能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又能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设定组内互评及命名评价等功能,然后将课后测试题传送至学生客户端,让学生借助客户端完成一系列的课后测试。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功能优势,通过自动批卷功能,检查学生的作业效果,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要统计出本课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在线上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更加精细、更加精准的讲解与指导。线上教学模式测试更加方便、评价更加准确,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状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模式。因此,将移动学习模式与现代学徒制有机融合,能够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人才培养资源,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4.科学开展课后延展教学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平台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学生在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后,可以借助互联网系统完成线上信息查询与资料查询。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节,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拓宽学生的眼界,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原理与操作步骤。除此之外,移动学习平台还具备师生交互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线下相互讨论的平台,让学生结合问题复杂程度及难易程度,选择向教师求解或者进行组内讨论。为凸显学生在学习环节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环节,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将自身的观点与看法大胆表达出来。组内发言环节,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倾听其他小组成员发言环节,学生也可以选择带入他人思维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提升其思维广度与思维深度。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开展一系列拓展性学习活动。

五、结语

总之,移动学习模式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高度契合,二者之间有着诸多的互通之处。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发数字化教學材料、打造线上交互式平台、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创建移动教学课堂、科学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科学开展课后延展教学等方式,将移动学习模式合理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环节,以打造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的职业性人才培养模式。这样,能在保证学徒制学生拥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与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为职业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雨花.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

[2]黄国潮,谢康,郭宏伟,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奔驰发动机进气系统检修项目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01).

[3]秦炳旺.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1).

[4]郑振华,冯宝晶.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课程思政认知、实施及评价调查研究———以北京市某高职院校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2(01).

[5]章晓兰.移动学习背景下工学联动教学模式的开发及实践研究———以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现代学徒制实施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

[6]狄荣.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践与成效———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 2021(0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Chi, Li Shanshan, Yao Hongbing

(Yancheng Industr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 224001, China)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commonly used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mode and modern apprenticeship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i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four aspects: the overview of mobile learning mode and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mode and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the integr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and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specific strategy of introducing mobile learning equipment into the teaching link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modern apprenticeship;mobilelearning; talentcultiv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