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窥天鉴地 笔酣墨畅

2023-05-30刘忠

现代艺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观者笔墨中国画

刘忠

严昭裕的绘画,形式语言单纯,画中很难辨悉具体一棵树或一座山,而最基本的表现语言被浓缩为一个点或一条线,以一种抽象或半抽象形态的组合,呈现在观者面前,让人驻足冥想。

读严昭裕的绘画作品,让人视感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他的绘画与我们常见的中国画面貌距离很大,不觉感叹“中国画也可这样画”,顿时有了醒悟之感,像被闹钟铃声唤醒一样,犹如打开一扇窗户,看见了另一道风景,也由此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能这样画,除了才情,还得有勇气。

严昭裕的绘画,形式语言单纯,画中很难辨悉具体一棵树或一座山,而最基本的表现语言被浓缩为一个点或一条线,以一种抽象或半抽象形态的组合,呈现在观者面前,让人驻足冥想。其绘画取材的对象、元素也很宽泛,从甲骨文字到涧流竹风,从田间农物到山川河流,通过对物象的提炼和转化,强化了造型的形式美感。《霓裳》这幅画让人感受到浩浩荡荡的气势,画中造型元素源于甲骨文字“衣”,“衣”字蕴含了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从绘画造型的角度,“衣”字似人,动态生动,线条朴拙天真,像是手拉手跳着民族舞蹈蜂拥前行,画面呈现了欢快祥和的气象。唐有“舞袖低徊真蛱蝶”诗句,也有霓裳羽衣之舞,自古更有“衣服从其仪,君子德也”之教,所以作为构成画面最基本的元素“衣”,其更有深意。严昭裕对古文字甚有研究,并善用以此作为创作元素,通过再创造,呈现既有古朴多姿的现代形式美感,又能让人领悟到古文字承载的厚重文化内涵。严昭裕的绘画创作多从自然、生活、人文感悟中来,但又不是纯自然或现实主义表现,通过意象的通感,可以感知到单纯线条表现出清澈见底溪水下五光十色的鹅卵石和婀娜多姿的竹影、澄澈透明的月光。严昭裕的绘画作品又往往都与现实物象有些关联,这些有生活迹象的视觉形象转化为抽象或意象的笔墨语言后,所生发出的意义阐释,让人通悟到某种灵性和睿智。

严昭裕的绘画,构图很现代,形式感强,与传统中国绘画不尽相同。中国画至明清时期已完善了包含诗书画印的完整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图形样式、构图范式,其形式与技巧已发展成熟,同时程式与套路也使中国画陷入窠臼,如何使中国画破茧重生?中国画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在不断演绎,清朱耷以极简以及对画面边角的突破,在构图上让人叹为观止,其构图理论先于西方康定斯基的《点线面》构成学说。同时期的石涛,个性鲜明,讲“法自我立”,一反当时仿古之风,画作极具现代性。其后齐白石、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姜宝林等现当代国画大家,仍然是不断强化中国画的现代精神。严昭裕师承姜宝林先生,姜宝林先生的艺术主张是“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笔墨就是传统,“很中国”;现代绝不是西方现代的移植,现代是个开放的概念,要“很世界”。要有积极的国际视野,要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最终中国画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严昭裕深得老师真傳,在创作方向上姜宝林先生也寄予了肯定。从严昭裕的绘画作品中,我们感到在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里,其根系还广泛吸收了不同文化的营养来滋养。严昭裕的绘画创作注重点线面的现代构成关系,把现代的语素融入到画面中,包括面积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等构图的组织关系,画面满构图,气势宏大;画面虚实相生,相互照应,统一和谐。画眼之处,精妙到位,耐人寻味。严昭裕的画利用现代绘画的设计意识来表达现代的视觉感受,注重传统与现代绘画语言之间的转换和结合,从自然视角到仰俯视角,从多视点空间转变为单一的平面视域,铺展在观者面前,其面貌焕然一新。画面清气高韵、简洁抒逸,符合现代观者的审美标准。

