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优新品种苏翠1号栽培技术要点
2023-05-30张岩毛海艳姜永刘宏吴继红王浩然杨艳平
张岩 毛海艳 姜永 刘宏 吴继红 王浩然 杨艳平
摘 要:梨优新品种苏翠1号具有成熟早、品质优、丰产性强等特点,近几年在徐州地区推广面积较大。本文充分调研徐州市睢宁县黄河故道沿线苏翠1号生产栽培情况,分析总结该品种在本地区的综合表现,针对该品种在本地推广过程中出现的生产问题,提出适地栽培技术要点,为睢宁地区苏翠1号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苏翠1号;适地栽培;技术要点
徐州市睢宁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境内黄河故道绵延百余里自东向西穿城而过。故黄河沿线土质主要为黄泛冲击区特有的偏碱性土壤,土地较为贫瘠但土层深厚。睢宁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4°C、年均降水量930毫米、年均日照2390小时,无霜期长达214天,具有得天独厚的梨树栽培地理优势,为国内公认的优质砂梨适宜栽培区。
梨优新品种苏翠1号[1],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蔺经研究员团队历经近十年培育而成。2003年,蔺经研究员团队以华酥梨为母本、翠冠梨为父本杂交获得优系(编号:0305-12),后经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优系品质优良、稳定,于2011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苏翠1号,为省内外同时期较为少见的梨极早熟优良品种。
2012年起,睢宁开始引进苏翠1号,主要栽培于黄河故道沿线梨主产区。在睢宁地区,苏翠1号于3月底4月初开花,7月上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10天左右,易成花,成枝力中等,丰产性较强[2],总体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性状。在栽培过程中,睢宁部分地区苏翠1号出现落叶早、坐果难、花芽松散(有的也称为僵芽)等现象(如图1)。笔者技术团队经多方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原因,采取强化实施栽培技术要点等措施,有效减轻此类情况的发生。
1 栽植建园
1.1 园地选择
苏翠1号建园选址工作较为重要,是决定生产成功的关键因素。根据睢宁地区气候特点,应优先选择沟渠完善、具备良好排灌条件,且土层深厚、保水保肥、通透性好的地块建园,并配套建设生产设施及生产、工具用房等附属设施。
1.2 苗木栽植
1.2.1 栽植时间 睢宁地区苏翠1号栽植以冬栽为佳,于树体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一般在11月中上旬至12月中下旬。由于睢宁地区易春旱,不建议春栽,如果春季栽植,应注意加强水分管理,提高成活率。
1.2.2 栽植规划 结合培养目标树形、管理技术水平等情况,确定栽植株行距。近两年睢宁地区重点推广苏翠1号高产高效主干形、Y形等生产栽培模式,建议栽植株行距为(1.5~2.0)米×(4~5)米,有利于树形培养,也便于机械化操作。栽植时应深挖浅栽,提高栽植质量,确保成活率;同时搭配栽植花期相近、花粉量充足、品质优良的1~2个品种授粉树,优先选择苏翠2号、翠冠等作为苏翠1号授粉树,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按1∶8~1∶10比例进行配置。睢宁地区应采取起垄栽植方式,垄高30~50厘米,防止因夏季降雨集中发生涝害。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树形培养
苏翠1号丰产性较强,宜采用高产高效的主干形、Y形等高密度栽培模式,可提前进入投产、丰产期。
2.1.1 主干形栽培模式 第一年栽植后,在40厘米处定干,选择当年生长旺盛的新梢作为中心干延长枝,并用竹竿绑缚保持其直立生长。于次年梨芽萌动前(一般3月15日前),对中心干距地面60厘米以上、梢头20厘米以下所有冬芽进行刻芽,促发新枝。待新枝长到20厘米左右时,对生长角度过小的枝条进行牙签开角,开角角度以60°~70°为宜,同时适度摘心;第3年继续对中心干延长枝梢头20厘米以下的未发枝冬芽进行刻芽、撑枝,最终培养成中心干高度在3.2米左右、其上螺旋着生20~25个结果枝组的主干形树形,并及时对粗度超过中心干1/3的结果枝进行替换、更新(图2)[3]。
2.1.2 Y形栽培模式 树体定干高度应与Y形架体设施高度相匹配,一般定干高度在60~70厘米。定干时注意剪口下最近的两个芽要朝向两侧行间,当年即可培养伸向行间的2个主枝,下部其他萌芽抹除。第2年起,主枝沿Y形架体牵引、绑缚、延伸,每主枝配备侧枝3~5个,结果枝组分布在侧枝两侧,与主枝在同一水平面,间距30~40厘米,夾角70°~80°。以后逐年对主枝延长枝、侧枝、结果枝等进行牵引、绑缚在Y形架面上,对过粗结果枝进行更新。管理上注意剪除主枝、侧枝的背上枝、徒长枝等,防止着生过多无用枝条。
2.2 花果管理
2.2.1 人工授粉 苏翠1号自花不结实,需进行人工授粉干预,这也是提高坐果率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在人工授粉前,提前2~3天准备好授粉品种花粉,在干燥、低温(0~8℃)避光环境下贮于密闭容器中待用。
(1)人工点授:于苏翠1号梨初花期(20%~30%花开放),用橡皮头、绒毛球、毛掸等授粉工具,蘸取花粉对开放花朵柱头逐一点授,或用授粉枪对花朵进行喷洒。如授粉期间遇到低温阴雨,则在盛花期再补授1次。
