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的野菜

2023-05-30和弦

垂钓 2023年3期
关键词:藠头耳根荨麻

和弦

1924年,周作人曾写过一篇散文《故乡的野菜》,描写了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等江南野菜,这些亦是我非常熟悉的四川野菜。其中关于荠菜,周作人写道:“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

我年少时读到此段几乎要击节而赞,因为我们小时候也常常在河滩采摘荠菜的小铃铛状花茎玩,偶尔还扎成小束,呈笤帚状,带回家扫灶台,因为我的老家也有民间传说:三月三用荠菜花扫了灶台,一年都不会招蚂蚁。而且我外婆也曾经给我讲过把荠菜花戴在头发上能亮眼睛的传说,至今印象深刻。

归有光写《项脊轩志》中有一句:“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我给我家的小朋友讲到荠菜花的故事,他们也好奇地问我:“什么是灶台啊?”

1992年汪曾祺也写了一篇同名的散文,记述自己家乡的野菜(周作人为浙江绍兴人,汪曾祺为江苏高邮人,都属于“包邮区”)。既是同名之作,则隐隐有向苦雨斋斋主致敬或同台竞技之意,其中意趣值得玩味。

关于荠菜,汪曾祺在文中如此描述:“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油酱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

多年前我在江南出差,就曾吃过荠菜香干,与汪老文中所述做法完全一致,除了野菜的清香,當时吃起来还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滋味,宛如老友见面。

汪文中除了写荠菜,还提到了莼菜,但是语焉不详,应该就是我在马湖吃过的那种莼菜。

文中写道:“第一次喝莼菜汤是在杭州西湖的楼外楼,一九四八年四月。这以前我没有吃过莼菜,也没有见过。我的家乡人大都不知莼菜为何物。但是秦少游有《以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诗,则高邮原来是有莼菜的。诗最后一句是‘泽居备礼无麋鹿,秦少游当时盖在高邮居住,送给苏东坡的是高邮的土产。高邮现在还有没有莼菜,什么时候回高邮,我得调查调查。”高邮现在还有没有莼菜?可惜汪老后来没有下文了,但是江苏太湖的莼菜,在四川马湖也有生长,细细思之这是多么妙趣的事。

我曾在马湖摘过莼菜,也吃过莼菜,在《高山上的一颗眼泪》中也分享过当时的情景:“采了片刻,我们对昨晚那碗莼菜羹为什么卖这么贵也就释然了。据《晋书·张翰传》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人常用‘莼羹鲈脍为辞官归乡的典故。《世说新语·识鉴》上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所以,别看这么小巧的一份菜蔬,在魏晋名士的心目中,它的分量却比高官名爵还要厚重。”

汪曾祺是我很喜爱的作家,他的文章真诚有趣,比如马齿苋也是我们四川人常吃的野菜,以凉拌为主,但是汪老不光写如何吃马齿苋,还专门写了一段马齿苋的花:“马齿苋开花,花瓣如一小囊。我们有时捉了一个哑巴知了——知了是应该会叫的,捉住一个哑巴,多么扫兴!于是摘了两个马齿苋的花瓣套住它的眼睛——马齿苋花瓣套知了眼睛正合适,一撒手,这知了就拼命往高处飞,一直飞到看不见。”评论家说这是闲笔,而好看亦好看在此处。

四川的野菜,除了周、汪在两篇散文中提及的广为周知,几乎遍布全国的那几种,值得一记的还有竹叶菜、藠头、蕨菜、折耳根以及椿芽等。

竹叶菜属鸭跖草科植物,又名鸭跖草或竹节菜,叶对生,形如竹叶而略宽,恰如其名。竹叶菜生于田野阴湿地或山坡背阴处,夏日开蓝色小花如蝴蝶,端视良久,其花又像米老鼠——两片蓝碧可爱的花瓣像米奇的大耳朵,淡黄色的花蕊如微翘的鼻头。李时珍说竹叶菜“处处平地有之,三四月出苗,嫩时可食”,在四川的农村确实几乎到处都有竹叶菜,三四月间采摘嫩芽洗净沥干,与蒜末同炒,清新爽口,让人难忘。

藠头,我小时候在郊外的山坡上挖过,它就是古人所说的薤,在《尔雅》中已有记载。葱、蒜、韭、薤都是非常辛辣的食物,所以藠头也和折耳根一样,味道浓烈,个性突出,属于爱的人非常爱,吃不惯的人闻着都难受的菜蔬。藠头在我家附近的菜市场时常有卖,我偶尔买来泡泡菜或者切片炒腊肉,经常遇到有好奇的顾客问老板,这是什么菜。可见现在吃的人越来越少了,认识的人也不多。