严昭裕的绘画很新颖,路子却还是传统的,依旧是中国画,其绘画的基石是中国画的笔墨。笔墨在中国画中是一个复杂而又完善的系统,其核心就是“书法用笔”。历代很多画家也是书家,既能以书入画,又能以画入书,使书法充满了画意,绘画增强了书写的意味。被尊奉为“中国现代艺术之父”的清四僧之一的石涛,就强调“书与画者,其具两端,其功一体”。因为强调绘画中书法用笔的书写性,中国画才有不同于其他绘画的独有魅力。严昭裕曾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造诣深厚,其书法方面的成就在他的绘画创作中有了明显的体现。在读他的绘画作品,我们无不为其扎实的笔墨功底所折服。画中笔墨精妙,用笔厚拙,气息古浑。万毫齐力,笔笔生发,顺逆使转,沉劲而不浮飘,韵动而又气贯。墨色苍枯润泽富有变化,既有神凝韵厚之雄强,又有清淡古雅之秀逸。善用积墨,积墨厚重,但厚而不滞;积墨轻透,但薄而不浮。万物风情,尽显笔端。画中每一笔在浓淡、枯湿、急徐、顿挫、抑扬的变化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严昭裕的画作耐看能细品的重要原因。

严昭裕的绘画最终所表达的还是一个“意”,即是心境的畅扬和意境的追求。画家首先要有一个心境,心境是生命主体的精神气质的情绪体现,这直接影响绘画的结果(画面的意境),也反映了画家的审美水平,“画乃心印”就是这个道理。在创作中,通过与客体对象和本体表现的相互照应,创作主体与客体“相遇而迹会”生发出的意趣,并能使观者产生共情,画面便有了意境,这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境界。严昭裕的画从宁静的线条和韵味的墨色中,能感受到一种轻松自得的自然流露,这跟严昭裕的性情有关,他为人厚道随和、积极乐观,在画中表现在骨法用笔上极具张力和沉稳,即便是笔重墨浓,也是通透润泽,具有深郁静穆的格调和中国文人的气质,也彰显了他朴实的人格魅力。严昭裕自幼生活在崇文尚教的环境里,深受书画前辈熏陶,他对乡村田园有着醇厚的乡情,画中有他曾经工作生活的记忆,也有闲暇游玩无意而得的触动,这些都能激发他强烈的创作欲望,而且都是寻丈巨制。在他的画作面前,总能让人驻足被引入画中,让人沉浸在绘画的意境中,在丰富的想象空间中畅游,体会其深刻的寓意。在《雨中竹声》中,可以体会到竹叶低垂,略呈扭曲摇动,雨水在竹叶上随势而下,有一种“落雨潇潇,竹音瑟瑟”寂寥之感。在《月下竹影》中,观者可以感受到竹风飘逸、竹影交错、月色澄澈透明的画面,竹影在虚幻幻中摇动,给人一种朦胧和捉摸不透的空灵之美。《湖光暮色》画中,日暮黄昏尤其平静,湖面旷远,无舟亦无鸭,静静的只有一丝丝微风和掠过一缕挂在岸边那老树枝上的思愁,呈现出一幅“湖光暮色,枯树留思”的画面。从严昭裕的绘画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既有对自然的礼赞,又有对人性的温存;既有诗人的悲悯和治愈,又有天真烂漫或热血昂扬。

严昭裕在长期对自然和人文的体察和探索中,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画理画法并加以创造,以世界性的视野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本心,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现代风貌。严昭裕有真性情,不随波逐流,跟随自己的内心,笔随心走,墨由情流,在笔墨的运转中抒写对天、地、人、社会的心灵感悟和精神寄慰。在开放并不断变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有情怀、有担当的艺术家艰辛创作,回馈社会,我们期待严昭裕不断推出更多的佳作。

猜你喜欢

观者笔墨中国画
中国画
笔墨童年
端午节观龙舟赛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