(2)液体授粉:参照张绍铃等发明专利《一种节本增效的梨树液体授粉方法》(专利号:ZL 201110234023.5)技术要求制作营养液、授粉液及进行授粉作业[4]。营养液质量比为:15%蔗糖、0.01%硼酸、0.05%硝酸钙(或果蔬钙)、0.04%黄原胶(与水的比例为15∶0.01∶0.05∶0.04∶100),在梨盛花期(约80%花开放),在花粉营养液加梨精花粉,制成花粉浓度为0.8克/升的授粉液,用静电喷雾器喷雾授粉,每亩地精花粉用量为8~11克。授粉液要随配随用,配好的授粉液最好在2小时内用完。
2.2.2 疏花疏果 分为疏花和疏果两个技术环节。
(1)疏花:在花序分离期,根据树势强弱和花芽比例,按每20~30厘米选留1个花序,其余全部抹除。每个花序只留2~3个边花,其余疏除。睢宁地区春季易发生倒春寒,应适当多留树体中上部花序,以免造成损失。
(2)疏果:苏翠1号梨在谢花后15天左右、大小果分明时进行疏果,疏除病虫果、小果、畸形果、外伤果等,保留花序中第2~4位果其中之一,留果间距20~25厘米。疏果后实际果实保有量以目标保有量的1.2倍为宜,防止大风、冰雹等生产意外事故造成减产。
2.2.3 套袋 苏翠1号梨果为青绿色果皮,天然果色商品价值较高,可免套袋。为追求更高商品价值,可套白色透光纸袋,在果色不变情况下,果点变小、果皮光滑,增加果品商品价值。套袋时间为花后25天左右,15天左右结束。注意套袋前要喷洒杀虫杀菌剂1次。
2.3 施肥管理
2.3.1 增施有机肥 苏翠1号新植园在建园前要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厩肥、牲畜粪或商品有机肥等,对果园土壤进行改良,提高有机质含量;生产园于秋季及时施入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提高土壤肥力。
2.3.2 生草培肥 苏翠1号果园实施生草栽培模式,自然着生无恶性竞争类杂草,或人工种植无共生病虫害的浅根、固肥等适宜草种,在增肥土壤的同时可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梨树抗逆能力(如图3)。也可在树盘覆盖农作物秸秆,起到增肥、保墒、控草等作用。
2.3.3 施肥 根据园地肥力水平及苏翠1号生长期对各种肥料元素需求特点施肥。在保证施入足量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情况下,注重中、微量元素的施入。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推荐测土配方施肥。成年树全年建议施肥量见表1。
2.4 病虫害防治
从睢寧地区多年栽培的情况来看,苏翠1号易受梨小食心虫、梨木虱、蚜虫等害虫危害;病害方面,由于苏翠1号成熟期较早,采果后果园管理不及时,极易发生炭疽病、轮纹病等叶部病害,是苏翠1号早期落叶、花芽松散、坐果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苏翠1号病虫害防治遵循 “综合防治、预防为主”原则,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实施精准防治,预防早期落叶病的发生。
2.4.1 化学防治 根据苏翠1号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发生情况,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等对环境友好型药剂防治病虫害。如在早春花芽萌动前,全园彻底喷洒1遍3~5波美度石硫合剂,降低多种病虫害发生基数;花末期(谢花达80%)喷施1次杀虫杀菌剂,可预防梨木虱、蚜虫、黑斑病等病虫害的发生;6月上中旬喷施1~2次高效广谱杀虫剂,预防梨小食心虫、梨木虱等;采果后到落叶前,根据梨园病虫害发生情况,须多次喷施广谱高效杀虫杀菌剂,防止树体过早落叶。
2.4.2 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培养通风透光、简约高效树形(图4);采取果园生草、疏通排灌沟渠,涵养梨园水土,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强树势;休眠期应彻底清园,剪除病虫枝、刮除树干老翘皮,最大限度减少梨园病虫害基数;园区周围不栽柏、桧等树,不与桃、苹果等其他果树混栽。
3 小 结
睢宁地区引进栽培梨优新品种苏翠1号近10年,整体表现出较强适应性及良好的经济性状,适宜在睢宁黄河故道地区大面积推广。生产上应结合苏翠1号品种的特征特性,强化落实苏翠1号栽培管理各环节的技术措施,采取高产高效生产管理模式,增强树势,促使花芽营养充足、分化充分;注意水分管理,避免出现过旱过涝现象;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尤其在果实采摘后树体无果期间,要严控主要病虫害的发生,防止苏翠1号出现过早落叶导致花芽松散(有的也称为僵芽)、坐果率降低、产量减少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蔺经,盛宝龙,李晓刚,等.早熟砂梨新品种“苏翠1号”[J].园艺学报,2013,40(9):1849-1850.
[2] 刘宏.苏翠1号梨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管理技术[J].果农之友,2015(5):11-12.
[3] 盛宝龙,李晓刚,王中华,等.苏翠1号梨主干形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2022(9):26-28.
[4] 齐开杰,陶书田,吴巨友,等.梨树省力化液体授粉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7,46(3):168-169.
基金项目:江苏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睢宁推广示范基地建设(JATS[2022]082)
作者简介:张岩,男,高级农艺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