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畅通加速跑
2023-05-30王兆伟
王兆伟
川渝共建基础设施“一张网”,合力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通道建设,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不断提升内联外通水平
2023年1月8日上午,随着成渝中线香山大道四线中桥施工现场钻孔桩机的缓缓启动,成渝中线全线首根钻孔桩率先开钻——这标志着成渝中线高铁全线主体工程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
作为连接成渝双城的第四条铁路,成渝中线高铁距离两地最短且时速高达350公里,建成后将进一步“刷新”两地时空距离,实现成渝之间常态化50分钟通勤时间。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协同“作战”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交通地面“一张网”越织越密、“空铁高”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构建、区域时空距离大幅压缩、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动脉畅通正带动川渝加速跑。
关键词:协同
高位推动提质效
2020年,党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交通先行”。
同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被交通运输部批复为川渝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之一,两地试点推进规划、网络、枢纽、服务、管理“五个一体化”。
站在发展新起点,川渝两地如何将蓝图落实落地?
为高效推动合作共建,川渝两省市成立了由分管副省(市)长牵头、交通部门具体负责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工作组,设立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
与此同时,两省市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机制,多次召开交通合作联席会议、协调会议,共同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及普通公路、内河水运、运输服务、智慧交通、执法管理、“万达开”交通融合发展合作备忘录、“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建设等合作协议,形成川渝交通“1+8”合作框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3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系列规划,两省市聚焦重点内容,协同编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尤其对国省干道、水运航道、铁路交通等规划进行强化和调整,形成了不同阶段的多层次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实现了规划布局、建设时序、技术标准的有机衔接。
站高谋远、协同作战。川渝两地齐心协力、相向而行,交通一体化正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畅联
内联外通展优势
1月9日,春节将至,但四川开江至重庆梁平高速(简称“开梁高速”)明月山隧道项目施工现场依然热火朝天。为了保证施工进度,隧道的建设采用双向掘进的方式,目前左右两洞已累计掘进2100多米。
四川省达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建军介绍,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首次联合开工的省际高速公路,开梁高速建成后,将辐射达州市开江縣、达川区及重庆市梁平区20多个乡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交通及物流保障。
成渝地区是全国四大综合交通复合型国际枢纽集群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在对外通道、综合交通等方面的统筹布局中明确提出:构建高品质对外运输网络;完善成渝“双核”辐射综合交通网络。
按照“加快建成一批、尽早开工一批、提前谋划一批”的思路,川渝两省市加快推进标志性重大省际高速公路项目。2022年6月,遂潼快捷通道(一期)建成通车,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和重庆市潼南区实现直通互达;2022年12月,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四川境)项目主线桥梁全部架通;2023年伊始,遂渝高速扩容项目完成投资人招商,南遂潼高速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等工作加速推进,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连接线加快实施……
3年间,川渝间新增高速公路省际通道8个,目前在建和通车的高速公路通道达到20个。成渝、渝遂、渝蓉、合川至潼南至安岳4个“双核”直连高速公路通道全部建成。
内畅外联,通江达海。在铁路、水运和航空等领域,川渝两地交通基础设施也在加速推进。
“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加速聚势拓能。川渝两地同步开建渝昆、成渝中线、“成达万”等高铁,特别是2022年11月底,成渝中线高铁实现全面开工建设,完工后这将是成渝“双核”间最顺直的线路。
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助力畅通双循环主动脉。两省市正加快推进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渠江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畅通川渝间高等级航道,合资共建重庆港万州港区新田作业区二期工程,合力打造长江上游铁水联运枢纽港。
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2022年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目标和路径,重庆和四川也分别印发了《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重庆机场集团、四川机场集团签署战略协议,深化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构建“市内航空双枢纽协同、成渝四大机场群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
高效联通,齐头并进。交通一体化推进,正在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关键词:便捷
发展提速增活力
1月15日上午,行驶1小时2分钟后,从成都直达重庆的成渝高铁“复兴号”列车稳稳地停在了重庆沙坪坝站的月台。到重庆旅游的成都市民李先生一边收拾行李,一边为成渝通勤时间点赞,“我小时候到重庆,坐火车花了13个小时。现在只要1个小时,实在是太快太巴适了!”
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曾长期是成渝地区的发展短板。为破解这一制约因素,2021年12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重庆、成都“双核”之间,以及“双核”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通达。
近年来,成渝两地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两地群众的往来交流。最短时长为1小时2分钟的通勤时间,让川渝两地通勤同城化水平持续提升。
变化不止于此。近段时间来,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重庆和成都之间具有“裁弯取直”意义的成渝中线高铁颇受瞩目。
“成渝中线高铁线路起自重庆交通枢纽重庆北站,终至成都交通枢纽成都站,正线长度292公里,其中重庆段100.749公里、四川段191.283公里。”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王维高介绍,“成渝中线高铁线路将与已建成运营的西安至成都高铁、郑州至重庆高铁,以及在建的西宁至成都高铁、西安至重庆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意义重大。”
已有18年驾龄的成都机务段动车司机兰冬,见证了成渝铁路交通从内燃机车拉着绿皮车到“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非常期待未来能够驾驶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飞驰”于成渝两地间,“到那时,速度更快,通行两地也会更加方便。”
做强“双核”,川渝两地持续提升通勤交通同城化水平。
在两地交通运输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自2020年4月起,川渝毗邻地区陆续开通了20条跨省公交、投入运力70辆,基本实现毗邻区县跨省城际公交全覆盖、票价全统一。
与此同时,川渝两地还依托“重庆市民通”“天府通”等App,实现了成都都市圈与重庆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一卡通”“一码通”,川渝两地300余个汽车客运站、370余条线路实现联网互售。
共下“一盘棋”,共担新使命。“加快构建成渝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成都和重庆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开放大通道建设的根本支撑。”四川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学科带头人江欣国说,不断“上新”的交通方式,给两地居民带来更多方便,也让两地发展更“高速”,活力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