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社联动”视角下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2023-05-30马宁

国际公关 2023年3期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工作

摘要:“五社联动”视角下的乡村社会治理实践是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背景下,国家对社会治理的一种新探索,是创新社会治理路径的重要一步,但要进一步发挥该机制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还需做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参与社会协同治理的“五社”主体上,以L镇W项目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协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以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便促进“五社联动”机制更好发展,同时也为其他乡村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五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社会协同

一、“五社联动”与社会治理的价值统一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推进社会建设就成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就包括加强社区治理。

“五社联动” 是当前提出的比较完善的一套社区治理模式,是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 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目标,以满足居民多元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骨干、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资源为保障的现代基层治理行动框架。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整体优化,这是适应现代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具有较强生命力和广泛适应性的重要体现,其自由组合元素高的特点也为社区治理实践提供了更大的创新性空间。

近几年来,在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过程中,乡村社会治理一直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个难点。“五社联动” 作为一种新模式在全国各大城市社区积极推行与实施,但在乡村地区效果却并不明显。由于乡村地区人员类别单一,为社会服务带来了较大的阻碍。此外,他们在行政、物力和人力资源方面也面临着严重的预算限制,利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也受到了阻碍。这些因素制约着基层自治能力建设及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型升级,也影响到了乡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目标的实现。要想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建立起多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全覆盖的服务网络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

近年来,Q区积极研究和实施“五社联动+” 服务模式,探索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推动村党组织引领下的社队企业合作,促进资源融合发展;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特别是针对当前乡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依托村规民约、村务管理委员会、村务公开栏等载体搭建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增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激发其活力,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同时,还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助力脱贫攻坚。提高村民幸福指数,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完善基层组织体系。2021年7月,Q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全市首个村级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室,充分发挥社工的赋能作用,将“五社联动” 与L镇“汪子学堂”“汪老学堂” 等项目深度融合,畅通村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推动“五社联动” 在L镇乡村地区的实施。

二、“五社联动”中“五社”的角色定位

“五社联动”是指社区内外的五大行为主体或行动力量,相互联系、共同行动,实现社区良性发展的管理模式。“五社联动” 治理模式是一种不同于“三社联动” 的新治理模式,其区别并不是简单加入两种社区力量,而是把人们从传统的“三社联动” 治理思维束缚中解放出来,寻找其他新的社区治理主体或力量。“五社联动” 中的“五社” 包括:社区自治组织、社工机构、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和社区参与主体。它们之间通过不同形式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社区的主体地位

社区是社区治理中的主要平台和主导性力量。在社区治理中既是社区服务对象,也是连接各个要素的桥梁;既有直接的管理职能,又有间接的引导作用;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员功能。这些特征决定了社区在社区治理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主导多元利益相关者关系,形成有效沟通机制。

当前,L镇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速期,而社区又是乡村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平台。作为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绝不能忽视社区居民近年来日益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也是“五社联动” 社区治理模式建构最重要的动力源泉。[1]L镇某村共有工作人员7名,办公活动服务场所800平方米,设有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室、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场所等。

(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

社区社会工作者是社区治理中的专业化力量。一方面,“五社联动” 模式建设要求社工必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另一方面,“五社联动” 要有一个良好的运作平台。这个平台包括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三个要素。其中,组织保障是前提;运行支撑至关重要,运营支撑尤为重要。社会工作者做好社区服务,根据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承担社区照顾、社区矫正、情绪疏导、心理慰藉等任务。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整合社区优势资源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已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如承接社会服务的Q区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经Q区民政局批准,于2015年注册成立。以“心理+社工+志愿” 的服务方式参与社会治理。主要开展助老、助学、帮助有困难的群体;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测评等服务;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个案咨询及团体成长活动经验。多次被评为市级团委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区级民政局优秀社会组织等。

(三)社会组织的推动力

社区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作为一种新型的自治主体和社会形态,社区组织已成为我国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之一。社区组织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解决当前日益凸显的社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社区自治组织(社会志愿服务)

“五社联动” 以社区志愿服务为依托,将各类社会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战斗力的公益团队。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使之发挥出更大作用;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加入社区志愿活动;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影响力;积极推广“社工+志愿者” 模式。开展社区义工工作,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和谐稳定发展,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

参与W项目的志愿服务队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在职党员干部组成,同时L镇民政办出具实习证明,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单位。

