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岭头村东庙勘测浅析

2023-05-30聂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6期
关键词:安全隐患古建筑现状

聂磊

摘 要:山西省晋城市泽州縣岭头村东庙在悠久的历史中逐渐破败,为了能更好地加以保护和利用,我们以科学、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对其进行了合理、详尽的勘测,从专业的角度去解读、分析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对东庙的修缮保护做出翔实、可靠的方案。

关键词:岭头村东庙;古建筑;现状;安全隐患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13

1 泽州县岭头村东庙概况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位居晋城盆地,太行山南端,总面积2023平方千米。泽州县是我国人类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源远流长。高都遗址的历史表明,早在2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岭头村位于泽州县大东沟镇境内。东庙因位于岭头村村东而得名。东庙其实是两座并列的寺庙组成,东为玉皇庙,俗称“下庙”,西为咽喉祠,俗称“上庙”。东庙坐北朝南,创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总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玉皇庙为祭祀道教地位最高的仙人—玉皇大帝的庙宇,咽喉祠为祭祀民间神祇—咽喉老爷的场所,现存建筑均为明清建筑。

咽喉祠平面以中轴线对称分布,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拜殿、正殿(老爷殿),正殿两侧有东、西耳殿,中轴线两侧对称布局东、西厢房,东、西连廊以及通往玉皇庙和院外的偏门等附属建筑。玉皇庙地坪低于咽喉祠,以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有山门、过殿、正殿(玉皇殿),正殿两侧有东、西耳殿,东为二郎、关公庙,西为龙王庙,过殿两侧有钟鼓楼并将寺庙分割为前后院,前院山门东侧为土地祠,西侧为村民出入寺庙的侧入口,中轴线东侧为娲皇祠,西侧为蚕母祠,建筑均经过改制已非原物;后院东、西对称布局东、西配殿。虽为两座寺庙,但中有侧门相通,整体布局合理严谨、错落有致、道路合理通畅,古朴庄严又不乏华美之气。

东庙平面布局严谨,上、下庙各自对称均衡,功能分配合理,虚实相间,通过不同的空间转换,各单体建筑又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作用,这种布局方式完全满足祭祀活动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现存历史建筑建造年代跨越明、清两代,建筑的体量、色彩、式样、装饰的形式体现了古代构筑技艺的精湛。建筑造型上遵循了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变化中求统一但又主次分明。

现将岭头村东庙现存状况做如下说明。

1.1 咽喉祠

1.1.1 山门现状

山门为寺庙主入口,位于中轴线最南端,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平面呈长方形。单檐硬山顶,布瓦屋面。明间辟板门一道出入,次间为墙体,两稍间用墙体围护成两小间,总体保存状况堪忧。台明条砖砌筑,青条石压沿,整体明显外闪和鼓肚,台帮局部开裂,周圈压沿石走闪、折断普遍,原为踏跺台阶在使用过程中为方便出入而改为坡道。现存墙体外观为砖墙,但从墙体厚度不一而且尺寸较大的特征判断,应为土坯墙外包砖,外墙砖风化酥碱现象普遍,墙体开裂较多,对应抱头梁下位置裂缝较宽,人为添加垒砌的痕迹较多,外观整体状况较差。山门明间为咽喉祠主入口通道,为青条石铺筑,磨损痕迹明显,存在局部折断现象,表面凹凸不平,但不影响继续使用。次间、稍间地面条砖工字缝铺墁,丢失严重,勉强可以辨识原铺筑工艺及材料规格。前檐明间为露明石柱,截面方形,柱下石础造型精美、雕工考究,石柱表面有轻微风化剥蚀,总体外观较好,可以继续使用。后檐明间为圆形截面木质柱,保存较好。柱头均施普拍枋,柱间设月梁形兰额,有少数因干裂出现脱落。

山门为典型的清式木构,现存大木构架未见明显倾侧、扭曲变形,檐檩滚动量较小但有折断现象,构件表面存在老化、干缩裂纹,对应屋面渗漏的地方局部糟朽,需进行整架并对残损严重不能继续使用的构件进行更换。

1.1.2 拜殿现状

拜殿位于咽喉祠中轴线上山门北侧,紧邻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南北通透,单檐卷棚顶,布瓦屋面。现存建筑近年曾对屋面进行过翻修。