《思州府志》亦载:“薤俗名藠头,小者名苦藠,大者名鹅腿藠,山薤或即苦藠。”藠头更像葱头。所以形似鹅腿而微,苦藠则浑圆而更像独蒜,苦藠拿来炖猪肚包鸡,算是四川的一道特色菜——猪肚整块不切,内外翻洗干净,与姜片同煮三五分钟,凉水浸泡去腥后刮净筋膜捞出晾干备用。

土鸡切块,同姜片焯水去血水后捞出沥干备用。

苦藠去皮洗净,与鸡块同塞入整块猪肚中,用竹签扎好猪肚封口,放入清水中,加几片老姜炖两个小时左右,汤中放盐即可起锅。

撒上葱花先喝碗清汤,汤色清澈而微黄,在白瓷碗中清清爽爽如早春绿茶,而后切开猪肚,则鸡肉苦藠均已烂熟,咕噜涌出,瞬时浓香扑鼻,令人食指大动。

椿芽、折耳根虽然也算野菜,但现在已经大规模种植了。

椿芽烘蛋是四川人爱吃的“新缺物”,椿芽虽贵,但是每次所需不多,一二两椿芽剁碎,打上两三个鸡蛋,铁锅中菜籽油烧热,简简单单煎上一盘,也算是春天必食的一道时令菜。椿芽还可以用于拌菜,尤以椿芽拌白肉为佳。乐山夹江马村水库旁有一家专做鱼头的小店,二三十年来生意持续火爆,秘诀就在于配料中使用了大量的椿芽末,他家有个大冰柜,专门用来冻椿芽,以备四时之需。

折耳根嫩芽和老根均有多种吃法。

嫩芽常用于与煮熟的嫩胡豆同拌,除此之外,或凉拌后裹春卷,或切段儿后炒腊肉,均为美味。

老根常用于炖骨头汤,或切碎做火锅调料、蘸碟。折耳根切末做蘸碟,这一做法似乎是从贵州或重庆传过来的,我记得以前的火锅没有这一调料。

还有蕨菜,我小时候春游或者上坟的时候常在山野背阴处摘上一两把嫩芽,回家焯水后凉拌食用。现在从腊月到暮春,成都各大菜市场均有摊贩用面团现扯薄饼,将蕨菜、胡萝卜丝、折耳根、莴笋丝、海带丝等十余种素菜以熟油辣椒拌之,卷入薄饼同食。春季,四川人喜欢带上薄饼及拌好的素菜,春游赏花野餐或上坟的时候将素材卷入薄饼分食,它属于很有仪式感和季节性的一道凉菜。

还有四川野菜界的“顶流”甚至称得上全国野菜界的“天花板”——荨麻。

很多人惊诧:这东西也敢吃?

荨麻在四川又叫火麻,是常见于野外的一种杂草,不小心碰到就会蜇人,被蜇到的皮肤马上会起细密的水泡,瘙痒刺痛难耐,行人见了,唯恐避之不及。但荨麻确实能吃,我小时候还吃过。

我记得有一次外婆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了很多蕁麻的嫩叶回来,略微淘洗后用长长的筷子从水盆中挑出,放在簸箕里晾干。她一再叮嘱我远离,然后用老灶炖了一只老母鸡——清水炖鸡,什么调料都没放。鸡汤炖好之后她再用筷子夹入荨麻,荨麻茎叶上的绒毛小刺入锅后立刻酥软,略炖几分钟即成。随后外婆给我盛了一碗荨麻鸡汤,汤色黄中带绿,我壮起胆子尝了一口,鸡汤的浓郁之中带着草木的清新,味道确实鲜美无比。

据说荨麻有祛风通络、平肝定惊、消积通便、解毒之功效。

外婆年轻时积劳成疾,我知道她一直有风湿病,幼时我还曾偷喝过她在土罐中泡的拐枣药酒,据说也是祛风湿的。

乐府古诗《薤露》唱曰: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

人死一去何时归。

转眼间,外婆已经离开我快十年了,想起我所知野菜,差不多有大半是她老人家教我认识的。

呜呼哀哉!

猜你喜欢

藠头耳根荨麻
A Challenge for Your Palate—Fish Mint
A Challenge for Your Palate挑战你的味蕾
清香味美折耳根
折耳根 美食界“新顶流”
江西不同藠头生产模式及主栽技术
小荨麻
可怕的“小白蛇”
根本就不一样
狭叶荨麻总黄酮纯化工艺优化
藠头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和凝集活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