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燕:戏剧人生 芳菲世界

2023-05-30张燕

现代艺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川剧戏曲舞台

张燕

川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了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今天就与各位聊聊川剧并分享一下我的戏曲人生路。

川剧的角色

川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行当。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是扮演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

旦行,细分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为大青衣(全挂子)、花旦、武旦、闺门旦、刀马旦、老旦、彩旦、鬼狐旦。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别是打出手。闺门旦:端庄贤淑未出阁的女子。刀马旦: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鬼狐旦:有仙女和鬼魅的女性角色。熔全部旦行于一爐的全才演员等称为大青衣或全挂子(京剧称花衫)。也是俗称的全能手。比如:《白蛇传》《芙蓉花仙》《死水微澜》等剧目,融入旦行全部特性于一身亮点的演员,是非常难培养的。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净行,可分为正净(大花脸):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忠臣良将;副净(二花脸):俗称架子花脸,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净(武花脸):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川剧基本功:四功五法

戏曲演员台上演出时必不可少的是基本功,因此演员每日必练,素有“一日不练手脚慢,两日不练减一半,三日不练门外汉”的戏谚流传。戏曲演员需要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机苦练不辍,停演不停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家练嗓、练功、学习,只为保持好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今后塑造更好的舞台形象打下基础。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比如唱功、腿功、腰功、耐力和力量的训练在戏曲舞台表演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入校学艺,首先接触的最重要的课程就是这些课程,是艺校的基础课。这门功课,自始至终,不知多少代了,一直都是按老师们一代一代的口传心授进行教学传授。

戏曲界有句行话:说书的凭嘴,演戏的凭腿。有很多的人把腰腿功喻为通向戏曲表演艺术宝库的金钥匙,也有的人把腰腿功比作树木的根基,根深才能叶茂。纵观戏曲舞台,演员一出台,从亮相,台步,到一招一式、一戳一站、无不与腰腿功夫有关。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讲究走如龙,跑如风,站如虎,轻如蝶,美如凤,要做到这些,全在于腰腿功。在许多传统戏中,演员就是玩腰腿功。有些还要踢腿、打飞脚、踢慧眼、大算腰、窜翻身、翻扑滚打,更见其腰腿上的功夫。就是一些文戏演员,也得走台步跑圆场,这也得有腰腿功。演员学戏得讲精、气、神,腰腿功连其筋骨,若站的不稳,脚底下不轻,走动无力,还谈什么精、气、神呢?

“四功五法”,是戏曲界经常说的一句术语。四功,即是指唱、念、做、打的四项基本功,是戏曲舞台上一刻也离不开的表演手段。

唱功是戏曲表演中第一位重要的表现手法,演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字清腔圆、节奏准确、以字生腔、以情带腔。最高标准的唱法是达到说的意境,不是为唱而唱,甚至不要给人以唱的感觉,而是以唱来强化唱词的语气,抒发人物的情感。把节奏、旋律、感情、语气自然地融为一体,来表达生活中说话一样的情景,切忌耍腔、找味、卖嗓的效果。

念功是与唱功同样重要的表演手段,甚至有“千斤话白四两唱”的说法。一要注意字音的准确。二要掌握吐字发音的正确方法,即用反切的拼音方式来念出字头、字腹、字尾,使每个字完整地送到观众的耳朵里。三要念出白口的抑扬顿挫,要有音乐感和节奏感,和唱腔一样,要有轻重高低,疾徐长短。四要念出人物个性,情感意境。

做功即身段动作的表演,无论一举一动,开门关门,上下楼梯,都要有规范,有章法,都要有舞蹈的韵律,有深厚的基本功,要讲究以腰为中枢,从动作规律出发来达到自然和谐。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注意把技巧动作与人物的身份、动作目的、情感意境结合起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当然,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舞蹈化的真实,含蓄的真实,而不是生活的真实。