拜殿南台明条石砌筑,淤土掩埋下部,北侧台明与正殿台明隔开砌筑排水渠,条石走闪、折断较为严重。拜殿只有山墙,现存外墙面全部表砖,内墙墙体为廊心墙,除原墙体外有后世临时在后檐加砌的矮墙,西山墙原有拱形门洞,现临时封堵。墙砖有酥碱、表面剥落现象,土坯墙开裂较多,下部抹灰坍塌普遍,有人为开挖的洞孔,内墙外观整体状况较差。拜殿前檐四根、后檐两根均为石柱,截面八边形,柱下石质柱础石,柱头承大额枋一道,兰额为月梁形,原月梁表面有木雕,现不存。现状石柱下部有风化剥离现象外,自身保存较为完好。柱网未见不均匀沉降和倾侧现象,相对平直。拜殿柱头设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斗拱的残损主要表现在因年代久远构件表面自然风化剥蚀木材开裂、表面糟朽现象普遍,部分拱件劈裂以及升斗丢失。

拜殿为典型的清代抬梁式构造,大木未见严重病害,整体外观坚固结实,构件表面有轻微干缩裂纹,部分构件对应屋面漏雨位置因受雨水侵蚀表面朽坏,檩替滚动普遍,出际部位木构糟朽风化较重,博缝板不存。椽望为木质圆椽上铺望砖,蝼蝈椽为方形,局部有更换过的痕迹,形制规格与原物不符,檩替的滚动导致椽飞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动和移位,椽上皮出现糟朽、中空现象,檐椽头自然风化开裂普遍,檐口变形成波浪形。

1.1.3 正殿现状

正殿位于寺庙最北端,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带廊,平面呈长方形,单檐硬山顶,布瓦屋面、琉璃剪边。现存为清雍正九年(1731)重修后遗构。

正殿台明条砖砌筑,青条石压沿,与拜殿毗邻,中间设排水渠,压沿石折断、移位普遍。现存殿内地面为原地面上覆盖铺墁条砖,经现场发掘断定原室内地面为方砖十字缝细墁,室外地面现为水泥抹面。正殿廊柱和檐柱为八边形截面石柱,依据柱截面和位置不同,使用不同柱础石。正殿梁架现存主体状况良好坚固,无明显劈裂变形。廊步构件存在劈裂、拔榫现象,需进行加固。正殿为单檐硬山顶,布瓦屋面、琉璃脊饰,瓦件规格形制是经过了更改的,由原来的筒板瓦改为仰合瓦覆顶,脊饰造型色泽较统一相近,琉璃构件损伤、丢失现象严重,大吻、脊刹残缺,垂兽不存,脊块图案较为杂乱。正殿东、西侧各有耳殿一间,椽望和屋面存在少量残损,保存较好。

1.1.4 东厢房现状

山门东侧为东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椽,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单坡硬山顶,布瓦屋面。东厢房墙体下部存在酥碱剥蚀现象,北次间窗边墙不规则裂缝明显。室内木构随意,没有明显残损及病害,不影响继续使用,主要损伤在屋面、椽望及地面,屋面杂草丛生,瓦件松动脱落较多,局部漏雨,脊块有丢失现象,已不连续,檐口坍塌。椽子折断、移位、脱落现象都有,出檐部分几乎全部糟朽腐坏,需进行更换。室内地面铺装材料及方法均不明。装修部分构件缺失、老化现象明显。

1.1.5 西厢房现状

山门西侧为西厢房,与东侧对称布局,面阔三间,进深一椽,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单坡硬山顶,布瓦屋面。西厢房除墙体保存较好外,其余部分均残损严重,南次间屋面坍塌,雨水直接侵蚀木构,导致屋架整体受损。装修部分损伤严重,地面已毁。

1.1.6 东、西连廊现状

厢房北侧东、西对称有连廊各三间,西侧院墙原留有偏门现已封堵,上述建筑均已坍塌,可以通过残留的柱、柱础、台明及残坏的构架判断出原形制及体量。

1.1.7 院落、围墙现状

咽喉祠总体坐北朝南,围墙为原物,边界清晰,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院落平面为东、西对称,院面总体北高南低,因寺庙废弃许久,杂草丛生,只有主甬道最南端残留一小段,院内没有系统的排水设施,导致各处建筑基础不同程度遭受雨水及其他地表水渗入的侵蚀,严重危害历史建筑安全。

1.2 玉皇庙

1.2.1 山门现状

山门位于寺庙最南端,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呈长方形。单檐硬山顶,布瓦屋面、琉璃剪边。原明间辟板门一道出入,次间为墙体,现已更改。两山各辟拱形门洞,东侧通土地祠,西侧为村民日常出入的偏门,总体保存状况糟糕。

山门台明砌筑材料全部埋入地下,周圈压沿石走闪、折断普遍。现存前檐墙为近年封堵,原分心位置墙体已拆除,留有痕迹,东山墙有通长裂缝,墙根风化剥蚀普遍。现存室内外地面铺筑较杂乱,所用材料、手法不一,地面铺砖磨损碎裂严重,几乎无一完好。前檐明间为露明石柱,截面方形,石柱表面有轻微风化剥蚀。后檐明间为圆形截面木质柱,西侧柱身通劈裂缝宽30~50毫米,东侧柱糟朽中空严重。其余柱均包裹于墙体内,未见不均匀沉降和倾侧现象。

