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边缘区历史文化古镇适应性更新策略研究

2023-05-30崔晓萌寇晓丽冯姗姗

工业设计 2023年3期

崔晓萌 寇晓丽 冯姗姗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历史文化古镇;适应性更新;更新设计

1 城市边缘区历史文化古镇更新发展困境

城市边缘区历史文化古镇是指位于城市建成区与城市远郊区之间的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过渡地带,与城市建成区毗邻或相近的历史集镇镇区[1]。在空间形态、土地使用、生态环境、社会组织等方面表现出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等要素互相融合,并随着城乡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表现出极度的不稳定性。

1.1 空间形态受到损伤

作为城市边缘区与历史文化古镇的结合体,城市边缘区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冲突较大。原有社会网络与城市快速融合,古镇内部原生镇村空间自然演化的发展模式受到外界城市功能的冲击与发展动力的牵引,内部原有的发展平衡被打破,被现代建设包围或半包围,形成一种包裹的“孤岛”态势[2-3]。历史环境不断受到外界建设扩张的侵蚀:(1)建筑新旧并列,整体风貌不协调;(2)原有街巷肌理和院落肌理被破坏,功能形式发生衰退,古建筑功能被置换。

1.2 土地使用无序混乱

城市边缘区整体土地使用表现出无序性,具有农田与建设用地相间混合的形态特征。城市边缘区历史文化古镇地处城市外围地区,远离城市发展中心。要融入城市发展体系,需要通过出让土地来满足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需求,最终引发土地利用无规划、农田与建设用地相间混合、发展功能混乱无序等问题[4]。同时,随着周边土地的逐渐出让,盈利性设施建设比例相比公益性设施比例大幅度提高,城边型古镇的现代发展需求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难以保证[5]。

1.3 生态环境遭到开发建设的破坏

近年来,城市边缘区自身景观空间遭到破坏,生态韧性不断降低。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工业产业外移伴随着污染的大量排放,环境破坏量已大大超过生态系统自身的可调节范围。边缘区绿色空间被不断侵蚀,边缘效应带来整体生境条件特殊化、异质化与不稳定化的趋势[6]。

1.4 开发面临多维整合的难题

城市边缘区历史文化古镇建设和保护需要平衡,开发面临多维整合的难题。在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的框架下,发展、保护总是被置于矛盾对立的两边,历史文化村镇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复杂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旅游开发成为一把发展的双刃剑[7]。与此同时,建设面临着过去、现状、未来三个维度整合的难题:(1)“过去”以历史要素的方式留存,城边型古镇成为历史文明的空间载体;(2)“现状”出现了历史要素、现实问题、规划开发难以协调整合的困境[8-9] ;(3)“未来”规划引导又以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影响着它的开发建设。

2 城市边缘区历史文化古镇适应性更新设计框架

跳出“就古镇论古镇”的发展惯性思维,更新设计需要从城市发展的前瞻性视角探寻古镇发展的有利因素,在规划初期明确城市对引导古镇发展的积极作用。统筹协调内外发展要素,在规划过程中不断加强边缘区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联[10]。以整体性思维对保护要素进行重新关联和建构,从纵横两方面挖掘古镇的地方性特色。纵向上从城市、片区、古镇三个维度展开,自上而下进行区域间的相互关联,横向上从同一层面选取环境、社会、经济三个角度进行古镇特色要素点的提取[11],对古镇进行特色化营造。构建横向分析角度与纵向分析层次相耦合,与历史要素、现实要素、未来规划要素共同作用的古镇开发“三维”技术框架(图1)。

2.1 要素点提取

对古镇及周边进行实地调研与调查,进行各层级的要素评估,提取关键要素点。横向进行要素点角度识别,将传统人地关系细分为环境、社会与历史三个方面,建立整体保护方案;纵向进行要素点层次识别,研究各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各层级要素间的紧密结合,突出古镇的区位价值。

1)要素点识别角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方面,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包括建筑物单体、立面景观等,古鎮空间格局包括古镇形态、民居景观、山水格局、街巷空间等;(2)社会方面,包括当地特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遗存等;(3)经济方面,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特色产业、产业发展等。

2)要素点识别层次主要包括古镇、片区、城市三个层级:(1)古镇层次更新侧重于对内部进行优化更新,解决古镇发展自身存在的障碍;(2)片区层次更新侧重于特色整合,以古镇文化传承为侧重点进行联动升级;(3)城市层次更新建立在片区更新和古镇更新的基础上,基于整体思维与空间关系构建横向和纵向的空间秩序。

2.2 发展时序分解

将古镇更新过程解析为三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设计的更新需求。从古镇历史场景要素入手,总结提炼地方特色,依靠优质元素作为更新设计的增长点,带动特色产业孵化。

2.3 规划定位与更新设计

明确古镇更新的发展思路后,进行总体规划与功能定位,在宏观定位、中观布局、微观设计三个层次做到层层递进,互为补充。结合市场客群类型与特征打造古镇更新产品体系,对古镇内特色旅游资源进行旅游项目与特色产品设计,依托已有资源,融入文化元素,结合现代新型生活方式,建立更新设计的特色项目库。

3 江山市清湖古镇适应性更新设计

3.1 清湖古镇简介

清湖古镇位于浙江省江山市中心城区以南7.5 公里的清湖街道区划,占地0.19 km? 。随着城市发展,清湖古镇逐渐被高速的城镇化列车边缘化,渐渐具有城市边缘区的发展特征。文章中将规划区域范围扩至如图2 所示范围,总规划面积约为9.48 km? 的区域。

3.2 要素点识别与提取

根据城边型古镇适应性提升框架,在每一阶段分别进行要素点提取,叠加构成5×3 矩阵,搭建起规划量化分析表格(表1)。

3.3 基于SWOT 的整体功能定位

根据要素点提取表格,对规划区进行SWOT 分析。了解旅游发展的各项影响因素,对古镇整体进行功能定位(图3)。据此,将清湖古镇发展目标确定为:江山旅游门户、城南休闲地标。发展定位为:滨江古镇旅游带、城南服务新起点、未来社区实践地。总结提炼三大规划原则:(1)“共生”“串联”“生态”――完善城南新区服务设施,促进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2)激活清湖文化,实现多元产业融合;(3)保护中求发展,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复兴滨水空间。

3.4 规划更新设计

规划区划定为六大片区――清湖古驿旅游区、江中绿洲游憩区、未来共享社区、旅游集散民宿区、云享幸福新村、乐意生态农业区。以明清建筑为骨架,以码头文化、商埠文化为灵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的活化展示体验为载体,形成集文化展示、民俗体验、商贸交流、休闲度假、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大型体验型互动式文化旅游生活空间。

规划设计“水—陆”两种旅游线路,提升游览路线的趣味性。水上游线凸显“航运文化”, 打造滨水风光区,营造“小船夜游,岸边漫步,一步一景,一景一诗”;陆上行线结合“仙霞古道文化”和“商贸文化”,设置网红打卡点。依据每个地块不同的特点与上位规划的定位来设置不同的业态,留住客群发展配套产业实现长期盈利。在市场层面引导古镇发展的方向,积极调整并优化古镇的产业发展结构(图4)。

4 结语

在如今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明显的建设背景下,城市存量更新需要关注历史文化村镇,特别是城市边缘区域历史文化村镇的发展。更新建设需重视城市开发对历史文化古镇的潜在影响,注意协调保护与建设之间的平衡。文章针对城市边缘区历史文化古镇的双重特征提出城市边缘区历史文化古镇适应性更新策略,并将策略应用于江山市清湖古镇的应用实践中,以期为其他同类型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