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叫小薇
2023-05-30
小薇,一个多么温柔的名字,在唇齿间念及都能感受到柔情芬芳。中国人往往对名字会倾注更多的情感,在取名时,总会将更好的寓意、更美的韵律赋予挚爱之物。现在他们用小薇这个名字来称呼一株稻种,可见其中包含的期望与关爱之情有多深切。这一方面与农耕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对“太空稻”的期望有关。文明的根基是粮食,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文明进程的根本保证。而“太空稻”在试验田中收获,对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为中国制定确保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是有着非凡的意义的。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它是影响历史走向的决定因素之一。经过从栽培水稻到主食稻米六七千年的过程转变,水稻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逐渐变化,慢慢成为民众粮食作物的首选。中华民族的人丁兴旺与稻作兴旺的步伐也可以说是基本一致,中华民族的人口重心和文化重心的转移与粮食作物中水稻中心地位的确立也基本一致。先人们改造了水稻,水稻也影响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它对中华民族的社会形态、精神气质和民众的生活方式都有着深刻影响。
水稻与文明,水稻与经济,水稻与科技,关系紧密,它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对它的变革,有重塑文明的意义在里面。
自1987 年以来,中国的作物航天育种工程培育出上千种太空植物和水果种子。至本世纪,中国的航天育种实验更加活跃,除在月球上航天育种外,中国现在正在挑战航天育种以外的太空培育。神舟十四号带回的水稻种子小薇就是其中的杰出成果。小薇的意义在于中国科学家首次在轨完成了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人類首次在太空收获稻种。
成功繁殖种子,可保证植物在太空完成世代交替,为人类在太空的生存提供后勤保障。人类下一步探索更遥远的深空,开辟太空农场十分必要。在太空农场种植粮食和蔬菜,不仅能减少空间站、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的食物补给压力,并且它还是构建人造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小薇则是人类奔赴星辰大海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