山门现存东侧大梁糟朽严重,失去承重功能,已影响整体构架,前、后檐檩替因雨水侵蚀残损严重,西次间脊檩、金檩朽坏严重,现存大木构架明显扭曲变形,檐檩滚动,构件表面存在老化、干缩裂纹,屋面漏雨造成木构大量糟朽,需进行整架并对残损严重不能继续使用的构件进行更换。山门屋顶为单檐硬山式,仰合瓦布瓦屋面、琉璃剪边。现状脊块丢失过半,大吻、脊刹残缺,垂兽不存,排山瓦丢失严重,檐头附件不存,屋面长草,瓦件松动,局部坍塌。以上原因造成屋面渗漏或露天,雨水直接侵蚀木构。

1.2.2 过殿现状

过殿位于山门北侧,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二层单檐悬山顶,仰合瓦布瓦屋面。

台明条砖砌筑,青条石压沿,南侧台明淤土掩埋只露出小部分压沿石,北侧台帮砌筑材料缺失严重,压沿石走闪移位丢失较多。现前后檐墙体为后世更改所加砌筑,原建筑仅有东、西山墙,二层山墙不通檐,北侧较薄一段为临时垒砌。历史墙体无明显裂缝及走闪,墙下部砖酥碱剥蚀严重。现存一层室内地面属于人为抬高,覆盖原铺装材料,二层保存较好。经现场勘查,过殿一层原为前后通透,二层前后设置围护结构,现均不存,外檐遮朽板不存。一层前后平柱为角柱由于山墙较厚,不能判断是否存在或保存状况,柱头施普柏枋,兰额缺失;二层平柱为圆形截面木柱,角柱为石质方截面柱,柱头施普柏枋,柱间为月梁形带雕刻兰额,木雕损毁严重。石柱因自身材质特性保存较好,木柱虫蛀糟朽,导致柱身中空失去使用功能。一层为大梁前后通檐上承托楼楞木及楼板层构造;二層为抬梁式。二层木构保存较为完好,构件表面有自然老化造成的裂纹,对应屋面漏雨位置轻微糟朽;一层主要承重构件较好,楼楞木坚固结实,支条及楼板出现垂弯,外檐普柏枋糟朽垂弯严重。

屋顶为单檐悬山顶,仰合瓦布瓦屋面,瓦件规格形制统一。现状屋面起鼓,瓦件松动,杂草丛生,脊块缺失,双侧大吻一残一缺,垂脊垂兽不存,屋面局部渗漏。

1.2.3 正殿现状

正殿为玉皇庙主体建筑,坐北面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带廊,平面呈长方形,廊柱头设三踩斗拱,单檐悬山顶,布瓦屋面、琉璃剪边。

正殿后台明被淤土掩埋,前台明为石砌须弥座,石座保存较好,压沿石部分折断,雕刻有人为毁坏的痕迹,台明东、西侧分别设置台阶,现存象眼的砌筑材料松散,踏跺扭曲,保存状况一般。正殿后檐及两山为砖包土坯墙,室内下槛墙为砖砌,上部土坯墙抹面,前檐窗间墙体为砖砌。外观坚固结实、无明显变形和残损,局部有细小裂缝,土坯墙抹面有局部脱落,表面变色。室内外地面为方砖工字缝细墁,室内地面近年在原地面上覆盖铺设现代条砖,室外方砖有碎裂和缺失,表面凹凸不平,排水不畅。正殿廊柱为八边形截面石柱,收分明显,柱础雕刻精美,为明清时期的上乘之作。现状石柱下部有风化剥离现象外,保存较为完好。檐柱均为墙内柱,因墙体围护且内墙状况较好,为避免人为破坏,未全部探及,但可以从兰、普平直度判断,柱网无明显沉降。

正殿斗拱按位置可分为柱头和补间两种,用材统一、形制各不相同。存在的病害主要有抱头梁糟朽,升斗劈裂或丢失,拱件劈裂、走闪等,构件表面风化糟朽严重。梁枋不同程度劈裂、走闪现象普遍,檩替滚动,对应屋面漏雨的部位构件局部糟朽,东次间及明间脊檩通劈,明间脊步叉手断裂,下金檩头虫蛀糟朽,大木构架整体较为平直,走闪不明显,缝板糟朽后临时修补,出际部位木构糟朽风化较重。室内为木质圆椽上铺望砖,廊步为木质圆椽上铺柳叶缝望板,前檐施飞椽,后檐无飞。后檐椽折断较多,现临时支顶加固,椽子有不同程度的滑动和移位,受雨水侵蚀部位的望板、椽子出现糟朽、断裂,檐椽头、飞头自然风化糟朽严重。