打功也就是武功,包括翻跟头、打荡子、各种舞蹈和高难技巧,如起霸、走边、对枪、下场等。因此必须要有相当扎实的腰、腿、把子的基本功,才能胜任武打表演的需要。武功也要在规范、自如地掌握武功技巧的同时,以武功来表现人物和剧情,做到技不离戏,就是枪来剑往也要打出情感,打出语言,而不是单纯的卖弄武功。

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也有叫口、手、眼、身、步。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几种技术的规格和方法。对此,前辈艺术家曾说过,“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其中“法”是指戏曲表演所不能背离的规矩和法度,是演员在舞台上展现戏曲表演意境和神韵的技法,否则就不是戏曲了。

因为戏中的唱,不能傻唱或干唱,眼神要与唱词所表现的情感统一,身、手、步也要有机地配合唱词所表达的情绪。也就是说,唱念是表现情感的,就要有动作,要动作也就要有章法。例如口,要讲四声五呼,眼,要练出眼神,要讲喜、怒、悲、哀、惧、恐、惊,动作要眼随手走,才能身心相合,总之,要让眼睛成为心灵的窗户。身体四肢的动作要讲未左先右,欲进先退,未高先低,未快先慢,要“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还要达到“六合”,即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脚合、脚与胯合,才能使口、手、眼、身、步的表演达到自如和谐的境界。足见戏曲演员练好四功五法是多么重要。

荆棘的求艺路

1975年,我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县,属于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幸运儿,由于我的奶奶喜欢看戏,经常带着幼小的我去戏场,打那时起我就对锣鼓喧天、绚丽多彩的戏台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1984年,原成都市新都县川剧团招收川剧娃娃艺训班,邻居同学女孩都去参加考试,八岁的我带着好奇也一同前往,还给自己报了个名。“川剧”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过年幼的我对舞台充满了向往。那时候还不会唱戏的我,就唱了一首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幸运的是招考老师看到了我声音的潜质,觉得是棵“好苗子”,我就这样非常幸运地被录取了。当年有一千多人报考,录取了六十人。也许是奶奶对艺术的喜爱,对我产生了影响吧。其实最初我连川剧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希望未来自己能从事艺术表演的道路,然而,这次的选择却带我走上了职业的道路,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一进校门,老师就跟我们说学川剧很苦,要做好心理准备。年幼无畏的我兴奋地说:“我不怕吃苦,我喜欢表演。”开学后,每日早早起床,重复进行压腿、练腰、练力量、吊嗓子、练把子、毯子功、大武功、小武功等一系列训练,我的双腿常常旧伤还没好,新伤又来了。枯燥的日子击碎了我先前的美好想象,难熬的时候,我哭着跑回家。我的妈妈对我说:“去学戏是你自己做出的决定,坚持走下去,把这个坎迈过就好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又回去参加训练。回忆起那段懵懂的岁月,本应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龄,却早早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魔鬼训练。记得有一次早晨跟着大家练习跑步,还没睡醒,跑着跑着,一只脚就掉进了窨井里,幸好没有大碍。就是经过这样一段时间魔鬼般的刻苦训练,我慢慢地成长起来。而录取的六十人中只有四十人坚持了下来。

我九岁开始和小伙伴们一边训练一边参加演出,出演“小花仙”“小兔子”等配角。高强度的训练和演出,让我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988年,我考入四川省川剧学院川剧表演专业,主攻旦角。功夫不负苦心人,日复一日的训练让我的专业水平得到极大提高,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在我花季的时候,没有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花前月下,而是把美好的青春都投入到了川剧的学习、表演、练功事业之上。

16岁时,我第一次担任主角,在川剧《芙蓉花仙》中饰演芙蓉花仙。演出在清脆的川戏锣鼓声中拉开序幕,我們身着华丽飘逸的戏服出场,恢弘的场面、美轮美奂的舞台、演员细腻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在之后演出的很多戏里,我印象最深、演出最多的也是《芙蓉花仙》,不少戏迷都称我“芙蓉花仙”。

