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强国: 锻造中国式现代化钢筋铁骨

2023-05-30蔡恩泽

华人时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强国高质量

蔡恩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旨在以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质量强国建设,这是锻造中国式现代化钢筋铁骨的必由之路。

从大到强 质量为要

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质量强国是大国转向强国的根本之道。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约瑟夫·朱兰博士说:“质量将成为和平占有市场最有效的武器。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国和强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质量。历史证明,哪个国家拥有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哪个国家就是强者,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舞台上争得先机,占据一席位置并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梳理现代大国崛起的脉络,不难发现,世界主要强国崛起有诸多因素,但质量是普遍性因素。比如,德国虽说是现代化相对较晚的一个国家,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在二战中又是战败国,却能在一百多年时间里,崛起为世界强国,尤其是从二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恢复并重新强大,其成功的密码就是高质量的“德国制造”,是其为何能在欧盟中与法国比肩而立为轴心国的主要答案。“日本制造”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但20世纪60年代,日本把“质量救国”作为国家战略,在全国范围推广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战略不仅促使其工业竞争力超过美欧,也保证了日本1960至1970年的10年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一是全民质量意识显著提高,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二是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近两年稳定在94%左右,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重大工程、重要消费品、新兴领域高技术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三是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效能逐步彰显,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显著增强。

但是,展现国际化纵横视野,放眼世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有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质量安全事件还时有发生,质量技术基础较为薄弱、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仍制约着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从我国国情来看,当前,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建设还拖着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方式的尾巴,增长路径一不留神就会走老路,质量发展的根基还不够坚实。

有鉴于此,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从刻意增加数量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

有信心 有底气

认真贯彻执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积极实施,务实推进,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依托高质量发展锻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钢筋铁骨。

首先,有时代机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质量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我们可以紧紧抓住这一时代机遇,牢牢攥住质量作为繁荣国家经济、推动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敦促市场主体以更丰沛的热情倾注于质量强国,助力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式现代化强起来。

其次,有经验积累。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从数量时代顺利过渡到质量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显著增强了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在数十年的经济建设实践中,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下一步是对标世界质量体系,力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

再次,有良好口碑。最近10年来,中国制造打了翻身仗,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制造已成为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中国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产品能走向世界,特别是打入了运用严格的检验检测手段对进口产品进行把关的欧美国家市场,充分说明中国质量是信得过的。在中高端产品上,中国质量也在不断进步,正在走出去, 广销全球。最有力的例证,是我们的高铁、核电装备都是中国的产品,质量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最后,有創新动力。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正成为全民共识、全民行动,勃发的创新动力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

抓主体 创活力 强协同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新征程上,质量强国,要突出重点,抓住市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密切各方协同。

一要依托市场主体,强化质量强国第一责任主体职责。要围绕供给端抓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顺应新型消费,改善质量供给、提升质量水平,从价廉物美、真材实料迭代为绿色健康、科技时尚,在丰富产品和服务的内涵上下功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保障优质产品、服务的有效供给,提高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和长期增长潜力。

二要激发创新活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质量名片”。随着我国消费市场持续迭代升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对产品质量提出了全新要求。建设质量强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勃发的创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强化思想创新的引领力、产业项目产品创新的硬实力、科技创新的竞争力、服务创新的保障力。在质量创新链条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优势特点,都是不可或缺的科研力量,要设法将其整合到一块,形成创新爆发力。

三要密切各方配合,倡导质量共建共治共享。质量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市场的方方面面,要营造“企业主责、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的协同机制。质量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更是市场竞争逼出来的,要提升市场质量竞争热度,优胜劣汰,强化惩戒,让偷工减料、诓骗消费者无处可遁。

(责编  韦露瑶)

猜你喜欢

中国式强国高质量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中国式民主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