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经济发展存持久动力
2023-05-30
消费是社会大生产的起点,也是终点,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的关键环节,也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在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建立和完善扩大民众消费的长效机制,使民众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愿消费。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不是短期措施而是着眼长远。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最近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系统谋划了全面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全面促进消费恢复和高质量增长提供了指引,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符合消费新趋势、新特征和新要求。当下,民众高品质、多样化、多元化消费需求特征愈加明显,吃穿住用行等领域分层次、多样化绿色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形成。消费业态不断创新,利用各类新技术,拓宽“互联网+”服务渠道,推动产品和服务“联网”“上云”。以建设国际和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培育建设新型消费载体,如商文旅融合特色商圈、夜经济商圈、会展中心、休闲旅游度假区、亲子研学基地等富有特色的地标性消费场景等。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必须破解消费领域的一系列制约因素。我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但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还有待提升。要增强国内有效供给能力,使供给體系与民众需求体系形成高效匹配;完善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更为严格的市场秩序监管制度,逐步完善各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标准体系,尽快恢复因前期受疫情影响而走弱的民众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服务质量,筑起安全放心优质的消费环境。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必须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腰包”鼓了,消费才有动力。各地要因群施策,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和农民培训等方式,增加农民经营性和非农就业性收入;拓展金融产品投资渠道,促进居民储蓄资金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对疫情中受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等群体,加大财政纾困力度,促进稳增长、稳就业。城乡居民的“腰包”鼓了,拉动内需自是水到渠成之事。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促消费有助于激活我国经济的“一池春水”。今年商务部将开展“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营造“全年乐享全民盛惠”的浓厚消费氛围,将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发消费活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和建设。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国强大国内市场优势不断显现,内需驱动力不断增强,再加上政策的加码和发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可以预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一定会促使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和消费结构持续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