1994年毕业后,我到新都芙蓉花川剧团当演员,在《白蛇传》《铁笼山》《荷珠配》等川剧中担任主演。我演出的戏路宽、行当跨度大,尤其善于用眼睛传递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其中我凭借在《人间好》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了四川省川剧学校第三届“桃李杯”比赛二等奖 ;凭借在《赵一曼》《六月雪》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了四川省旦角比赛一等奖;凭借在《冷泉山》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了青年川剧比赛一等奖;凭借在《铁龙山》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了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年度百家“推优工程”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奖。我领衔主演的川剧电视剧《芙蓉花仙》《新乔老爷奇遇》,荣获了中国电视戏曲展播一等奖和飞天奖。

那些年,在很多老师的指导帮助之下,我的艺术青春蓬勃生长。我的感受是学习川剧要静得下心,在舞台上,要竭尽所能、完美地演绎;在舞台下,要花更多的精力去锤炼,才能真正使自己扮演的人物角色得到升华。正当我大展拳脚,踔厉奋发时,变故猝不及防。2003年,我所在的新都芙蓉花川剧团改制了。曾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对职业产生了疑问: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有多少选择的空间?

我也迷茫过,自我质疑、苦苦思考之后,决定要迈着更坚定的步伐继续在川剧艺术的道路上探索。2008年,四川省川剧院向我递出了橄榄枝,我回到了梦想的舞台。

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艺三十多年,我曾到一些国家的舞台上表演川剧,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曾赴朝鲜参加平壤“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并荣获“团体金奖”;赴新加坡出演《兰花仙子赞狮城》,受到热烈欢迎,新加坡等媒体以“川剧艺术轰动狮城”为题作了报道;曾应邀到法国演出川剧《刘氏四娘》,受到盛赞;曾赴美国西雅图参加25届儿童艺术节演出,表演的川剧《火焰山》受到热烈欢迎……

中国戏剧梅花奖取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艺术大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2014年,我决定竞逐“梅花奖”,参赛作品是饰演《白蛇传》里的白娘子,最终没能获奖。2018年,我再次竞逐“梅花奖”,表演的是非常考验演员功底的“折子戏专场”。这次,我虽然做了更加精心的准备,但最终还是没能获奖。再次竞逐失利,我非常难受,这也说明我还不够成熟,还需要不断地磨砺自己。这时,很多前辈、同事都安慰我,让我的心里感到特别温暖,并暗下决心,绝不放弃。2021年,我第三次竞逐“梅花奖”,这一次,选择的是川西平原的风情史诗《死水微澜》。《死水微澜》讲述了清末川西平原上的农家女邓幺姑,不甘忍受封建命运摆布,奋起追求个人幸福的曲折故事。

第一次观看前辈们的《死水微澜》时,我还很年轻,剧中对女性的刻画很深刻,很了不起,我也因此爱上这部戏。二十多年之后,主演自己最喜欢的剧目,我的压力非常大,因为于我而言,这意味着川剧的传承与创新。

在川剧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剧目和表演艺术家。传承好川剧既要练就如老一辈川剧艺术家雄厚的功底本领,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思维。我认识到只有把四功五法的技艺和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才能捕捉到角色灵魂深处的东西。只有这样,演员才能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传递给观众。对人物深度发掘,在表演上追求精确表达,把自己沉浸在角色中,以情动人。

2021年5月,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17名优秀的戏剧演员倾情演绎了17台精品好戏,名家名剧竞逐“梅花”。最终,我凭借在《死水微澜》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了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我演绎的邓幺姑既有川妹子的泼辣,又有天府之国女性的温婉漂亮,更有人性中的善良。

这个奖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党和国家对川剧的关爱和鼓励。获奖不是我艺术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今后我将尽全力“唱”好每一出戏,“念”好人民文艺这篇文章,在传承创新中“做”出表率,与同事们携手为传统戏曲在新时代“打”出一片新天地。