(五)社会资源的救助作用

社会资源是“五社联动” 的重要助推力量,指的是社区公益事业、社会慈善资源提供资金支持反哺社区。“五社联动” 以社会资源为助推,充分发挥慈善援助作用,有助于完善乡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助于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要,增强人民群众凝聚力;有助于扩大基层民主进程,提升国家政治合法性,充分发挥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是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状况的重要举措。

三、“五社联动”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实践成效

L镇“五社联动” 项目的进行,一方面,让广大村民得到了实惠,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基层政权更加强大,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和保障了经济健康发展。让乡镇干部在工作之余享受到了来自基层群众的关爱,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同时也增强了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2]。同时,也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搭建起了与社区、社会组织交流与服务的平台,使社会工作能够向更全面、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促进了自身发展和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

(一)链接整合专业资源,服务困难群体

社会工作者依据政府宣传和当地大学生返乡资源优势,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汪子学堂”,为当地儿童提供作业辅导和情绪课堂;邀请社会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汪老学堂” 妇女和老人开展幸福课堂、剪纸、歌唱等兴趣课。

(二)发掘志愿服务力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为了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探索建立了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其中包括:社工机构和志愿者队伍。通过组建乡镇工作站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加强对各类型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与培训工作,使其在日常管理中能够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优化社区项目化运行模式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生活,传统村落逐渐向现代城市转型,缓解乡村“空巢” 现象带来的压力,将社会工作引入到社区建设当中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探索出一种适合于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方法就尤为重要了。社区服务项目化运行模式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其通过社工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开展工作。它不仅有利于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事业的改革创新,还能更好发挥社会工作机构自身职能。

四、优化“五社联动”乡村社会治理模式问题与建议

(一)乡村社工人才匮乏,专业性不强

乡村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数量少,专业性不足。虽入驻当地的社工机构有专业社会工作者,但人数并不能满足当地村民需求。当地持证专业社会工作者人数,与当地乡镇辖区内总人口的数量比起来属于微不足道,而且分布不均,甚至某些地区没有社工人员,以致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多数专业社工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衔接不上,并且大多数获得专业资格证的社会工作者并没有真正从事过相关工作,因为社会工作只是他们的副业而已。这些问题和情况都无法很好满足L镇乡村“五社联动” 治理的实际需求。[4]

(二)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较强

当地乡镇政府的政策、信息和资金都关乎入驻社会组织的发展,如果政府方面资金和渠道出现了问题,社会组织就无能为力了。另外,社会组织的类型较为集中,缺乏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很难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五社联动” 治理机制运行起来受很多客观因素影响,如果政府和社会组织不能合理整合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会导致社会治理缺乏有效合作,从而出现联动不佳的情况。

(三)社会工作者专业性难以发挥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由于乡村经济水平和制度环境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当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无法得到提升。作为“五社联动” 中专业服务的提供者和资源的链接者,必须要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教育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专业化能力。同时,社会工作机构开展“五社联动” 项目时受自身条件限制,往往会面临很多困难:人力、物力不足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信息渠道单一使工作内容与形式存在较大差异;管理方法落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经费投入有限导致项目实施效果欠佳。这些都使得社会工作机构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合作共赢,难以发挥自身效能,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在借鉴参考国内外社区治理的先进经验后,针对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明确社工定位,助力推动社区治理。从政府层面讲,应该给予社工机构更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拓宽筹资渠道,增加居民与公共事务之间的互惠互利意识;引入专业机构,与各个主体间加强联动合作,凝聚乡镇骨干力量,给予短期外出学习机会;政府应多引进人才,鼓励当地骨干学习社会工作,通过资格证考试,提供更多优质的社会服务。

五、总结

从“三社联动” 的破土萌芽到“五社联动” 的展枝舒叶,我们能够看出,各种社会力量的苏醒和发展使得社会治理的推动力日益增强。“五社联动” 的社会治理机制,是创造一个各种主体相互嵌合,使其更好发挥能动性的平台,进一步焕发社会生机,实现社会治理的可持续发展。L镇引入“五社联动” 治理机制的时间虽短,但仍在其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政府的有效指导、社区村委会与社工机构的管理与运营、对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都需要继续学习其他有经验地区的做法,探索出符合当地治理情况的有效方法,不断磨合“五社联动” 治理机制与本土内生动力的契合点,加快城乡一体化与社会融合,创建一个现代化、有温度的“和谐社区”。

参考文献:

[1] 謝鹏.城市社区“五社联动”治理模式建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9.

[2] 许诺,张玉红,徐济益.“三社联动”机制运行困境与出路探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1):26-28+33.

[3] 闫冬.科协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探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 彭舸.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社联动”治理机制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20.

作者简介: 马宁,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工作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党微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