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配套一辆车
2023-05-30陈一豪
陈一豪
联动联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設的重要内容。川渝两地通过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等,更好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合作实效
2023年1月10日下午,一辆来自重庆的货车缓缓驶入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厂,车上满载着汽车座椅。这批座椅,由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生产。
与此同时,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兵装工业园,一台台由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雨刮电机正被装运上车,即将发往重庆。这批雨刮电机,将被安装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上。
类似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川渝两地上演,推动两地汽车产业衔接成链、密织成网。
2022年,川渝共生产汽车318万辆,产值规模达7500亿元,“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渐行渐近。
共织一张“大网”
在20世纪90年代,重庆的长安汽车就享誉全国;近年来,一汽大众、沃尔沃等企业先后落户成都……川渝两地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雄厚。
不仅如此,川渝两地还同处汽车产业300公里协作配套半径内。
正是基于这些优势,川渝两地生产的汽车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融”印记——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生产的捷达城市多功能越野车上,有来自重庆企业生产的天窗、脚踏板等13种产品;成都企业生产的交流发电机、雨刮电机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重庆的长安、福特等品牌的多个车型……
以长安深蓝SL03汽车为例,其搭载的电池来自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龙泉驿工厂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工厂,其悬架后轴来自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雅安工厂,其连接系统来自四川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绵阳工厂……
“长安汽车在四川地区的供应商超过百家,长安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供应商都在四川的成都和宜宾地区。”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供应制造部总经理金国庆说。
在重庆,同样也有包括重庆戴卡捷力轮毂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在内的近百家企业,为四川的整车企业提供配套。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已有130家零部件企业融入对方的整车配套中。汽车配件货畅其流、衔接有序,逐渐织成一张川渝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大网”。
“正是这张高水平的‘大网,推动川渝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川渝两地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各级配套商达1600多家。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两地正在打通信息链、提升产业链、融合创新链、共享供应链、整合价值链,推进汽车产业互补合作,共建万亿元级汽车产业集群。
共筑供需平台
2020年6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免费为两地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提供供需信息发布和共享服务。
没多久,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汽车冲压件模具的供给信息。
很快,这条信息被显示在页面上。信息发布当天,这位负责人就接到了四川企业负责人打来的咨询电话。
无独有偶。四川企业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也在该平台上发布了一则供应信息: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供给汽车发动机。
看到供应信息后,位于重庆的我国汽车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平台显示的联系方式直接与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双方迅速达成了1508万元的配套协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
“通过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零部件供给公司的各项信息,包括供给产品和企业的联系方式,可以迅速实现供需对接。”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整车企业的长安汽车,也对这个平台赞不绝口。2021年,长安汽车在某新款车型量产中遇到一个问题:车辆外观部件在设计上无法达到量产要求,而重庆本地没有可解决问题的配套企业。
长安汽车想到了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并通过该平台找到一家来自成都的供应商。通过双方近一年的共同研发,最终顺利解决了外观部件的设计问题。
长安汽车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长安汽车的700多家配套企业中,川渝两地的配套企业就有200多家。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丰富了长安汽车的供应商资源,让企业可以遴选到更为优质的供应商。
截至目前,该平台上来自重庆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超过2100家,四川企业超过1300家,平台累计实现采购金额超过100亿元。
在2021年5月举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制造业专项工作组会议上,川渝双方达成共识:强化区域品牌共同打造,推进一体化市场建设,让“四川造”“重庆造”品牌有机融合为“川渝造”。
共拓“新赛道”
走进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不难发现一个现象:这里除了长安汽车的研发人员外,还有长安汽车各配套商的常驻研发人员,许多常驻研发人员都来自四川。
在研发中心,川渝两地人才和技术的紧密交流碰撞出许多火花:一间会议室里,长安新能源电池开发团队正在与宁德时代四川方面的研究人员一起研究关于三元快充电池的技术问题;另一间会议室里,摆放着中创新航四川方面与长安新能源共同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优化方案。
“当前,汽车产业已跃升到生态体系间的竞争。所以全面打通成渝两地创新链、产业链等,共同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就非常必要。”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轮值)总裁、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林感慨颇深。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明显。川渝两地经信部门在此前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提出,双方将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
瞄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力,已成为川渝共识。
有专家分析,重庆整车品牌众多,且整车制造业基础实力雄厚,拥有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等各类总成在内的完整供应体系。不过,在电池材料、电池包等新兴领域,重庆本土企业体量较小。
而四川恰好在新材料、动力电池、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领域优势突出,尤其在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平台、信息安全等技术领域有较大优势,同时还有高校、科研院所等丰富的智力和科技资源。
这种互补性,为川渝两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如齿轮般深度耦合”提供了机遇。
“推动川渝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深度耦合,是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重头戏。”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地经信部门已经通过整合相关有利政策,放开两地推广应用市场。
比如,重庆正加快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支持长安汽车扩大在自动驾驶量产汽车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四川则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通过建设中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项目等,实现两地智能网联发展资源全面链接。
此外,川渝两地还围绕“氢、电、智行”三大汽车产业前沿领域,打造“三条走廊”,将其作为支撑两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力争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
乘国家战略之风,借产业升级之势,“川渝造”汽车正整体发力,聚合两地“智造”实力,驶向更为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