川剧振兴  重任在肩

在国际的舞台上,川剧受到了广泛欢迎,国外的观众认识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登台演出的同时,也将川剧的传承任务扛在肩上。川剧有几百年历史,世代相传,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传统戏曲如何重新赢得观众?新的机遇就在眼前。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当让更多人认识和喜欢川剧,助力川剧振兴迈上更高的平台。近年来,四川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先后获得多种国家级文艺奖项。精品佳作捷报频传的背后,是一支有能力、能打胜仗的文艺队伍。这些都增加了川剧人的信心和底气,只要主动作为,就会破解难题赢得收获。

从《芙蓉花仙》到《死水微澜》,我在众多川剧剧目中担纲主演,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从四川省旦角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到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我在川剧艺术道路上不断求索,突破自我。

2022年,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踏上了新征程观锦绣,千红万紫满神州。”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我录制了一段短视频,改编自川剧片段《人间好》,以表达对未来的期许。

2022年10月22日,在“党代表通道”上,我向媒体记者介绍了川剧。“一说到川剧,大家都会想到变脸,但实际上川剧是包括了五种声腔艺术的一套丰富表演体系,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一段时期以来,传统戏曲都面临着如何发展振兴、重新赢得观眾的难题。对这个问题,党和国家一直很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近年来,在资金、人才、政策扶持下,四川省创办了许多名人、名家工作室,不断推出精品剧目、创新传播手段,通过送戏进校园、建立川剧传习普及基地等举措,让七八岁的小孩也能穿上戏服、画上脸谱,像模像样地学唱川剧。

从北京回到四川,再次走到熟悉的舞台,我只想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角色,脚踏实地地为大家带去更多好戏,也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给大家,把自己参会的笔记和思考,做成“精神干货”打印出来,里面摘录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也附上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四川省川剧院开展送戏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欣赏到川剧艺术。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新的一年,在不经意间来到人们身边。辞旧迎新之际,一台台别具一格的川剧精品剧目集中呈现,成为一座城市辉煌而感动的华章。舞台上有老一辈名家的风采,也有戏曲晚辈的初露芳华,艺术舞台上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四川省“第二届‘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季——经典川剧《死水微澜》”在四川省川剧院倾情上演,并在“云尚川剧”栏目线上同步直播。观众评论说:“成都本地戏迷能有现场版看,好爽”“我们这些省外的戏迷线上观看直播,同爽。感谢四川省川剧院。”

名家新秀同台献艺,《龙凤呈祥》喜迎新春。四川省“第二届‘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季、四川省川剧院文化惠民——传统川剧《龙凤呈祥》”在四川大剧院与观众见面,用“川腔川韵”和大家一起话家常、庆美好,共迎和和美美中国年。

在“2023 川渝春节联欢晚会”上,当川江号子首次和热血说唱融为一体,人们感受到了“川渝人”的韧劲与不屈不挠。我和演员谭继琼用川剧创新演绎航天奇遇。“嫦娥抱玉兔,逐梦广寒宫。”我们表演的《玉兔报春》讲的是中国人飞天揽月的浪漫故事,更是华夏儿女勇攀科技高峰的探月精神。穿云裂帛的高腔,让观众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2023的春节,我和同事们参加了多场演出,为新老戏迷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的表演。我们用川剧的艺术语言,共同唱响了“时代的行腔”与新征程的恢弘气象,把美满团圆之意、喜庆祥和之情带给了千家万户。

荣誉,离不开个人的付出,更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与帮助。我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尘埃里的一粒沙,是我们川剧团队中普通的一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川剧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川剧的传承与发展在我们一代一代的川剧人的肩上,让我们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感恩一路帮助支持我的人,使我懂得善良;感恩每一缕阳光,让我充满希望,人生的路上,感谢您为我遮风挡雨,生活的路上,感谢您对我的温暖呵护。

行文至此,最后借用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猜你喜欢

川剧戏曲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川剧版画传四方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坚守川剧的后现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