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都有好青年
2023-05-30王枍
王枍
每年的三月份,是被称为“菌二代”的周晴晴最忙的时候。日升日暖,细密的浅白色菌丝冲出土壤,爬满整个营养包,在吸收足够的营养后,一颗颗茁壮的羊肚菌孕育而出,成为济宁金乡农户们致富的“金钥匙”。而周晴晴,这个曾经的都市白领,如今的种菌人、村里的好青年,就是为村民们送去“金钥匙”的人。
人才是振兴乡村的第一资源,也是关键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在山东,越来越多的“周晴晴”走在返乡入乡的创业之路上。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山东选树出18万名素质高、品行好、带动能力强的乡村好青年,他们作为“新农人”留在农村、投身农业、服务农民,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成为各自领域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可以说,如今的齐鲁乡村,处处都有好风景,村村都有好青年。
青春“活水”荡乡野
在金乡,周晴晴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已经做到全国前列,辐射带动食用菌基地超万亩,帮助1万余名农民创业就业,还在河南、安徽、云南等地创建珍稀食用菌创业孵化平台,2021年服务产值超过5亿元。更为可贵的是,她还拥有一支30多名返鄉大学生组成的团队,为乡村振兴的梦想共同努力着。
在潍城,技术型“领头雁”马环成功将铁皮石斛“南药北移”,带动区域内10个村庄迈向产业振兴。她为无技术、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带动他们走上致富之路。
在曹县,29岁的张哲瑜怀揣着农业梦、田园梦、乡村梦返乡创业。他联合村里几位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创办了万亩荷塘水产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水稻、莲藕等,不仅服务带动200多农户致富,还带动了很多年轻人回乡投资创业。
在诸城市,西院社区党委书记孙红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领办合作社,建设现代化养牛场,改造现代化大棚,让西院社区成为产业振兴、集体增收、群众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社区。
如今的山东,回乡创业青年的故事数不胜数,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的“源头活水”,让乡村震荡起新时代的美妙涟漪。周晴晴把自己比作“采蘑菇的小姑娘”,“将永远和热爱的乡亲们在一起、和广阔的农村在一起,用奋斗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而张哲瑜和他的创业联盟会员有一个共同观点:“农业是一个永不败落的行业……农业产业发展得好又反哺一方百姓,百姓富裕了又会投入到农业产业中去,形成一个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
绿水青山天地阔
乡村振兴靠人才,更要靠青年人才。
2018年开始,共青团山东省委联合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财政厅等部门(单位)联合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聚焦组织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赋能,着力推动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有效发挥了青年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五年的时间过去了,18万名乡村好青年扎根山东乡村沃土,用勇于开拓、担当重任的精神态度,把乡村当作青春逐梦的舞台,一个个生动精彩的乡村发展故事,成为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鲜活注脚。这些背后,是越来越务实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充足的配套支撑,越来越优渥的乡村创业环境。
围绕破解好青年在乡村创业中最急需的资金、技能、平台等难题,相关部门(单位)联合多家商业银行出台“乡村好青年贷”“乡村振兴好青年贷”,已经累计为1.8万名好青年发放贷款56.8亿元。
同时,山东遴选1017名创新创业、农业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的青年专家,组建“乡村好青年导师服务团”,全方位助力农村青年人才成长发展。全省136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乡村好青年联盟”,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为好青年延伸产业链条、共享信息资源、实现抱团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截至目前,各级累计开展交流培训3800余场,培育产业带头人3500余人。
为争取更多青年投身山东乡村振兴,山东还在清华、北大等66所高校建立“青鸟驿站”,组织“山东行”“看家乡”等活动,搭建起优秀青年学子回乡就业创业的桥梁。
数字给振兴乡村提供了越来越充足的底气,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真正完成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我们依然还有太多工作要做。当下,农业生产的吸引力仍不足,农村就业机会、就业质量、就业收入与城市有较大差距,“上学考出去”“创业闯出去”依然是多数农村青年的选择。而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在乡村尤为明显,这也是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解决的难题。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强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贡献、立榜样,责无旁贷。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乡村振兴绘就新蓝图,齐鲁乡村里的好青年,也将用自己的才智与激情,描绘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画卷。
(未署名图片由共青团山东省委提供 编辑/李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