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流量时代”品牌建设之变
2023-05-30郑颖群刘珊
郑颖群 刘珊
曾几何时,众多品牌凭借打爆款、冲排名、社交种草、直播引流的组合拳,在流量时代占领了高地。然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网民数量增长见顶,总体流量增长趋缓,品牌从增量竞争走向存量之争,被认为是“后流量时代”的显著特征。与此同时,数据造假的问题已经引起全行业的重视,对短期流量盲目追求的负面效应,让品牌开始反思“流量至上”的打法。如何把流量转化为品牌资产和品牌忠诚度,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品牌发展,成为“后流量时代”品牌建设的重要命题。
变化一:重树产品的关键性地位
产品和服务是品牌的根基。流量与促销的捆绑,虽然会带来短期的销量上涨,但是长久下去只会对品牌形成透支。“后流量时代”,品牌回归产品与服务,让产品与流量互补,才能真正赢得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产品质量始终是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品牌500强》的评判依据是品牌的世界影响力,包括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按照品牌影响力的三项关键指标进行评选,即市场占有率(Market Share)、品牌忠诚度(Brand Loyalty)和全球领导力(Global Leadership)。长久以来,上榜者基本也是产品质量最高的品牌。例如,2022年我国共有45个品牌上榜,国家电网、海尔、腾讯、中国工商银行、华润和五粮液是典型代表。根据Morketing研究院发布的《新消费,新品牌》报告,2021年共有703个新消费品牌获得了超过855亿元的融资金额;2022年共有620个新消费品牌获得了近430亿元的融资金额。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投资的“冷静”恰好反映出资本转向考察新消费品牌的长期价值和可持续复利,新消费领域的“野蛮生长”阶段宣告结束——过去,大量新消费品牌为了在短期内抢占流量,都选择了不遗余力做投放。但在长期看来,消费者的净化意味着消费决策更谨慎、更受理性驱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终将被“反噬”。
其次,产品差异化是品牌竞争的重要支撑。红杉中国调研团队发布的《中国消费者品牌偏好洞察》报告显示:本土品牌更能抓住中国消费者的“痒点”和“痛点”,找到各自的细分市场来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并发现新需求。德勤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者洞察与市场展望》则显示: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趋于务实和理性,减少了冲动消费,讲求产品品质,拒绝盲目跟风;另一方面,消费者除了追求物质需求的满足,也希望获得身体和心灵上的满足与愉悦感,追求悦己体验。由此可见,对于日益成熟的消费者,流量打法的效用已经逐渐丧失,只有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才是品牌持久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相对来说,传统流量打法下爆红的品牌,更多凭借的是“外力”。但是,产品质量、品牌价值才是“内力”。将产品本身与流量相结合,才能够形成推动品牌不断向前的内生力量。珀莱雅、贝泰妮、华熙生物等这些离开头部主播流量仍然健康发展的品牌案例,也证明了立足产品本身,并与外部进行多维度的价值共创,对于推动品牌乃至产业的跃迁都起到了很大帮助。
变化二:重视对流量的精细化运营
要想将流量带来的热度维系下去,后续的精细化运营就至关重要。作为前链路流量的承接方,通过私域流量进行品牌社群管理与营销,已成为与消费者展开持续有效的沟通,从而深化流量价值的关键。
首先,搭建私域经营阵地是私域流量精细化运营的基础。目前,微信生态、支付宝生态、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品牌私域经营的主要渠道。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创设品牌App,建立专属于品牌与用户的“自留地”。例如,茅台于2022年3月推出数字营销App“i茅台”——这既是传递茅台品牌价值的窗口,也建立起了与分散在电商平台的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其次,私域流量运营的核心目标是留住人群。“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数字时代提出的用户路径5A模型包括认知(Aware)、吸引(Appeal)、询问(Ask)、行动(Act)和拥护(Advocate)等五个环节。对于品牌来说,必须在消费者旅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其建立相应的关系。私域流量运营恰好给予了品牌与消费者建立关系的平台与机会。例如,完美日记曾经凭借“小完子”这个品牌人设的打造,获得了社群营销的成功。虚拟的“小完子”,真实地存在于朋友圈和社群中,通过高度活跃的文字,彩妆测评图片和专业教程成为顾客的“私人美妆顾问”和“闺蜜”,与社群用户建立信任关系,进而带来了新的成交与复购,最终让完美日记实现了完美增长,成为首个赴美上市的美妆国货。
最后,数字化私域流量管理是私域流量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手段。品牌方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营销自动化等技术手段,对私域流量进行跟踪和营销,实现精细化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提高私域流量的转化率和品牌价值。2022年,吉利汽車就与字节跳动旗下的云服务平台火山引擎进行了战略合作,通过用户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能力的建设,达成品牌公域营销与私域运营一体化,推动吉利汽车与互联网生态加速融合,实现业务增长。
