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刘邦谋国策的济南“牛人”

2023-05-30张智辉

走向世界 2023年16期
关键词:牛人和亲匈奴

张智辉

在今天济南市长清区张夏村东7里,有一处名叫“小娄峪”的山坳,环境幽深僻静,相传“齐人”娄敬发迹前即隐居于此。“小娄峪”娄敬洞洞口,古人凿神龛于石壁,旧时供奉范蠡、张良、娄敬塑像,像前有石香台,上刻“大金国泰和四年造”。金泰和四年为公元1204年。

这位娄敬,道是何人?济南(长清)人,因功被刘邦赐国姓,改名刘敬。

就是这位济南“牛人”,以戍卒之身见高帝,吃饱喝足后侃侃而谈建都大计,被封赏,后倡“和亲”之策,献豪富迁徙关中之计,也曾力劝高帝休兵被囚禁,后又为其加官进爵。其功堪比张良,其谋可胜陈平,所献“三计”成为安定汉朝江山的柱石之策。

牛人“素面”献牛计——定都关中

“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雒阳,高帝在焉”——《史记》。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随着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悲壮一幕上演,持续4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大幕落下。二月甲午日,汉王刘邦在定陶登基称帝,史称汉高帝。三、四月间,迁都洛阳。洛阳系周朝旧都,宫殿可用且有险可守,君臣上下普遍看好洛阳为都城。高帝住进了洛阳南宫,士兵还乡,天下似大定。

孰料,这年六月,被征调去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南)戍守的娄敬,挽(拉)车来到洛阳,听说高帝要在此建都,就去拜访齐人虞将军,请求引见圣上。同乡情难却,虞将军见其衣着寒酸,想给他换一身漂亮体面的衣服,娄敬执意不肯,曰:“敬本衣帛,则衣帛见。敬本衣旃,则衣旃见。今舍旃褐,假鲜华,是矫常也。”就是说穿什么样算什么样,“本色”面圣,何必鲜衣怒马,一反常态。虞将军拗不过,进宫禀报后,草根出身的天子,接见了这个穷酸打扮的戍边卒子。

估计高帝触景生情,被这个真性情的家伙所感动,赐他一顿美味佳肴。这也是“不易旃衣”历史典故的由来。

饭后陈说中,娄敬力主建都长安,说长安占据天时地利,劝说刘邦不要将待兴的汉朝和兴盛时期的周朝相比,要居安思危,“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定都关中既可防山东之乱,又可扼天下咽喉,在“掐咽击背”的要地建都,进退可守,传承永固。娄敬引经据典,从历史、人口、军事等多个方面分析论证,一言以蔽之:应放弃洛阳,“入关而都之”。

好事多磨。为建都头痛不已的刘邦,闻后茅塞顿开,稳妥起见,又召群臣议之,群臣多关东人,安土重迁,以秦朝不及三世而亡为由反对定都关中,犹豫不决之际,特请“智囊”张良谋划,张良明确赞同娄敬建议。于是高帝“即日车驾西都关中”,定都关中长安。

“东长安,西罗马”,长安开启了它最悠久的都城史。清朝人高嵣评论:“刘(娄)敬建都关中议,自具卓识,留侯张良赞之,高帝纳之,遂定汉家四百年(包括东汉)之基”。

迁都长安后,高帝对有首倡之功的娄敬褒奖有加:赐刘姓,封郎中,号“奉春君”。

对于“奉春君”的含义,古人张晏解释:“春,岁之始也。今娄敬发事之始,故号曰奉春君也。”肇事、首创,这位济南牛人以其胆略和才气征服了高帝。

“刘敬脱挽辂而建金城之安”,班固赞曰。

“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司马迁在《史记》中赞刘敬停车面圣奏疏,终于建都长安,智谋可谓高深。

牛人首倡“和亲”——外孙不打外公

言及“和亲”,立马想起“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其实“和亲”制度的创建者,就是娄敬。

“和亲”有其背景。刘邦坐定江山后,强大的匈奴军事共同体对新建汉朝政权构成严重威胁,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春,韩王信投降匈奴,连兵进攻太原,兵临晋阳城下,高帝御驾亲征。沉浸在小胜喜悦中的高帝,一直寻机决战,先后派出的十批意在打探虚实的使者,都向高帝汇报所见皆羸兵瘦马,不堪一击。高帝仍不放心,最后派出娄敬出使匈奴,娄敬回来禀报“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娄敬断言,匈奴有意“示弱”,意在诱敌深入,出奇制胜。娄敬的劝阻,没有阻挡住汉朝30万大军火速北进的步伐,反而被刘邦破口大骂他是一个靠耍嘴皮子升官的人,将他押在广武城,回来问罪。高帝求胜心切,加之轻敌,只率騎兵孤军深入,便遭遇了几乎全军覆没的 “白登之围”,高帝险些丧命。追悔莫及的刘邦回师途中,赦免了娄敬,很惭愧没有听他的建议,杀了前十批为假象所迷惑的使者,高调地封娄敬为关内侯,号封信侯,食邑两千户。小戍卒二次“逆袭”,光环缠身。