正殿为单檐悬山顶,布瓦屋面、琉璃脊饰,瓦件规格、形制较统一,脊饰造型色泽相近,琉璃构件损伤、丢失现象严重,大吻残缺、垂兽不存,檐头附件全部缺失,瓦件碎裂松动,脊块开裂以及各脊与筒瓦屋面相交处出现裂缝等,局部渗漏。

1.2.4 土地祠现状

土地祠位于山门东侧,坐东朝西,一间,砖砌建筑,现存建筑非原物。

1.2.5 娲皇祠现状

娲皇祠与土地祠相邻,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两椽。近年上部做过更改,除平面尺度外,均非始建时式样。

1.2.6 蚕母祠现状

现存蚕母祠为窑洞式建筑,与庙内其余建筑风格迥异,且破败坍塌严重,已不能继续使用。

1.2.7 钟楼现状

钟楼位于过殿东侧,坐南朝北,面阔两间,进深四椽,现存为二层,单檐布瓦屋面。当地居民介绍曾做过改建,原为三层建筑。屋面瓦件缺失松动,椽望糟朽普遍,装修局部残损,室内地面铺装不存,其余保存较好。

1.2.8 鼓楼现状

鼓楼与钟楼对称布局于过殿西侧,面阔两间,进深四椽,屋面杂草丛生,瓦件、脊饰缺失过半,檐头附件不存,装修朽坏,前檐墙体开裂并下部酥碱剥蚀严重。

1.2.9 东、西配殿现状

东、西配殿对称布局于正殿前,东配殿体量略大于西配殿,但造型、结构完全相同,均为面阔五间二层单檐硬山顶建筑,仰合瓦覆顶,材质是布瓦。现存建筑前檐在近代使用过程中被全部封堵,装修全部不存,室内地面也经过改动,屋面和椽望残损点的残损程度较为严重,平面布局及山墙均保持了原状。

1.2.10 东、西耳殿现状

东、西耳殿与正殿平行,分别位于殿东、西侧,东侧为二郎、关公庙,西侧为龙王庙,均为三间单檐硬山顶建筑,布瓦屋面、琉璃剪边,原物为前带廊,廊柱石质,后世为扩大室内空间临时将前檐墙外移至廊柱间。现存损伤除人为更改造成外,主要体现在椽望和屋面部分,脊饰缺失较多,椽望糟朽风化严重。

1.2.11 院落、围墙现状

玉皇庙现存院落为条砖海墁,年代太久铺砖几乎全部碎裂,砖缝中杂草丛生,整体凹凸不平,已造成排水障碍。

用建筑外墙做围墙将寺庙封闭的做法很多,岭头玉皇庙也沿用了这种方法,所以围墙现状是伴随建筑本体的保存状况的,上、下庙之间有相通的小院门,南侧为拱形门洞,东、西贯通,顶部为玉皇庙西配殿二层通往鼓楼二层的通道,原有围护现不存,顶部鋪砖碎裂较多且长草。北侧小院门为拱形门洞和方形门洞相结合。围墙残损主要表现在下部分表砖酥碱剥蚀较多,导致墙体表面不同程度出现孔洞。

2 泽州县岭头村东庙勘测结论

通过对岭头村东庙现存历史建筑残损程度、残损部位、分布情况以及各种病害、隐患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量的残损点必须采取抢修措施。一些附属建筑出现坍塌现象,须进行原址复建。围墙保留了寺庙原有格局,院内杂草丛生,造成排水不畅,严重危害建筑安全。出现如此严重的残损现象主要因为:年代久远加之寺庙废弃已久,寺庙处于自然损毁且无人问津的状态,在受风雨、气候冷暖的变化以及材料自身老化的作用后,建筑本体遭受着渐变的不断扩大的损伤,造成各种残缺现状;近代作为公共建筑使用而放弃了寺庙作为祭祀祈福的场所功能,为了满足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便利,使用者对建筑墙体、门窗、地面等部位进行了肆意更改,导致建筑外观面目全非。寺庙内琉璃构件、石质构件带雕饰部分的人为毁坏也较多。因此,有必要采取加固和修缮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王琼.山西滹沱河流域宋金寺庙建筑营造技术探析[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2.

[2]卓媛媛.浅谈故宫古建筑勘测制图、病害勘测和影像拍摄成果规范化的表达[J].故宫学刊,2019(1):464-488.

猜你喜欢

安全隐患古建筑现状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变电运维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方案探析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