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为新
2023-05-30闫岩
闫岩
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光明日报教育部、 《大学生》杂志和中国大学生在线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共遴选出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20名,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30名,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109名。
青年是常为新的。梳理今年上榜同学的事迹可见,“创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工程”等高精尖技术领域大学生均已涉足,他们正以一往无前的冲劲儿,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用勇于开拓的精神在“创新创业”的赛道上苦练奔跑技能。
攻关:“卡脖子”难题
大家是否记得过去两年的全国两会上戴着AR眼镜采访的记者,他们能借助AR眼镜采集、编辑、发送报道,快捷、高效、直观地呈现现场情况,这件“采编神器”就出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史晓刚同学和他带领的团队之手。小小一副眼镜背后其实满载科技与狠活,视场角纳米光栅波导仿真设计、硅基纳米压印模板制备、纳米压印批量制备工艺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都在史晓刚团队多年的努力下被逐一攻破。他们做到了在一个很薄、很轻的镜片上显示出更大、更清晰的畫面,研发的产品不仅在光学技术指标与显示效果方面领先于国际水平,而且在国内率先实现批量制备,为我国光学透视型近眼显示技术的应用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的何亮同学为突破精准地下采矿“卡脖子”关键技术,多次深入地下420米矿井实地勘探,成功打造了国内领先的采矿场综合管理神经中枢。
南开大学的李佩慧同学选择单分子电子学作为研究方向,致力攻关芯片方面的“卡脖子”难题。读博两年来,她已在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9篇。
浙江大学的顾辰辉同学坚定从事“实实在在地解决病人痛苦”的医学科研及转化事业,他在导师指导下,克服目前被欧美技术垄断的外泌体囊泡疗法诸多瓶颈,参与研发自体囊泡疗法,取得了重大突破。
西安交通大学的吴浩齐同学,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到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中,主要负责水下潜航武器高能金属燃料掺混燃烧特性研究、多相燃烧机理及样机研制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射流预冷技术雾化特性研究。他带领团队首创了气磁结合的雾化技术,创建双气相辅助的高效雾化方式,填补了国内低功耗精细雾化领域的技术空白。
担纲:重大战略任务
2022年4月,吉林一号高分系列卫星在我国黄海海域发射成功,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高聪同学激动难掩,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发射船在试验测试时遇到的阵风9级的恶劣海况。因为那时,他正在船上,在海浪翻滚的咆哮声中采集珍贵的监测数据。也正是有了这第一手的实船测试数据,高聪和他所在的团队为舰船结构振动噪声多方案快速、准确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稳住海上发射船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此外,高聪还深入探究舰船及海洋平台结构响应面复杂多模态振动传递规律,提出基于分布式动力吸振的结构振动防护设计方案,他创造的线谱振动噪声“靶向”控制技术也成功应用于我国“蓝鲸2号”海洋平台和多种新型水下装备的振动噪声控制。
其实,在“九章”“天问”“嫦娥”等寄托着民族复兴梦想的事业中,在“助力冬奥”“抗击疫情”“蓝天保卫战”等关乎国家荣誉和人民福祉的重大任务中,处处可见大学生的身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周绍栋同学, 研发高精度微机电测量元件,用于监测与评估冰面状态,破解冰雪难题,相关成果为中国短道速滑队备战冬奥提供了支撑,助力中国健儿争金夺银。
西北工业大学的朱健楠同学将个人事业和碳中和、绿水青山、科技兴国的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研发出全球首个标准化生产的无人驾驶环保船,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水面环卫、水域数据收集、水域智能巡检三大智慧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
沈阳药科大学的杨月影同学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加入科研攻关小组,对新冠病毒治疗靶标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药物筛选,为后续疫情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挑战:科学技术的广与深
随着党的二十大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的提出,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跃跃欲试,在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发挥着创新热情和无限潜能。
福建医科大学的钟情同学在国际上报道了年轻胃癌患者条件生存率的情况,同时报道了机器人全胃手术围手术期结果及技术性能,研究成果被写入2021年中国抗癌协会《胃癌整合诊治指南》。
华南理工大学的文晓晓同学对激光领域一直抱有浓厚兴趣,主动申请进入超快光纤光学课题组。目前,已拥有国际SCI论文6篇,在激光器、激光技术、超快测量方法和系统等方面拥有发明专利25项。
常熟理工学院的刘栋照同学的专长是自动化控制应用设计,他绘制的7大模块设计图纸共计469个三维零部件,可以细化到每一颗螺栓和螺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麦浩基同学参与了“探索一号”的第十六次出航科考,以工程师身份圆满完成任务,载誉归来。
济南大学邵月文同学致力于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和技术开发,设计了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加氢催化剂以及反应工艺,实现了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改良工艺,提高市场竞争力。
陕西科技大学的贾峰峰同学在特种造纸术领域深耕8年,作为团队核心成员,深度参与高性能芳纶纸研究国家级项目,历时两年最终实现了结构轻量化芳纶蜂窝用芳纶纸关键制造技术新突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徐东升同学为超深水“深海一号”气田开发提供中石大方案,年纪轻轻便被破格邀请为中海油安全生产检查组专家。作为中国首位参与其中的在读博士,先后检查东方、陵水、崖城等6座平台,为平台安全生产提出100余条建议。
青年者,常为新。
大学生正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勇立新功。
责任编辑: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