匈奴一日不除,汉朝一日不宁。“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高帝喟然长叹。

娄敬观之,献计曰:“陛下诚能以適长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劝刘邦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厚金陪嫁,公主当为嫡妻,生子当为太子,是单于的继承人。

然后又进一步分析“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冒顿(现单于)在则为女婿,死后,则外孙为单于,外孙哪能与外公抗礼,兵不血刃可以使其臣服。

定都见地不同凡响,出使匈奴“众人皆醉我独醒”,让刘邦对这位齐人刮目相看,对“和亲”计策连连称妙。

办法是妙,但在后面的执行中却变了样。由于吕后不愿意将自己唯一的女儿远嫁匈奴,最后“狸猫换太子”找了一个宫女顶包。娄敬陪护她前往匈奴,与单于成亲,并代表汉朝政府与冒顿单于达成了带有永久性的和亲协议。

“和亲”策略确属无奈之举,但它为汉朝国力恢复、政权巩固提供了可靠保障,开启了我国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和平”相处的新模式。

诚如汉武帝时御史大夫韩安国所言:“刘敬奉金千金,以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齐人主父偃认为:“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

“委辂献说,釂蕝陈书。皇帝始贵,车驾西都。既安太子,又和匈奴。奉春、稷嗣,其功可图。”唐朝有“小司马迁”之称的司马贞赞颂这位上书定都、和亲等功莫大焉的“牛人”。

以“和亲”止兵戈,化干戈于玉帛,娄敬是这一政策的设计者和积极实践者。

牛人察祸患于忽微——十万豪富入关

娄敬去匈奴议和时,发现河套一带的匈奴人离首都长安最近者也就700里路程,他们的轻骑兵一天一夜就可以到达关中,而这时的关中因连年战乱导致人口稀少,无论在人力和物力上都不足以抵御匈奴人的侵扰。因此他建议高帝,立即迁徙关东原六国王族富豪到关中。

“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娄敬向高帝阐述,如此迁徙,平时可以应对胡人,诸侯有异心,可以率兵讨伐。可谓一石两鸣。

高帝首肯,并让娄敬主持迁徙之事。经过努力,关东原六国贵族富豪十多万户被强行迁到关中。

其实,迁徙贵族富豪还有其更深刻的用意,就是削弱地方分裂势力,加强中央政权。此所谓“内实京师,外消奸猾。”

“按传内迁都、使虏、和亲、徙大姓,皆汉初大事也。太史公只叙此四事,而敬之功业自见矣。”明朝人凌稚隆在《史记评林》中如此称赞娄敬。

陆机称娄敬“建信委辂,被褐献宝。指明周汉,铨时论道。移帝伊洛,定都酆镐。柔远镇迩,实敬攸考。”对娄敬的业绩和远见卓识甚是叹服。

一言以兴邦,一计可安国。娄敬不愧为具有重大贡献的著名政治家和战略家。

在娄敬身上,我们似可以看到纵横家纵横捭阖的影子、演讲家出神入化的口才,通史书、知兵法,且工于心计。相传鬼谷子曾在济南长清双泉研学,授徒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现境内有河,曰滨谷河。据史学家推测,这泰山之阴正是战国纵横家的摇篮,似乎可以确定,娄敬与之有一定因缘,只是生不逢时,隐居山林,静观风云,待时而动而已。

对于娄敬的身世,书阙有间,踪迹成谜。娄敬死后,可能葬于故乡济南。《章丘县志》卷四《古迹考》记载:“县西十余里有大冢,相传为敬墓”。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离了鼓角争鸣,这位济南牛人如范蠡歸隐江湖或“羽化成仙”亦未可知。

Lou Jing, a native of now Changqing district, Jinan city, was given the emperors family name by Liu Bang for his merits, and hence changed his name to Liu Jing. Serving as a garrison soldier, he spoke eloquently to the emperor about the ambitious plan of building the capital. Lou Jing suggested to make peace with ruler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by marriage, and to move families of immense wealth to the central Shaanxi plain. He had his ups and downs, who was imprisoned for trying to persuade the Emperor Gaozu to sheath the sword, and was later rewarded with an official title. Contributive and politically astute, he was a pillar of the state for the Han dynasty.

猜你喜欢

牛人和亲匈奴
匈奴王的珍宝
身边的牛人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唐代涉蕃诗中的和亲联姻
牛人昨就这么多