虽然运营私域流量的手段早已有之,但是在“后流量时代”,如何创新运用这些手段,实现对流量更为精细化的运营,是品牌方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品牌方需要不断优化运营策略、提高数据分析能力,迭代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对流量的精细化运营,提高流量价值和消费者满意度。
变化三:重塑内容赋能品牌营销
获取流量和数据固然重要,但消费者对品牌的期望越来越高,在“后流量时代”,品牌方还必须通过有价值、有趣、有共鸣的内容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通过“软性”的内容营销等渠道,向消费者传递品牌形象和价值观,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增强品牌信任度和忠诚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线上内容营销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202亿元增至2021年的6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8%。内容营销已经成为了品牌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品牌建设的重要趋势。
大众传播时代,品牌方是广告宣传的主导者,通过制作并发布内容来传递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但现在,用户更加倾向于接受来自其他真实用户的分享和推荐,因此品牌方正逐渐转变角色重心,成为内容的“拥抱者”和“支持者”。“后流量时代”,品牌方通过明星、网红、达人等带来的流量进行营销已经成为常态,联动粉丝反馈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互动式内容风潮,从而创造超级爆款。伊利牧场2022年数字营销传播项目就以“达人+普通用户”内容共创方式,集合抖音、微博两大平台23位达人,于“6·18”大促期间集中传播,与此同时,在小红书平台密集投放种草图文,抓取野生UGC(用户产生内容)集中展示并顺势发起话题互动,其主推产品红枣牛奶销量增长25%,新品芋见波波达成全年预算目标187%。而为了避免流量风险给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借助KOC(关键消费领袖)进行品牌建设。秒针系统明鉴优选KOL(关键意见领袖)选择评估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KOC整体投放个数占比呈增长趋势,占比已经接近一半。相较于KOL单方面的话语传递,KOC更具亲和力,因为其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更容易透过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表达品牌偏好等方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建立情感共鸣,从而促进购买决策,并形成口碑传播效应。
随着内容营销生态的不断进化和发展,以短视频、直播和种草内容为主的内容平台方越来越多并逐渐成熟,例如小红书于2022年实现了月活2.6亿的突破、用户规模翻番,B站在其手机客户端添加了短视频入口等。与此同时,多元化的内容营销玩法也应运而生,例如品牌微短剧、定制剧情植入、IP共创等,这些形式不仅为品牌商业参与提供了更多空间,同时也在“后流量时代”下以新颖的形式和趣味化的互动效果吸引了更多的年轻用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机会和优势。喜茶依托《梦华录》的内容营销就是典型发挥IP价值的案例,其将品牌的“茶”文化与电视剧中的情节有机结合,深度参与了内容开发的全过程。在剧集内部,喜茶的产品并非刻意植入,而是与剧情自然融合,轻松输出产品卖点。在剧集外部,喜茶根据《梦华录》的人物和剧集元素推出联名产品,开设线下主题店,覆盖人群从观众拓展到泛大众,进一步扩大了品牌认知度。
优质的内容可以帮助品牌吸引大量的潜在客户,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仅有这些并不足以实现营销的最终目标——销售转化。因此,在“后流量时代”的内容营销中,将传播与销售相结合,打通营销闭环也越发重要。顾家家居就开创了微综艺交互式种草直播的形式,凭借综艺式的趣味互动和专业科普内容吸引用户眼球的同时,通过微信“朋友圈&视频号引流广告-直播间-品牌小程序跳转下单”的闭环链路,兼顾了品牌沉淀资产和转化提升的双重诉求,全场观看人次超937万,最高同时在线92万人,活动直播矩阵及明星直播售卡数达1.77万张。
在“后流量时代”,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虽然流量可以带来曝光和关注,但一味追求流量的短期效果,往往会让品牌失去方向和價值,甚至产生负面影响。重拾产品与流量互补的品牌之道,继而通过精细化的运营和优质的内容营销,企业可以将流量转化为口碑,进行品牌的长期建设和价值积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和需求,积极创新,并与时俱进地适应市场变化。只有这样,品牌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和成长,并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郑颖群为中国传媒大学在读硕士;刘珊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刊编辑/吕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